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形势,满足广大青年就学和就业的需要,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综合垦殖区创办劳动技术学校,兹将报考有关事项公告于下:一、建校宗旨:为了迅速发展山区的文化科学事业,培养广大青年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组织大批青年参加山区建设,彻底改变山区的经济面貌,并且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林、农、牧、渔业技术骨干,以适应国家建设和开发山区经济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来源,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与劳动渐行渐远,缺乏劳动意识"不想劳动"、缺乏劳动本领"不会劳动"。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应不断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劳动本领、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1,(19)
正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多次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要按照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切实强化学生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作为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而"生产劳动"因受到国家制度的政治规整,被赋予了合法性制度框架基础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意识形态性。"自由劳动"作为现实运动最终的结果和特定观念对抗现实世界,也被变成一种普遍价值,因而也具有意识形态性。在当代,无论是在奠定并夯实国家社会主义执政基础方面,还是在决定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方向方面、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并社会认同和塑造强有思考力的劳动群体方面,继续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讲道:"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总书记所言幸福之意境可谓至真、至善、至美。劳动创造了和继续创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幸福;一个社会的劳动状况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社会属性状况。尊重和崇尚劳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的价值基石。"劳动之尊"这一社会劳动价值命题的核心内涵就是"尊重劳动和劳动的神圣与光荣"。本文立足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本质内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将"劳动之尊"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一个基本假定、一个基本价值命题,从尊重之尊(劳动人格)、尊严之尊(劳动权利)、神圣之尊(劳动使命)与尊贵之尊(劳动成就)四个基本的劳动价值维度理性解说"劳动之尊"这一体现人类永恒追求的劳动精神命题,旨在解析社会主义的社会劳动意志,求证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的精神基础,冀以宣传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加强社会主义劳动理论自觉和坚定社会主义劳动自信。  相似文献   

7.
本期推介     
<正>回顾新中国近七十年劳动教育历史轨迹,可以看到由于对"劳动"概念存在种种误读,劳动在一定时期内曾被"妖魔化"为惩罚的手段,扭曲为改造学生思想的工具,窄化为培养学生技能的训练,遮蔽了劳动的本真教育意蕴。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基于科学计量学的教育知识管理及其综合效益研究"的成果《遮  相似文献   

8.
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劳动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实质是"人自身的生产"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促进,统一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新时代,劳动教育应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以"普遍劳动与普遍教育相结合"为内在要求,适应劳动新形态,培养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时代青年,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取向。受"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一部分人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背离了"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要抵御和消除"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的劳动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重塑"劳动最光荣"价值观,必须完善劳动保障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分配的公平公正,营造体面劳动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劳动价值理论的灌输和教育,丰富劳动价值观内涵,提升劳动者素养,以确立对"劳动最光荣"价值观的认同,重塑"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加强对他们的劳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是人们投入资源,并整合、转化、增值、获取资源,以满足人们自身生存、发展需求的人类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培养人们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的过程。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完成其社会化进程,走向"自立";有助于培养千百万合格劳动者。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劳动意识淡漠,劳动能力不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与青少年劳动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直接相关。当今社会中,资源富集弱化劳动动力、技术进步改变劳动形态、理念错位淡化劳动意识、社会氛围错乱劳动价值等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必须有新视野、新理念、新举措。要优化政策制度,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要拓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视野;要更新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项洋 《求索》2015,(3):58-62
"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显得益发尖锐,商品的让渡出现了种种困难,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也概莫能外。本文就"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其含义、困难和本质来分析探讨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其让渡的困难,也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而,对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使"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深入人心,应坚持正确的劳动原则,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美好新生活。要使"劳动"成为党和人民改善民生的共同方法,每个人都应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劳动内容,提高劳动质量,突出科技劳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劳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到劳动创新、劳动创造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等在内的多维空间的现实劳动存在状态,丰富了我国劳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劳动活力。  相似文献   

14.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引用名言、名句达48处之多。它们分别精辟地阐述一个原理,说明一个观点,揭示一条规律,讲清一个道理,记述一个事实,分析一种现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1."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主要是讲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说明劳动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2"摩擦生大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火的发明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巨大…  相似文献   

15.
正五月,花如海,歌如潮;五月,青春激扬、热情奔放。那一个个生动的节日,把整个五月串成了多彩的季节。五月,因为"劳动"而激情澎湃。劳动是一种美丽,美丽了世界,美丽了生活,美丽了人生。从小就会唱:"幸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辛勤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双手诠释着"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深刻含义。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我们吹响劳动的号角,用激情为劳动者加油喝彩;我们唱响劳动的赞歌,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奉献与执著。人的一生,实则是一个劳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劳动社会学角度梳理了西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理论来源、重要概念和对中国研究的启发。本文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劳动研究的批判和拓展,这些拓展包括推动劳动研究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双重不平等,以及打破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边界,关注私人领域的情绪、身体表征、审美和亲密关系的商品化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几个重要概念——"情绪劳动"、"情感劳动"以及"身体劳动"、"审美劳动"和"亲密劳动"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了梳理,提出在中国进行性别与劳动研究需要考虑本土文化、国家、经济转型模式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逐渐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开放性程度。在此背景下,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劳动资源市场的"紧俏"群体。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途径主要在于职业教育,他们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就业群体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外化劳动与异化劳动是分工的两种不同源起,通过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中嵌入"劳动"和"分工"两大理论硬核,本文构建了以"劳动—分工—所有制"为主线的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框架。应用这一框架,探讨了私有制经济通过强制性分工所引发的异化劳动现象以及公有制经济为纠正这一现象所做的努力,并对如何辨证理解科学发展与消灭分工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进入一种新常态,这将给劳动关系带来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劳动关系的矛盾将更加紧张,劳动关系的主体将更加多元,劳动关系的分化将更加明显,劳动关系的调适将更加从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要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完善三方协商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保障,有必要重新界定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的角色和定位,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迫切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劳动关系领域的新变化突出表现为劳动关系的潜在冲突增加、劳动关系的潜在复杂性增加、劳动关系分化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密切相关、劳动关系调适将受到更多因素共同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着力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