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为了求职,他从英国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编辑部。“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那需要记者吗?”“也不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都不要!”对  相似文献   

2.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3.
笑笑     
《党建文汇》2014,(4):62-62
在家吗 刚接一电话,那人张嘴就问:“哎,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不知道是谁还怕尴尬。于是我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  相似文献   

4.
廷玉 《党建文汇》2009,(9):53-53
圣人问众门徒:“为什么生气的时候,我们会大喊大叫?”门徒们思考片刻说道:“因为我们失去了理智,我们的喊叫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你不能同对方心平气和地说话吗?虽然你很生气,但是他离你那么近,为什么要大声喊呢?”圣人问。门徒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令圣人满意。最终,圣人解释说:“当两个人怒目以对时,他们的‘心’离得很远。为了跨越距离的障碍让对方听见,他们不得不呼喊。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06,(3):66-66
一个朋友做生意资金紧张,从我这里借款3.3万元,说好了一个月后偿还。到了还钱的日子他没有还上,给我打了一张欠条。他一直没有还我钱,我们闹翻了。我打算告他,可拿出那张欠条一看傻眼了,上面把我的名字错写成了“李和”。对方还借机说不认识我,欠条上的“李和”不是我,也不知道欠条怎么在我手上。对方胡搅蛮缠,我该怎么办啊,我还能告得赢吗?  相似文献   

6.
感受财富     
有人说有钱便拥有财富,其实不然。人的一生有许多除金钱以外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好好地珍惜。 年轻是财富。一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 100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儿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1000万元,你愿意立刻就死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1000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健康是财富。在为一些朋友英年早逝惋惜时,更多的人悟出…  相似文献   

7.
声音     
“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5月19日下午,兰州市城关区旅游局局长张德礼在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后,问对方:“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结果惹怒对方,双方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8.
楚使论宝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8):45-45
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王孙圉出使晋国.晋定公设宴款待他。 酒宴上担任礼仪的大臣赵简子身着华丽.腰间的佩玉也十分精致,他见王孙圉衣着土气,身上毫无装饰品,便问王孙圉道:“楚国有白玉吗?”王孙圉说:“有。”赵简子又问:“那它作为宝贝,价值有多少呢?”王孙圉答道:  相似文献   

9.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看到一篇小文,记叙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的一件事。她倡议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让死者都能死得有尊严。有位官员嘲讽地问她:“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的人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这位官员,反而惊奇地问他:“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说:“我的意思是,穷人太多了,你是数不完的,明白吗?”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演出     
朋友闫患了癌症,去医院复诊时,医生问他:“病人呢?”闫说:“我就是啊。”医生说:“你?你怎么跟没事人一样?”他笑笑:“那应该怎样?灰头土脸、满脸悲切?与其悲观失望,还不如快乐轻松地过好每一天。”  相似文献   

12.
1916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的时候,这一天,陈独秀初次到李大钊家。他站在收拾得整洁有序的院中,高声问道:“大钊在家吗?”一个老妇人从屋里走出来。只见她头绾农村妇女常见的那种老式发髻,一双小脚,头发已有些花白了。她用手掸掸围裙,神情羞涩地问:“大钊不在,先生有什么事吗?”陈独秀客气地说:“你是大钊家的女佣吧,我来找大钊谈点事。”那老妇人赶紧把他让进客厅,端上一碗香茶说:“先生喝杯茶吧。大钊这就该回未了。”说完,老妇人又到厨房里去了。随之,厨房传出了洗濯声。陈独…  相似文献   

13.
钓鱼     
张学伟 《党课》2011,(10):71-71
廖老师在河边钓鱼,来了三个学生。仅仅小半天功夫,廖老师就钓上了半篓鱼。廖老师钓鱼却不吃鱼,要将篓里的鱼分给三个学生。谁知,有两个学生摇摇头,不要鱼。结果,半篓鱼让另外—个学生全部带走了。见岸上的两个学生不走,廖老师问:“你俩不要鱼,那要什么?”其中一个学生不客气地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宝贝——高级钓竿。”廖老师惊诧地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学生答:“那篓鱼虽然多,可很快就会吃完的。我要是有您这宝贝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鱼了,  相似文献   

14.
心疼     
快乐大叔  郭庆晨 《党课》2007,(10):94-95
从公交车上下来,女儿挽着我的胳膊.一边走一边问:“爸爸,腿疼吗?”我说:“不疼,没事儿。”女儿又说:“别老是没事没事的。看到您摔倒,我可心疼了。”我半当真、半开玩笑地问:“知道心疼爸爸了,真的吗?”“真的。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叫心疼,现在知道了。”我看了看她,俩人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信任     
一个小男孩儿找到了法官,生气地对法官说。他要告发一个大坏蛋。法官问他:“你能告诉我这个大坏蛋做了什么坏事吗?他发动了一场核战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东部有个浙江。浙江的东南部有个瑞安。瑞安就是被称作“道教第二十六福地”的地方。就是在这块福地上,党有市委书记,政有市长,还有前市长,不用说,下头还有公安局等若干个局的局长。从《检察风云》2000年第1期上获悉:瑞安市的原主要领导不少具有很强的“仆人意识”。不信吗?一个不识字的村民可以对市领导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识字的村民”半夜里叫一个局长来,那局长就半夜里赶了过来。局长问有什么事,那“村民”站都不站起来,挥手说:没你的事,回去吧。局长悻悻然回家。不信吗?那“不识字的村民”的母亲死了,全…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4):80-80
大学时的一个室友打呼噜特别响,有天早晨他忽然问我们:“我昨晚是不是又打呼噜了?”我下铺那哥们儿说:“反正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一宿.  相似文献   

18.
见不得人     
佚名 《党员文摘》2009,(3):15-15
县电视台记者到某乡就县里实施的一项政绩工程进行采访,硬拉住农民要他说点好话。农民被记者劝得无奈,只好按记者的话说了一遍。说完后农民问:“播出时能否把我的脸用马赛克蒙起来?”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农民说:“电视里不都这样吗?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就用马赛克把他的脸遮住。现在我违背良心说了这些话,也见不得人呢!”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有一天深夜,他去实验室检查,发现一个学生还在那里做实验,卢瑟福便问他“你上午干什么了?”他回答说:“做试验”又问:“下午呢?”“做试验。”这时卢瑟福提高了嗓门:“你整天做实验,还有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问题问得真好!它不仅适应于科研,也适应于各行各业,包括政界。由此我有几点想法:一、不要只做不想。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一天到晚显得非常忙,白天办公室里来人排队,晚上家里谈话预约,习惯的看法总认为这样忙于工作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其实并非尽然。领导干…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穷人,他每天给人挑水以换取一点食品,他总怕自己死后升不了天堂,于是就去问一个修士:“我死后能进天堂吗?为什么我的担子总那么沉重,是不是上帝要惩罚我?”修士说了一句他没听懂的话,他摇了摇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