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遗留下的丰富的工业遗产是城市生产、生活、技术及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种新的路径。从武汉城市发展的价值定位出发,引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解析以及实现方法,初步构建武汉工业遗产文化生态学系统。在明确工业文化内涵和尊重地域特征的前提下,运用文化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提出以整体保护、多样共生、动态平衡及文化生态格局建设为技术突破点,实现武汉工业文化遗产基因在历史环境变迁过程中的准确延续传承与合理再利用,打造武汉工业文化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2.
《北京观察》2011,(6):4-4
距离首钢石景山厂区最后一座生产中的高炉——1号高炉全面熄火4个月之际,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就转产后首钢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实地调研。凭借着独有的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价值,工业遗产逐渐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和推动的课题。拥有完整工业遗产区、众多文物古迹和优美园林的首钢厂区在这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陶犁 《思想战线》2012,38(2):99-103
"文化廊道"作为我国线性遗产区域整体性开发保护的概念而提出,与"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的核心理念相近,但在时空构成、学术内涵及在我国的现实性开发领域有其特色。"文化廊道"是一种新的线性遗产区域旅游开发思路和方式,一方面可以创新遗产区域保护和开发途径并发掘其多元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对线性旅游产品最深刻的表现形式,"文化廊道"的旅游开发可以在地域差异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旅游开发思路和模式。该问题在我国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深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政策演进、焦点与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团 《学习与实践》2006,(11):79-88
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尚属发育中未成形的阶段。中国社会政策发育的环境,是由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的新迹象培育的。尽管迄今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住房、教育、社会福利与老年人服务、反贫困等领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着城乡就业结构性失衡、阶层结构畸形、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结构不公等结构性社会问题。2005年间民众围绕重大问题的自发争论,反映了人们对于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不满和对政府调整权力、承担责任的期待。争论的焦点在于社会政策价值观的缺失。它带来的社会代价广泛而深远,其渊源一是迷信市场,二是迷信政府。建构中国的社会政策,需要高度重视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制衡作用,充分认识政府在社会政策中的主导作用;进行社会政策战略性框架设计,建构社会政策的元政策;加强政府自身的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组织和支持社会力量进行创新研究,同时,也需要公众自觉地为追求社会公平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民间文化遗产化建构的趋向,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社会利用已有资源谋求向外发展的途径和努力,也勾画了民俗传统变化发展轨迹的一个侧面。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呈现了桂北宝赠村侗族祭萨经过展演、阐释和整合,被建构为具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揭示了被遗产化后的祭萨形态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存在差距,讨论了文化遗产化背后的动机及其参与的力量。藉此,也指出了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变迁态势。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逐步走向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发生着全面的变革。在社会治理领域,工业社会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将逐渐被后工业社会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所取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也将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演变。服务行政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其服务导向、公正导向、公民本位、充分的开放性、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基本构成因素将充分地反映出这一领域后工业社会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建构社会中国: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中国为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改革阶段、1980~1990年代的改革阶段、2002年以来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国家在社会福利和服务中的角色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国家垄断,到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退却,再到国家再临的演变过程,从而使我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二元社会中国到三元社会中国再到福利地区.在新世纪,面对经济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种种社会问题,中国开始强化国家在公共福利和服务中的角色,出现了社会政策的急剧扩展,新的社会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但是,统一的社会中国的图景依然模糊,省域公民社会身份的形成或是破题之处.  相似文献   

8.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政府的功能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方学界和政界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开始逐步走向关注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中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要怎样发展才能避免重蹈西方社会的覆辙?中国工业社会将走向何方?生态社会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什么是生态社会?为什么说生态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必然走向?在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政府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得出结论:生态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必然走向,然而工业社会不会自发过渡到生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社会信任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信任基础上的新型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对社会信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衍生出诚信缺失的许多问题.我们应从目的意义和精神价值,更多地关注社会信任,自觉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11.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12.
吕娟萍 《传承》2010,(3):98-99
通过引入社会学的社会网络资源理论展开对大学生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研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并解决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引入社会学的社会网络资源理论展开对大学生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研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并解决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价值过分强调竞争、成功、进取、致富等取向,而缺乏必要的缓冲中和维度,这是造成当前社会结构性紧张的价值观根源,因而当代社会价值建构必须对极化的价值取向祛魅。来自传统社会思想的隐,是当代社会价值建构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隐的核心内涵是欲望诉求的收敛与离弃,是面对利而行己有耻、廉让不争。知耻、不争等价值修持,对于当代社会极化看待利和过分强调争等价值取向,具有救弊补偏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矫正社会成员在争取利益过程中的偏执与盲目,从而促成当代社会价值系统的辩证平衡,促进当前社会结构性紧张的化解。  相似文献   

16.
性的社会建构:当代大学生的性和婚姻观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性活动是社会与境性选择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政治投资策略.在性活动的发生率上,网络平台深化了人们对性的认知,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风险自限性,决定了网络不会必然导致性开放和性泛滥.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诚信缺失问题.政治民主建设滞后、意识形态建设低效、法治建设不到位、经济收入不平衡、社会转型造成的不安定感是诚信缺失的深层原因.当前的诚信机制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中彰显诚信之风,要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运营环境,正确处理内化与教化,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围绕诚信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即社会五形态、经济三形态和经济运行两形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这一理论认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即社会五形态、经济三形态和经济运行两形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这一理论认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社会认同的当代困境,可将社会记忆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因为在学理上社会认同建立在一种对社会记忆的呼唤之上,在性质上社会认同的一致感与排他感根源于社会记忆的选择与遗忘,在功能上社会通过建构记忆的方式来塑造认同;社会记忆还可作为一种具体分析路径,以解读社会认同贯穿社会和个人的多重不协调性,实现社会认同理论的整合与发展,化解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