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文忠 《求索》2011,(11):203-205
新闻、历史是实用文类,文学则是审美文类,新闻、历史在真、善、美方面都不可能达到文学那样的审美程度,因而其内容也就不可能具备文学应有的审美性。证明了这一道理,同证明了新闻、历史在其它方面不可能具备文学应有的审美性一样,都有助于驳倒“新闻文学化”、“文史不分”等学术观点,从而有力地起到维护新闻、历史与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及所属学科的科学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类的小说在资本主义文化背景下凸现出来。小说的兴起说明了某种先验的不可质疑的神圣秩序的瓦解 ,人类开始向人自身和人的理性寻求其价值系统和生存依据。自此 ,世界第一次在人类面前展开了一种无限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也许 ,作为文类的小说的兴起寓示着人类就此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散文"作家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散文体裁规范与叙事策略,大胆借用小说的情节化、诗歌的意象化、戏剧的张力性,打通了不同文类;同时,他们又借助梦幻、意识流、独白、呓语等结构策略来实现虚构,在散文中并转多重叙事者,与传统散文单一叙事者、叙事者与作者等同一的叙事策略不同,新生代散文采取的是非直陈式叙述,叙述者、隐含作者、作者呈现分离态势,显示出新生代散文叙事调整带来的新面容。  相似文献   

4.
刘光耀 《理论月刊》2004,(12):131-133
文学作为人类认知的形式,实际上具有三个向度:文本、文体、文类。文本认识世界这一客体,文体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自身。这两种认识都是意向性的。文类的认识则是非意向性的,并因此成为文本认识和文体认识的基础。作为一种实体性的认知方式,抒情诗、叙事类、戏剧三种文类分别认识人的现在之在,过去之在、未来之在,并分别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何处去”为其言说内容。  相似文献   

5.
侦探小说特有的诸多类型表征,在1950-1970年代的中国小说中泯灭、变易,纯粹的侦探小说文类在这一时段内走向消亡。作为民国侦探小说的代表,程小青的后期创作从"侦探"变为"反特"。直至完全终止。  相似文献   

6.
王军伟 《前沿》2013,(18):45-47
霍布斯处处与亚里士多德为敌,他首先以为经院亚里士多德主义是造成人类“精神黑暗”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自然观;他还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天然等级说”;他批判亚里士多德“城邦是出于自然的演化”的说法;亚里士多德主义认为自然状态是国家产生之前人类所处的完满的状态,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却与此南辕北辙,霍布斯不遗余力地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建立自己新的哲学体系,同时这也是时代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台湾酷儿小说与“酷儿”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文化场域中形成不可忽视的次文化存在,成为一时潮流,冲击了性别论述的方式.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酷儿小说的身体叙事,探讨酷儿书写对情欲、身体的认知,进一步考察酷儿小说的性别理念及其对性别身份的思考.同时,本文考察酷儿小说如何以跨文类的跨界书写展现酷儿的性别理念,以此尝试梳理酷儿小说在台湾语境中的特征及其性别论述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永洪 《人民论坛》2013,(7):204-205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友爱有三种: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德性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关注的是利益而不是朋友,快乐的友爱关注的是愉快,也不是朋友。这两种友爱都不是纯粹的友爱。当利益和愉悦消失时,友爱也会随之消失。只有德性的友爱是因朋友自身之故的友爱,它是纯粹的友爱。  相似文献   

9.
付文博 《理论月刊》2020,(8):130-138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七卷第12章和第十卷第4章分别对快乐做出了两种不同的界定。围绕这两种不同的界定,部分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快乐理论具有一致性,另一部分学者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尽管关于这两种立场学者们都做出了自己的论证,但是他们的解释都存在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共同原因就在于他们误解了亚里士多德快乐理论的最终旨趣。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对快乐的讨论并不是为了给出一个关于快乐的完整的定义,而是为经验常识中的合理部分进行辩护,从而阐明快乐和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即将快乐在不损害伦理生活的道德性的前提下融入伦理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王毓红 《思想战线》2003,29(4):34-38
亚里士多德体裁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美的艺术的诗,在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侧重对古希腊时代的特定体裁现象作逻辑的共时水平上的比较和区分。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界定诗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指出作为艺术的诗的一般性法则;然后,由对体裁一般性现象的研究进入到对个别体裁的探讨,论述各种体裁之间的关系,确立其价值;在此基础上,建构起多层次的、立体的体裁分类空间。  相似文献   

11.
12.
杨红 《前沿》2010,(12):126-129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校园戏剧繁荣的时代,但在以往研究中大都肯定了校园话剧在20年代的主流地位,却缺少对20年代校园话剧的细化梳理和研究。本文将以20世纪20年代的校园话剧作为考量对象,着重梳理该时期校园话剧的谱系图式。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理论与小说创作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巧上说 ,文学就是用不平常的手段表现平常的生活 ,以获得“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理论被运用于小说创作中 ,首先表现在将惯常的生活变形 ,把“故事”变为“情节” ,表现在对叙述的组织和表达上 ,更突出地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通过非常规语言 ,使语言奇异化 ,“陌生化”理论可以使我们站在新视点上重新观察生活、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新和奇 ,提高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演进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马歇尔、韦伯、波特的工作和理论为标志,从产业集群理论的起源、发展、形成三个阶段来剖析和认识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演化脉络和进展。文章系统探讨了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背景,并对一些理论观点做了简单评述。指出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具有多源性,不同学派或不同学科的认识有所不同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古典政体的类型思维是现代政体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源流。运用科学化、系统化的类型学工具来重新审视并解读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具有学理上和方法上的双重意义。本文以矩阵类型学、分类类型学、组态类型学和序列类型学作为适用性的分析框架,通过矩阵构造、属性分类、组态分析、序列比较等形式化更高的类型学方法来全面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类型,试图把握古典政体分类的科学逻辑,实现古典政体类型学与现代政体类型学的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16.
王永收 《求索》2013,(12):159-161
随着文学叙事学的发展,电影叙事学也建立起了语式叙事学式的电影叙事理论模式。在该模式中,叙述者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作为话语的发出者,它被界定为一种叙述机制,对故事的讲述负责。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叙事理论从认知建构的角度来理解电影叙事,认为故事是电影形式和观众认知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观众对故事能动的建构来看,电影叙事学中的叙述者机制是存在问题的。叙述者问题是当前电影叙事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叙述者问题出发对叙事机制进行考察.可厘清电影叙事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并辨析出不同叙事理论模式间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步朝霞 《思想战线》2006,32(5):96-100
关于文学形式自身的观点最终是关于生活的观点,自我指涉性最终归于指涉性。通过梳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对自我指涉性的理论探索,结论如下:对于形式主义者来说,自我指涉性主要是作为文本现象,而对结构主义者来说,则毋宁以其为批评眼光加于作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丹 《前沿》2007,(5):218-219
中国清初的李渔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最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他们的戏剧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分别立足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试从戏剧的选材、结构和因果关系三方面比较两人戏剧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陆仕祥  覃青作 《传承》2011,(29):80-81
寻租理论在西方国家产生并迅速发展,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对我国政府管理的诸多警示,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在该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试图对寻租理论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以期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