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我叫石青华,是北京光爱学校校长。我的家乡在安徽省金寨县。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妻子开了个服装店,一家三口小日子过得挺幸福。1997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我家。邻居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发生爆炸,瞬间,一家三口血肉模糊,经过半年治疗,我们一家的命总算保住了。但祸不单行,就在法院判决肇事者赔偿20万元  相似文献   

2.
正我叫程铭(随母姓),1935年12月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祖父张国瑞是清末秀才,在重庆市区会仙桥开了一家银楼。父亲张子和,曾就读燕京大学,专修经济,毕业后继承家业,负责江浙等地的业务。家里经营有方,银楼自然生意兴旺,当年我们家的房子是一栋3层建筑,两楼一底,约300多平方米。底楼是店铺,二楼住着我们一家三代,三楼则住着雇工。抗战爆发后,重庆频繁遭日机轰炸,但在1941年7月以前,我们家损失不大,为此,祖母天  相似文献   

3.
这是两年一届的泸州市第三届“十佳文明家庭”荣获者杨昌德的家,是泸州市企事业单位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家庭。当你迈进这个家的时候,你会感受到美丽无处不在!矍铄的老人带着心怡的微笑,拿出她的相集给我介绍每一张照片的纪念意义;贤惠的妻子在欢快地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17):114-115
【求助记录】我从一所技校毕业后,曾到多家企业应聘,但均被以“缺乏工作经验”为由拒之门外。为此,我只好决定先放弃劳动报酬。以获得工作机会,积累经验,并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个月的  相似文献   

5.
正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我家的经不难念,我有一个幸福的三口小家,也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和丈夫都在团场企业工作,哥嫂弟媳干个体,公婆退休后和我同住一幢楼,多年来,我们一家用相互间的理解和关爱相伴着走过了一个个春秋……我和丈夫结婚后同在轧花厂工作,丈夫是一名普通的电工,而我是厂里唯一的一名女修理工。1998年,我通过考试竞聘上政工干事岗位,没多久又兼任统计、出纳,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到深夜,那时孩子小,丈夫默默承担  相似文献   

6.
薄熙来省长: 您好! 我叫单晓雪,家住朝阳县七道岭乡,现在在朝阳县富民高中一年级读书。父亲从供销社下岗几年了,一直没有合适的工作;母亲在七道岭乡中学教书,自从1994年起每年都不能按时领取工资,一年只开八九个月的基本工资。一家三口人只靠母亲这点微薄的工资生活,吃饭穿衣勉强能说得过去,家里一点积蓄也没有。2000年暑期我初中毕业,当教师的母亲很爱面子,不忍心因家庭困难而耽误孩子的前途,就从亲戚朋友家借了3000元钱送我上了高中。可天有不测风云,开学不久,我突然发病,心跳次数达160次/分钟,晕倒在地很长时间。被别人叫醒后,我四肢无力,心中发闷,站不起来,几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3):112-112
【求助记录】本人大学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先后进出多家公司,最近终于被一家自己向往已久的单位聘用了。我决心在这里好好干下去,成就一番事业。现在,我特别希望得到“三T公司”职场专家的指点,告诉我如何在单住表现自己,以得到周围同事和主管领导的认可和重用。  相似文献   

8.
李清泉 《党史纵览》2014,(12):43-47
正参加革命1919年3月21日,我出生在江西鄱阳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李福喜,母亲汪清香,我们兄弟姐妹共7人。我们家开了一家名叫"同顺号"的鞋店,由于生意不好,一大家生活比较艰难。我7岁时入学,念过私塾,也上过小学。我小时候喜好画画,全家人省吃俭用,在11岁那年,让我考入设在鄱阳城内的江西省立陶业学校艺术系学习。1934年毕业后,我考入江西陶业管理局附设陶  相似文献   

9.
网闻摘录     
《党员干部之友》2013,(8):62-62
雷同道歉书7月9日,一位网友在浙江绍兴本地论坛上发帖说,当天的《绍兴县报》头版刊登了三家违法排污企业的道歉书,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其中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给出了雷人的解释:三家企业刊登致歉信前有沟通",可能大家都没什么文化",  相似文献   

