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的相互勾结、相互渗透,是当今某些党政干部腐败和黑恶势力犯罪的又一大特征。“官员雇凶杀人”的最直接起因之一是,一些腐败分子为了保护他们已经获得的腐败收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用人失察以及对官员获取不正当利益抑制不力。  相似文献   

2.
清世宗雍正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鉴于康熙末年吏治腐败,他自即位之日起就注重对官员的严格选用,并在用人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确立了“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说到“引咎辞职”人们并不陌 生。在国外,不管是因为责 任事故还是政绩平平,是因 为经济危机抑或金钱丑闻,每年都 有官员主动下台。在中国古代,引 咎辞职的也不乏其例,诸葛亮用人 失察,致使街亭失守,在挥泪斩马 谡之后,也自降三级。据报道,去年 包括4名省部级干部在内的100多 位官员因重大责任事故受到相应 处分.这在我国可谓是迈出了出现 重大事故向负有直接责任官员问 责的可喜一步。然而,上级问责与 官员请辞不一样,存在着被动与主 动的根本性差别。事实上,人们至 今还未见一位官员为洛阳火劫、 “毒米事件”、“黑心棉…  相似文献   

4.
一、地方官员对一些政治现象的满意度 1.对干部任用风气的评价 “用人风气”是观测政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多年来十分强调的问题之一,早就有“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之说。被调查者既是被任用的干部,本人往往又直接任用下属,对“用人风气”,他们的感受自然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5.
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历史上用人失察、官员昏聩、碌碌无为、吏治腐败,导致民生涂炭、社稷倾覆的不乏其例,殷鉴未远。当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党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的用人导向,不仅影响民意,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而关键在人,也就是关键选什么人,关键在怎么选人。  相似文献   

6.
广闻博览     
“能人腐败”是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词。十八大以来的落马官员中,有不少人曾因政绩显赫而被称为“官场能人”。如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主政一方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被称作“难得的干才”;海南省儋州市委原常委权晓辉在任时因“精明能干”“长袖善舞”,成为当地人眼中的“能人”。然而,这些能人却利用光鲜的政绩做幌子和掩护,大肆贪腐。  相似文献   

7.
当今有这么一种现象,大凡因腐败落马的官员,似乎都有一个迷信脑袋。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把烧香拜佛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干脆在家里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重庆一负责重大工程的局级官员委托一名道士在道观设坛,24小时烧香,祈求高升。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经“大师”预测有当副总理的命,可命里还缺一座“桥”,于是下令将耗资数亿元的国道改线,在水库上架起一道“逮胡桥”。几乎每一个腐败官员后面都有一名“大师”指点。  相似文献   

8.
沈亮  魏娟 《廉政瞭望》2010,(8):19-19
“监督官员者”将被监督 现在,若是用人失察,倒霉的将不仅是被查的贪官,选拔官员的组织部、干部考察组、监督官员的纪委,也将为此付出代价,遭到问责。这是3月31日公布的,由中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中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9.
有感于“用人失察”□安烽近几年来,腐败分子落入法网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而犯罪记录也一再被刷新。百姓读之,无不拍手称快。但痛快之余不免又窦生疑惑:这些“死老虎”他们大多“劣迹”斑斑,昭彰于世,但其上级与主管部门为何直到东窗事发才“惊醒”,对此,有报载说...  相似文献   

10.
从根本上讲,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必须标本兼治,打好“组合拳”。也就是说,在认真解决干部选拔任用某些环节存在的“变形”“失效”等问题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将“关口前移”,把更大的功夫下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廉洁度、有效压缩“病官”基数、切实遏制腐败增量上。毋庸讳言,如果从政环境得不到有效净化,“染病”官员基数过大,即便干部选拔工作做得再细、再实,也难以避免用人失察、“病官”上位。  相似文献   

11.
田英 《大特区党风》2002,(5):25-27,24
“8小时以外”监督: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受到党纪、政纪、法纪的严肃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年查处的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时间大多在“8小时以外”,空间多是在“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以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原沈阳市长慕绥新、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为了防治吏治腐败,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等,力图通过法规的威严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应该说,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毋庸讳言,用人违规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纠正,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深层的原因何在?解决违规行为关键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前不久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一批贪污受贿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并强调“用人失察失误也要追责”。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在会上说:“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用严明的纪律确保地方各级党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对‘跑官要官’制止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这番话,向人们发出了一个信号,“用人失误”也要被追究责任。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记住,如果你对“跑官要官”制止不力,如果你在用人上出现严重的失察和失…  相似文献   

15.
5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对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郝卫平、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立案侦查。两天后,原电力司司长、现任副局长徐永盛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侦查。3天内,4名国家能源局官员被立案,人事持续动荡。据人民网统计,今年1月以来,已有20多名能源领域官员和国企高管因腐败落马。  相似文献   

16.
8月12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实名举报国家食药监总局原局长邵明立在“金银花”更名上有腐败问题。近两年来,算上这起举报,引起社会较大关注的社会各界人士实名举报官员案例至少已有29起,而“官员实名举报官员”是其中一部分.他们成了官场的另一道风景。记者梳理新世纪以来官员举报官员情况,发现举报者结果各异,他们有的达到举报目的.有的因举报吃了官司,有的为此丢了性命。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的反腐档案,我们不难发现近些年来落网的一些贪官中事发前系“一把手”或曾经做过“一把手”的尤多,从山东泰安的市委原书记胡建学,到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曾任玉林市市委书记),从北京市委原书记陈希同,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而2001年辽宁沈阳市被立案审查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腐败官员中,竟有16人是“一把手”,创下了一个地区一把手犯罪的纪录。据湖北省检察机关统计,1999年该省立案查处涉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县处级干部共161人,其中50岁以上的多达67人。这67人中,尤以“一把…  相似文献   

18.
大可 《党课》2008,(4):70-73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日趋成为腐败的“重灾区”,纵然是抓了一批又一批,可仍然是“前腐后继”。为此,中央三令五申,在这些地方工作的官员属于“高危职业”,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以防止被“糖衣炮弹”击中.可就有这么一些人不争气。今年春竹前,重庆市五中院判处渝中区原副区长王政死缓.  相似文献   

19.
实行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表现在 :用人失误失察定性难 ,用人失误失察责任区分难 ,用人失误失察追究难。文章就建立健全用人失误失察追究机制 ,营造用人失误追究环境 ,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对策 ,以求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得到切实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王和岩  晓勇 《党建文汇》2005,(11):37-37
2005年9月14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有杰因“涉嫌受贿犯罪”,被开除党籍、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今年64岁的王有杰,是今年河南省第二个出事的高级干部,也是迄今为止,河南省落马级别最高的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