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中个人责任的追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中个人责任的追究问题黎军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下同),因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败诉而向行政相对人直接承担法律责任的也只能是行政机关。但行政机关的许多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归结起来实际上都是...  相似文献   

2.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杨解君行政违法(行为),可以从两种意义上理解:一种是具体意义上的行政违法行为,即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具体的、单个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以下简称单个行政违法行为);另一种是抽象概括的、普遍意义上的行政违法行为,是指一...  相似文献   

3.
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就公法上具体事件所作出的决定或其他公权措施,而对外直接发生法律的单方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由于行政人员业务能力、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的原因,难免发生错误,这就导致了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即瑕疵)。①根据这种违法的种类和程度的不同,德、日、葡等国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分为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和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本文在分析德、日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有关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和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理论和立法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相关…  相似文献   

4.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行政机关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构成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相对人名誉权的侵犯?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持肯定态度。首先从名誉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来看,行政机关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能够构成对相对人名誉权的侵犯的。(一)、名誉侵权的被侵害人是特定人。我们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都是特定的,即行政机关的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都是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作出的。因此受到侵权的被害人必然是特定的。(二)、名誉…  相似文献   

5.
行政违法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违法是人们对行政行为的一种法律评价和判断,即否定性的判断。这种否定性判断在行政法上又是一个系统性的判断,它包括对行政行为作出违法性的判断、效力的否定判断及法律责任的判断。本文旨在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性判断进行一般性考察和分析。一、行政违法判断的基本观念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对行政违法的判断,涉及到“违法”的判断标准(法律规范和法律公植)、由谁作出判断及其具有的法律效力、行政违法与合法的关系、违法与行政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既有利于行政违法的准确界定,也是对行…  相似文献   

6.
法院执行了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编辑同志;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按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执行完毕后,发现该具体行政行为是错误的。请问,因人民法院未审查出申请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对由此造成的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因具体行政行为不当导致败诉的案件数量较多。仅吉林省98年一年,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合撤销、部分撤销、限期重作、变更、行政机关改变自己行为后原告撤诉及行政赔偿调解等)就有1250余件,约占全省法院行政一审案件总数(含单独或附带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案件数)的38%,这个数字说明,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违法和不当行为。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普通公民合法权利,更主要的是,一些不当的行政行为已经或正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汪艳 《行政法制》2002,(3):13-14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第2项规定,法院在撤销或部分撤销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后,并可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我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则规定。复议机关决定撤销或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后,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这是我国对行政行为转换明确的实定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行政违法虽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但大体可归为三类:一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违法;二是指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违法;三是指既包括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违法又包括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违法。本文的讨论限于第一种意义上的行政违法,即仅指行政机关、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的行政行为。 在责任一词的使用上,基本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应尽的职责;二是指应该承担的过失。由于责任一词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行政责任一词的使用上也是多义的。目前,“行政责任”一词多是在一种比较…  相似文献   

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司法权在“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审判实践中,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四种判决形式(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尚不足以对具有各种不同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适当的判决。有些违法的行政行为是一种事实行为,对之不好适用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任何一种判决形式,如公务员在执行职务时对相对人的欧打、辱骂行为。有些不作为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因时机已过,责令行政机关履行并无实际意义,也不适合法定的任何一种判决形式。由于法律规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具体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是实现对行政权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应该遵循法定监督原则、有限监督原则和有效监督原则。检察监督范围应当包括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国家和公共利益而缺乏必要行政相对人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机关以罚代刑的行为的检察监督等。检察监督应该遵循具体的程序,包括具体行政行为检察监督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等。检察监督的方式包括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督促起诉、行政公诉等。  相似文献   

12.
不可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理论基础是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的可分性以及效力的相对性与可分性,包括效力评价不可能的具体行政行为和效力评价无必要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对象,但现行有关确认违法判决适用情形的规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不具有可撤销内容”表述的不科学性,“公共利益”规定的武断性,且忽视了个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性。应根据不可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理论修改完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项第3目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这一规定,第一次将法定程序纳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之中,无疑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突破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只有行政实体违法才是违法,才应承担法律责任,而行政程序违法不算作违法,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的传统观念,体现了程序与实体并重的原则。对于提高行政程序法在整个行政法中的地位,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  相似文献   

14.
法言法语     
《中国卫生法制》2010,(4):46-46
行政越权(exceedpowerofadministration)是指行政主体超越法定职权范围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越权是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之外作出的行政行为,是一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判断行政越权与否是以客观标准而非主观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与行政机关公务员个人的关系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生效施行以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大量的行政案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撤销(或部分撤销)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和变更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而判决被告败诉。如果加上行政复议制度撤销和改变的违法或不当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提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违法和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数量,那么,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和不当的情况仍是大量存在的。从行政诉讼的实际情况看,在被告败诉的案件中,除极少数是因行政立法问题(如行政法律规范自身或法定解释有冲突、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确具体等)和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对某些行政法律规范的理解不一致等原因外,绝大部分都是因行政主体自身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而导致的。换言之,行政管理中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和显失公正仍是较为多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特征(下)马怀德三、行政侵权的行为特征二违法或过错行为是构成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若执行职务行为合法或无过错,并不引起行政赔偿责任。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补偿责任。那么什么是违法或过错呢?二者是否可以合一或完全分离呢?(一)违...  相似文献   

17.
胡建淼 《中国法学》2022,(4):135-155
“无效行政行为”是行政违法理论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早期的行政法控制行政违法的普遍手段以“撤销”为主,而撤销则建立在狭隘的“行政违法”概念基础之上。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将行政违法(瑕疵)区分为一般违法与重大而明显的违法两类,为后者建立了确认“无效”制度。中国也有类似的历史轨迹和制度理论。2014年《行政诉讼法》的修正在确立“无效行政行为”前提下,于“撤销”制度之外补充了“确认无效”的司法手段。但在“确认无效”之诉普遍确立的今天,认定“无效行政行为”的标准尚未周全。为此,有必要立足全球视野,全面而深入地揭示无效行政行为的具体情形,推进无效行政行为认定标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金融行政违法与金融犯罪是有区别的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我国新(刑法》已专章规定了金因犯罪的刑事法律责任,为司法机关制裁金融犯罪,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除了金融犯罪行为以外,还有大量的违反金融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施行的《金融违法行为和处罚办法》,为追究金融行政违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确定了重要的行政法规依据。该办法的适用范围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金出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适用主体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有权适用该办…  相似文献   

19.
行政审判中的确认判决,作为一种新的判决形 式,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 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予以确定。如何准确适 用确认判决,是当前摆在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实践中 亟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行政审判中的确 认判决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一、确认判决的涵义 《解释》第50条第3款规定:“被告改变原具体行 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 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第57 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 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驳…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收费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其管理职能时,依照国家和省规定收取费用的行为。本规定所称罚款没收财物行为(以下简称罚没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罚款和没收财物权力的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剥夺违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定财产的行政强制行为。第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