10.
家报     
<正>"家报",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报纸"。我第一次听说"家报"是在三年前,感觉很奇特。三年来,一直想看一看,"家报"到底是什么样。今年三月初,终于如愿以偿。这份《家报》也许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份家庭办的报纸,全国也不多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份《家报》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好得多、丰富得多、正规得多。这份2017年1月20日出版的《家报》是他家的第30期,20个版面,全是彩色印刷,报头两  相似文献   

11.
商道     
朋友建伟在某大学社区开了一家书店。建伟开书店之前,这个大学社区已经有三家书店,但由于他经营有道,其他三家书店便受到了冲击。后来,这三家书店的营业额加起来,还不如他一家高。他成了这个社区的“书店老大”,这时,许多亲朋好友便建议他采取一些“进价销售”、“赔本甩卖”等竞争的动作,干脆把另三家书店挤垮,就可以垄断市场了。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一家私营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那时我们集团办公室下设的人力资源部、总务部、宣传部等全都在一间大的办公室办公,办公室主任也与我们在一起,工作常常是分工不分家。  相似文献   

13.
赞美春天     
同事给我讲过一个邻居之间的故事:那两家邻居共用一个煤气表,每月收煤气费时两家都怀疑自己吃亏,看着一家煮排骨另一家就去买猪头,这样蒸来煮去还是觉得难以平衡。后来出于报复发展到有一家竟用煤气煮起了石头。  相似文献   

14.
这么多年了,能够自食其力一直是我的梦想。感谢"下基层、进万家"活动让我圆梦了。——明山区明山街道建光社区高位截瘫者刘英杰我们把社区当成了家的依靠,社区的每一个人都不嫌弃我们,都真心帮助我们,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溪湖区河东街道井涌社区毕德全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因"三代"服务受益后感言  相似文献   

15.
毛毛 《求贤》2008,(2):48-48
在女儿刚升高三的时候.我们一家去了美国。短短三个多月,我就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6,(3)
正山东钢铁集团济南分公司曾经是创造过许多辉煌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我的姥爷是济钢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也是一名老党员,姥爷一家就住在济钢家属院。高高的烟囱,穿着蓝色衣裳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穿梭,货运列车一列列呼啸而过……在我的印象中,这便是姥爷家的模样。今年春节,我回到姥爷家,回到这片工业气息浓郁的儿时"天堂"。小时候,我常常在姥爷家一住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李兆麟、母亲金伯文是上世纪30年代战斗在白山黑水14载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当年,他们曾经与朝鲜、苏联的战友生死与共,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用鲜血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1941年至1945年间,我父亲和周保中将军率领部分抗联部队转入苏联整训,编为苏军哈巴罗夫斯克88旅,我父亲任政委。期间,我们一家与金日成同志一家住在同一个单元,互相关心帮助,培养着各自的后代,两家情深意厚。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农民协会的帮助下,我来到北达科他州河谷市的一家农场,与主人格雷格夫妇同吃同住同劳动,着实体验了一次现代化的美国农村生活:。美国农民住得不比城里人差按着行车路线图的指引。我终于来到了格雷格家。与想象的不同,格雷格的“家”并不是农家小院,而是一栋普通的两层民居,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6,(5)
一、百色起义前去南宁一九二七年冬,我来到上海,编入中央直属小组,过了三、四个月组织生活。到一九二八年初,中央军委派我再去武汉负责军运工作。其任务是联络留在国民党中的党员,主要是二、六两军。那时武汉的特派员是李维汉,由一家私人医院联系,该医院主人姓孙,名字忘记了。我和李维汉在一家小旅社接头,时李正与郭亮同志在谈问题,李告  相似文献   

20.
7月1日那天,我躲在监舍的角落里哭了整整一天,我有34年的党龄,一家三口都是党员,是党培养了我。而今,我却身陷囹囵,失去了亲情,失去了朋友,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我痛心!我后悔!——摘自靖大荣的忏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