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晓阳 《党建文汇》2011,(12):18-18
今年是中国-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大年,主题词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背景是一串丰硕而扎实的合作成果。中国和东盟关系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已经站在迈向更高阶段的门槛上。中国与东盟的各领域合作全面开花,已经成为东亚合作中最活跃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自SARS、禽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频频谈及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运作施行,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找出构建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创建一套科学、本土化的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经历了两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从实现关系正常化到多领域合作,可谓“利益共同体”;第二次转向是基于共有利益,并将双方前途与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谓“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治理危机的中国方案,也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助力器。然而,信任不足等现实因素成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挑战。对此,需突破固有思维,从观念入手,重视认同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以社会互动为框架,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合作共赢     
2012年9月21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超云出席开幕式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等系列活动,并到贵州展区巡视,了解我省企业参展情况。据介绍,本届博览会由"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服务贸易及魅力之城"五个主题展示,突出了合作共赢促发展的主题,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及互联互通建设,以全方位促进睦邻友好。  相似文献   

5.
潘晓飞 《当代贵州》2023,(36):18-19
<正>8月28日至9月2日,来自中国和东盟各领域的嘉宾相聚贵州,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上共商教育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大计,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本届交流周突出形式新、项目化、多元化、合作化,举办活动122项。其中,开幕期举办配套活动65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57项。活动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洽谈、青少年交流、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  相似文献   

6.
视界     
9月3日上午,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7.
谢俊才 《世纪桥》2009,(19):55-57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东盟-日本三角关系基本成型。中国-东盟-日本三角关系体系是东亚合作机制的子系统,三角关系的发展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东亚区域一体化道路漫长而曲折,三角关系将长期存在。中日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中国或日本,又或是双方共同主导三角关系向前发展难以成为现实,基于此及由于东盟自身具有巨大的地缘政治优势,成就了东盟在三角关系中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日本-东盟关系发展放缓以及中国一东盟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导致三角关系将逐渐朝等腰三角架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8.
曹洪军  张达 《发展论坛》2003,(11):42-43
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各国对国际资本和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这既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以及东盟各国正在成为最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地区之一。但在投资环境上我国与东盟四国相比较,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出能够更好地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和条件。一、开放新的投资领域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对外资在许多行业的准入限制。对原来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建设应…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的“三化”与三步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与国际化,首先可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内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可以固定各自的汇率,对外联合浮动,时机成熟后,可以用强势的人民币替代其他的货币或以人民币为主导,创造单一货币,实现货币统一。进而可以在东盟10+1的基础上拓展到东盟10+3,联合日韩。其次,在货币职能上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和人民币储备货币的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中国、东盟双方确定了包括农业在内的新世纪初中国东盟重点合作领域。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双方在金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使我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化轨道。《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6年,约600种产品关税要陆续减免到零;第二阶段是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第一阶段的约600种产品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被称作“早期收获”方案。按照“早期收获”方案,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农产品关税在2004年降到10%以下的水平,2005年降到5%,2006年实现零关税。农业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6日,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将在盘县妥乐召开,这是东盟首次在县级城市召开主题论坛。对盘县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深秋时节,金彩盘县大街小巷劲吹东盟风,"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喜迎八方来客。11月16日,中国一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将在此启幕。中国和东盟十国的有关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将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合作大计,共谋美丽发展蓝图。这是东盟首次在县级城市召开主题论坛。对盘县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借助这一重要平台,盘县在文化、产业、旅游等各领域的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对话与合作,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稳定良好的周边环境。这与中国在外交领域合理运用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本文从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文化力等方面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在与东盟外交中国家实力的运用,以及对双方关系的影响。意在突出在周边地区国家实力的运用必须在“参与、支持、合作”的框架下运用。  相似文献   

13.
潘晓飞 《当代贵州》2023,(36):28-29
<正>贵州将借助中国-东盟交流交流周,扩大国际“朋友圈”,奋力打造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贵州声音、推动务实合作。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洽谈、青少年交流、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6大板块系列活动。交流周突出形式新、项目化、多元化、合作化,举办活动122项。其中,开幕期举办配套活动65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57项。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的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一、携手合作,共同心愿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推进的浪潮中,中国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东盟经济如何走出低谷?这是中国、东盟都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中国与东盟  相似文献   

15.
谌晗 《当代贵州》2018,(42):22-23
2018年,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暨中国对外投资洽谈会妥乐分会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有关政要、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家共襄盛会,共建友好合作交流桥梁,共商互利共赢大计。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二、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旨在强化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核查的第1441号决议,伊拉克政府予以接受,中断近4年的联合国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细节,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8月29日上午9时,以“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为主题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开幕。老挝教育体育部部长西玛拉冯、缅甸教育部部长纽培、菲律宾高教委主席德维拉致辞,印度尼西亚教育文化与研究技术部部长马卡里姆、东盟秘书处秘书长高金洪视频致辞。  相似文献   

18.
东盟自1967年成立至今已有26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前景不容乐观,二十余年来一直阻碍和制约东盟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并未根除。综观这些现实的和潜在的因素,本文分两部分加以分析。 一、东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内部制约因素 东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内部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种族等等方面。 (一)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海泳 《新视野》2015,(3):84-89
近十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呈总体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此间中国企业加强了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民营企业的角色愈加凸显,"双赢"效应日益明显。在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过程中,将长期受到国家安全审查等不利的美国内政因素的制约,但这一制约因素亦不可过于高估,美国州政府的引资政策等因素亦是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有利因素。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缓解中美经济失衡和调适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至此,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在加入WTO后的重大对外经贸发展战略。贵州作为西部省份,应认清形势,统筹安排,审时度势,形成合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中国——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从省情出发,发挥优势,参与其中,找准位置,迅速行动,切实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规模,拓宽领域,开创经贸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