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追逐梦想     
在山东大学200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一位拐着双拐的学生走上主席台,靠着十几年的艰苦自学,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 孙振玉出生在山东滕州一个普通医生家庭。5岁那年,孙振玉患小儿麻痹症,再也不能站起来。他考初中取得全校第一的成绩,却没有一家中学愿意录取他。他硬是凭着一本字典自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主要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2.
广敏 《人民政坛》2014,(12):23-23
<正>陈君恩,现任福州市盲校高级音乐教师、盲人音乐家,福建省十届政协委员。陈君恩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77年,14岁的陈君恩因病致盲,最终离开了刚刚读了3个多月的初中学校。此后他带着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学习作曲。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学习作曲,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第一位盲人大学生。毕业后,陈君恩分配到福州市盲校教学,在盲校音乐教学方面独树一帜,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福州市首届"十佳教师"。与此同时,他先后创作了《强者之歌》《扑进大自然的怀抱》《爱的天空》《有爱就有光明》等一批优秀歌曲,成为知名盲人音乐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如何突破重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峰 《思想工作》2007,(10):18-18
2006年7月.呼和浩特市和林一中的学生张晶华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一所学校录取,但是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张晶华的家庭并没有喜悦。  相似文献   

4.
从江浙少年到蜀都学子浙江绍兴 ,是一代文豪鲁迅的故乡 ,这里诞生了无数的文化精英。1962年宋如华就出生在绍兴一个清贫的农村家。一年早慧的他幻想和乡里前贤一样 ,长大了也当一个名重一时、文传一世的文学家。他把自己的理想深深地植入行动中 ,学习之余常常看一些文学书籍以充实和提高自己 ,还时常写些文章发表 ,在当地也算小有文名。1978年 ,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今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物理系录取。从绍兴到成都 ,从一个蒙昧少年到一个大学生 ,宋如华成熟了很多。在电子科大的四年里 ,他以…  相似文献   

5.
张健是平顶山矿务局第六中学的政治教师。1977年,他因公伤从采煤队调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他参加了河南大学政治本科函授学习,并于1984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大学本科毕业文凭。他从事教育工作到现在,一直担任初中政治课教学工作,有时还兼任班主任。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  相似文献   

6.
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一只沦为劫财劫色魔鬼的迷途羔羊……他怎么会走上这样一条路呢? 爱神垂青,少女芳心令他陶醉 他叫林立,出生在湘乡市白田镇,1988年,这个只有17岁的农家孩子进入了长沙某高校,成了一名攻读电脑专业的大学生。身材瘦小的林立学习很刻苦,很快就以优异的成绩而引人注目。在校园里,许多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湖北省 人大常委会任命万鄂湘同 志为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成为我省高级法院 历史上第一位党外领导干 部。 1981年,万鄂湘毕业于 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留校当英语教师,随后以优 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国 际法研究所研究生,师从著 名国际法学家韩德培、黄炳 一坤教授,经过刻苦努力,实 现了从单一的英语专业向 多学科的转变 1986年又以优秀的成绩被美国耶鲁大 学法学院录取,其博士论文《国际强行法与国际公共政策》,成为他在“国际法”领 域研究的奠基石,所提出和 论证的“相对强行法”概念受到…  相似文献   

8.
周鸿特 《两岸关系》2004,(11):39-41
“未来的外交家” 我的父亲周书楷,1913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庭。他8岁丧母,在我祖父严格教育下,193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在校期间,他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刻苦学习,勇于提问,深得系主任和老师的喜爱,曾在当时教育部举办的东南十大学中文、英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誉为“未来的外交家”。同年,日  相似文献   

9.
邹菲的故事     
邹菲,男,江苏扬州江都市人,1998年应届高中毕业生,重度肢残,脱离轮椅无法行走。1998年他以第一志愿报考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成绩居江都市理科第一名,分数远远高于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但录取时被发现身有残疾,生活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九月,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到大学报到的同学后,一群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而又成绩优异的孩子被"学费"这个词坚决地拒之高校门外。早在七月高考录取刚刚放榜的时候,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各个重点高中大门外的状元榜上,悉数着哪所学校出了多少个文理科状元、单科第一名,计算着分数超过重本的人数。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过,就在这一排排成绩优异的名字中间,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11.
我因儿麻双下肢残。80年代初期,我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后,因身体残疾被大学拒之门外。为了理想,我走上了艰难的自学之路。 我用10多年时间,刻苦攻读中医理论,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高教自学考试中医专业专科毕  相似文献   

