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有着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化功能。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就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要坚持文化发展方向、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就要坚持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具有更为鲜活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总和。吉林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们共同构成了锦绣中华灿烂文化的壮美画卷,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底色,它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中华文化也是统一战线的文化营养。以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作用,应是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等构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框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安顿民族生命的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其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种新的表述。在科技发展El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总有一些核心价值观念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共享,其普适性为全人类所认同。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构成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民族精神则是安顿民族生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家园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起点上,构建好符合时代内涵要求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信仰与文化是紧密相联的。信仰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是人生和社会所面对的大课题。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扬起社会主义信仰的旗帜,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定和固化全社会的共同信仰,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统一战线是不同范畴的概念。统一战线和民族凝聚力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构成了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容。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形式。统一战线和民族凝聚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民族凝聚力作为统一战线的本质内容,外在地转化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巩固或削弱,可以反作用于民族凝聚力,使之增强或削弱。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尤其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与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本文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特征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能为文化建设提供独特的贡献,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软实力;发挥统一战线特有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教育界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学院应积极倡导统一战线大协作的文化理念,充分依靠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中华文化学院的作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工作者要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统战文化主要包括各党派团结合作的文化、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文化、宗教自由文化、中华民族同源文化、各个阶层共同发展文化这五个方面。统战文化是伴随着统战工作而产生的,因此具有政治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这些独特的特性。要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好统一战线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统战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种力量,左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文化还是一个地方繁荣发展的象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解决经济力量与文化力量发展不均衡、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地方民族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地方经济发展而文化不发展,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愈加凸显,地位更加重要,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找到统一战线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巩固和发展广西和谐民族关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统一战线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实现广西的民族和谐,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统战理念,拓展了统战工作的内涵,赋予了统一战线新的使命,为新时代凝聚统战力量、激活统战资源、彰显统战担当、做出统战贡献提供了新的视野。在历史使命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民族复兴的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对构建现代政治文明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逻辑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着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一致性与多样性、时空性与实践性等多重面向。在统战担当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涉及准确研判国际统战中的敌与友、重新定位统一战线的功能价值、持续优化统一战线的海外环境。在统战贡献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涉及文化认同及政治认同、宗教问题及文化出海、文明发展及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挥中华文化学院海外统一战线优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寻文化交流的新思路正确认识文化交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剖析中华文化的民族内涵,宣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推动"文化认同"和"人心回归";在汉语培训中培养中华文化意识;正确引导对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认识,增进对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了解;利用海外统一战线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先进文化首先体现为民族的文化,而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其中洋溢着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传统的历史沉淀,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各民族在历史上交往交流交融,积淀、传承、创造了多元灿烂的文化。一直以来,云南始终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发展观,弘扬和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最大同心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