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是新一轮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年,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去年以来。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开展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最基本的选举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次最基层、最广泛的民主历练。  相似文献   

2.
人大记忆     
《法治与社会》2014,(9):15-16
1953第一次大规模普选从1953年7月至1954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除少数暂不进行选举的地区外,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为214798个,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09684人,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参加投票的有278093100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次普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民主运动,也是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大大推动了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并为建立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举法是一部调整全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的基本法律,包括由选民选举的县级及乡镇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和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上一级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但重点在直接选举方面。  相似文献   

4.
选民与候选人不见面的尴尬 按照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人大代表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同时受选民的监督,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11,(9):30-33
为了使广大选民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积极参加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专家以问答的方式编写了《全国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宣传提纲》,本刊特刊发,供阅读使用。  相似文献   

6.
1.怎样选举人大代表? 《选举法》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各选区应当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为,地方人大常委会考评同级人大代表既没有法律依据,又混淆了两者之间法律关系。一是考评没有法律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关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规定,并没有赋予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人大代表的权力。《选举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选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是修改后的选举法新增的内容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它是我国十多年来选举制度的实践总结,是实现选举公开、公正、透明的有效民主形式,这一规定作为民主选举的“后续”程序,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推进选举的民主化进程,保证选出满意代表具有实质性意义.应当在这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地运用好。能否正确有效地运用好这一形式,不仅关系到立法的正确性,而且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重要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其民主意义、作用及其组织形式进行理论阐释和程序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到一些人大代表述职的有关新闻:北京市海淀区一些人大代表每年定期向选民述职,迄今已有10年之久;山东省夏津县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关于开展代表述职活动的意见>,规定在本届人民代表大会届满前,每位代表都要向原选举单位或原选区选民述职一次;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从2009年起在该市的64名省人大代表将分别向市人大常委会述职……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0.
人大代表是重要职务,而不是光荣称号。我国选举法和代表法对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工作性质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从代表名额分配和选举程序等方面对选举法作了一系列修改完善,其中最重要也最引人注目的是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和保证基层人大代表的名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发展,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把“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正式写入选举法,这是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标志性事件,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0,(15):30-31
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尤其是农村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质量,我们从发挥人大代表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人手,积极探索农村“听诉-转交-督办”矛盾化解机制,开创以基层人大代表为主体,定时定点在基层接待选民制度,把矛盾和事端解决在萌芽状态,将群众的诉求解决在基层,从而稳定了社会,促进了和谐。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11,(12):10-11
自2011年开始到2012年底,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据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参加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从参与人数上来说,这次  相似文献   

15.
近年出现的网民在网上直言"被代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存在,如何才能避免"被代表",这给人大及人大代表提出了新的课题。按照《宪法》及《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由选民或选举单位分别依法采取直接、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各个不同的岗位和地域,在行使权力时无法保证让每个选民都能了解会议通过的议题情况,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为了使  相似文献   

16.
《江淮法治》2014,(17):49-49
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选举人大代表。按照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都由选举产生。我国的选举,实行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凡年满十八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17.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肩负着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今年是全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后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任期的第一年,随着一大批“新代表”加入人大代表行列,他们能否尽快进入角色、能否承担起神圣职责,不仅直接关系到新一届县乡人大作用的发挥,也备受广大选民期待。新当选人大代表如何尽快进入角色呢?笔者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8.
制度演进 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关于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宣传介绍沿用1953年《选举法》对政党、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有关规定.不同的是,明确赋予选民、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就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时,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推荐候选人的政党、团体和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但在选举日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国家实行代议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就是所在选区选举出来的、代表广大选区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包含了沉甸甸的责任,对本选区广大人民的责任,切实传达、维护选区群众利益的责任。所以,人大代表由选区人民选出,也就要对选区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公民与法治》2012,(1):7-7
2011年12月21日是石家庄市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了桥西区换届选举投票,选举石家庄市桥西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