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解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痼疾,官员堕落的催化剂,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其表现为官场的"网络症",纪检部门的"软弱症",制度建设上的"紊乱症".破解官场潜规则要"破网",形成正常的干部关系;要亮权,做到"阳光行政","透明用权";要治软,排除干扰,惩治腐败;要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弥补显规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一)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潜规则五花八门,有深有浅,无处不在。在所有潜规则中,我们首先要反对的是官场潜规则,因为它影响最坏,危害最大,严重妨碍了我们党的  相似文献   

3.
官场潜规则是指官场中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互动博弈中自发生成,隐匿在正式规定下一些不成文但又被广泛认可,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内部规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和消极的组织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官场潜规则的盛行主要是官员自身利益驱动、正式制度的缺陷和积极行政文化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蔡恩泽 《求贤》2006,(1):32-33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国家行政效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但有识之士认为:一些官场潜规则没有完全打破之前,实施《公务员法》的进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化解重要阻隔。  相似文献   

5.
刘建高 《求贤》2007,(7):28-29
所谓民主集中制贯彻中存在的潜规则,是指在公开的操作规则后面通行着少数人决定问题的规则。按照党的规则要求,党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式的、相互依存、对等监督的关系。凡属重大问题都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不允许任何领导有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特权,任何领导人不论资历多老,威望多高,都必须把自己置于全体委员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6.
慎海雄 《求贤》2009,(10):53-53
近年来.一些地方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一方区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平时能严于律己.老百姓的口碑也不错,但仅仅因为某次提拔无门.或所谓的机遇没抓住,就如同末日来临,一下子陷入迷失和沉沦.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放松、放纵自己,结果“病菌”乘虚而入,与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最终自我毁灭。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树立和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放任个人利益、个人追求、个人抱负如同野草般疯长蔓延.势必导致个人利益膨胀,导致作风的漂浮和党性原则的丧失。这样的干部迟早会摔得鼻青脸肿。  相似文献   

7.
党内潜规则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连芳 《学习论坛》2007,23(9):28-29
党内潜规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研究党内潜规则问题,有助于澄清党员混乱的思想和言行,确立显规则的权威性。从概述党内潜规则的概念入手,进而分析党内潜规则的主要表现、特点、实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有助于制定清除党内潜规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郑文 《廉政瞭望》2010,(11):30-31
安徽五河县原县委书记、蚌埠市政协原副主席徐社新没有以权为家人谋私,没有花边新闻,但还是在官场怪圈中一步步走入腐败泥淖。  相似文献   

9.
官场十道     
茅家梁 《廉政瞭望》2010,(23):69-69
一,官场人事复杂,没深入了解,看到听到的或许都是表象。 二,经常发牢骚的人,就算做了再多的事,领导也只会记得他的牢骚,而忘记他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个不成文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却又是约定俗成的官场运作规则,支配着官场游戏。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我们看到好多不学无术、四平八稳的庸官,整天捧着茶杯打哈哈…  相似文献   

11.
公方彬 《廉政瞭望》2014,(17):57-57
要以超常规方式选拔三种人才,即“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体制外的成功人士、优秀分子,尚未被“潜规则”污染人才。清乾隆登基后,见官员大都涉腐,遂接受“开科取仕,引进清流”的建议,官场生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一些企业请领导干部出席庆典、主持剪彩仪式。是以“红包”作诱饵的。而领导之所以逢请必至。乐此不疲。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红包”的诱惑。剪彩与“红包”的关系,其实已成为一个通行于官场和市场的潜规则。成为一些官员“灰色收入”的来源。当然也是滋生腐败的一个温床。  相似文献   

13.
郑文 《共产党人》2010,(16):31-32
安徽五河县原县委书记、蚌埠市政协原副主席徐社新没有以权为家人谋私,没有花边新闻,但还是在官场怪圈中一步步走入腐败泥淖。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到一篇丈章,谈到有些选调生认为自己作为"优秀毕业生"被"选拔"到基层工作,在基层摸爬滚打几年,却—直干着影印文件、做会议记录、组织党员学习等琐碎、枯燥的工作,有—种被人遗忘、抛弃的感觉;在基层官场潜规则的熏染下,有的选调生遇事首先  相似文献   

15.
周世亮 《唯实》2008,(4):85-88
"潜规则"作为非正式制度伦理规范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影响极大。它主要因为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社会资源的不足与分配中的竞争体制设计中的缺陷、弹性的运作以及社会监督与制度诉求的无力。潜规则对社会具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必须逐步根治。  相似文献   

16.
任欣 《前线》2005,(10)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待人、接物、行事,都有约定或俗成的规则可循。明明白白写在书面上,公之于大众中,让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诸如法律、法规、制度、纪律、道德准则以及一些健康的行规民俗等,称之为“显规则”。它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催生剂、凝聚液、润滑油、约束线。与此对立,还有另一种规则,它以特定行为和轨迹,力图绕过“显规则”,替代“显规则”。它难以启齿,心照不宣,不能摆在桌面上,却半明半暗地广为流行,颇具隐蔽性、传染性,迷惑性和破坏性,人们称它为“潜规则”。“潜规则”带有社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笑笑 《当代工人》2011,(16):50-52
诗曰:官场本是走马灯,你来我去类转蓬。总裁麻烦因何起,石榴裙下涉性情。  相似文献   

18.
当最闲的官1936年2月,郁达夫应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邀请来福州,在省政府任职。当郁达夫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省政府秘书处的任免通报上时,秘书处的一般人的感觉是做梦也想不到创造社的巨头郁达夫会做官,而且会到福建来做那种“朝廷不甚爱惜之官”!而省政府秘书长因向来不看新文学书,对于下属的有关问询,仅能表示“听说此人是会写写的”,其余“也不太清楚”。郁达夫刚到的时候,被委为省府参议。参议不是编内人员,无固定任务,只办理临时交办的事务,无须按规定时间来办公。3个月后,秘书处公报室主任离任,郁达夫接充遗缺,同…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廉政瞭望》2014,(9):42-43
中央巡视组巡视结束半年以来,江西掀起反腐风暴,而萍乡更是出现一系列官场“地震”。  相似文献   

20.
陆思敏 《廉政瞭望》2014,(11):48-49
转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人们以为谭栖伟能够“平安着陆”。不料一年后。他竟成为十八大后重庆首位落马的省部级宫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