12.
正林克健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作者家乡福建福清上个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王阿海,自幼失去父母,在贫困中长大。他刻苦好学,习文习武,不但知书达理,还练就一身武功和枪法。他当过保镖,砍过柴,抬过轿。他为人忠厚,急公好义,既深受穷哥们的爱戴,也博得正直乡绅的赏识。他暗中资助共产党游击队,却得罪了土匪、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诬为"汉奸",但无证据,后以"共产党"的罪名,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2月,我出生在湖南衡阳一个农村家庭。那时的家乡贫穷落后,我与许多农家孩子一样,饱尝生活的艰辛和贫穷的滋味儿。但是十多年的农村生活锻炼出了我坚韧不拔的品格,也培养了我坚强和刻苦的性格。十年寒窗,不负众望。199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光一晃就来到了2013年。  相似文献   

14.
拄着双拐的李涛接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1992年毕业于黑龙江省重点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的李涛,轻松地通过了当年全国高校招生统考,547分的成绩,比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还高27分。他高兴地在家等待着录取通知书。录取工作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眼见一个个同学收到录取通知书,他却得不到一点消息。李涛再也坐不住了,在父亲的陪伴下,他到了高校录取点双城宾馆。一个他难以接受的事实终于摆在他的面前:虽然省、市招生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没有院校肯录取他这个残疾考生。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太强烈了。一直生活在家长、  相似文献   

15.
独撑命运,要的是一种坚韧 邢永锐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共和乡福坪寨村一户农民家庭。1998年7月,邢永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考上大学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可邢家父子俩捧着录取通知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对他们来说,每年8000元的学杂费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是倾家荡产,也难以把孩子送进大学之门。垂头丧气的父亲皱起眉头和儿子商量:“怎么办?不去读了吧!你就不上大学,我们反正还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面对录取通知书,邢永锐陷入了沉思。高中三年,多少个日夜辛劳,多少个日夜的起早贪黑,多少个缺吃少穿的日子他都熬过来了,此时让他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上大学,不仅能拿到国内学位,还能拿到“洋文凭”,中外合作办学使这样的“不出国的留学”变成了现实。 李志在2001年被东北电力学院录取,毕业时,如果他各项成绩优秀,就可以获得学院授予的学士学位,同时,千里之外的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还将向他颁发另一份学士学位证书,而这份证书,原本是需要在美国留学四年、奋  相似文献   

17.
林红 《当代广西》2006,(21):47-47
曾德盛这一辈子和哲学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于北流的一个山村里,在玉林的一个小县城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曾德盛的祖辈都是贫苦农民,由于家境艰难,父母没上过一天学,全是文盲。但在上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中,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捧起了课本,并把还在上小学的曾德盛当作自己的“先生”,每天在油灯下学习文化知识。父母对知识的渴求,深深地影响了曾德盛的一生。为此,曾德盛的学习一直很刻苦,他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大学。1964年,曾德盛如愿以偿,被北京师范大学的政治教育系录取。穿着母亲做的布鞋,曾德盛踌躇满志地跨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在哲…  相似文献   

18.
中凯律师: 我是个肢体残疾人,双脚变了形,但是拄着拐杖可以走路。在乡下,我拄着拐杖走了3年路,199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初中毕业。1999年7月15日,我收到了县第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7月27日,我交了450元学费,一心期待着开学上课。不料8月29日,我再次来到学校,想看看分班情况的时候,校长找我谈话,说我收到的通知作废,原因是我的肢体残疾,学校负不起责任,还讲了一些歧视的话。我就这样被逐出校门。我怀着愤愤不平的心情,找了县招生办等有关部门,他们虽然答应我可以再找学校上学,但至今仍无结果。我真的求学无门了吗?请中凯律师为我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19.
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在2003年高考前夜因勇斗歹徒而多处负伤,他带伤走进了考场。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距清华提档线还差44分,但最终被清华大学“特招”录取。  相似文献   

20.
齐海鸥 《黄埔》2013,(1):63-63
父亲齐树声于1912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因病于2001年4月去逝,享年89岁。他自幼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初中,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1937年高中毕业。抗战爆发,为报效祖国,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十五期,1938年毕业。1944年随国民党部队进疆,1949年10月随陶峙岳将军在南疆光荣起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