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继红 《群众》2009,(11):42-43
一、农民集中居住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步消除差异而走向融合的过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与发展,学术界在城市化研究过程中.从协调城乡发展关系的角度涉及了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家庭资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Q检验方法按照家庭净资产将城镇居民分为三个资产群体,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建立消费模型,比较不同类别资产对各资产群体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仍是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且随着家庭资产的增加,收入弹性下降而资产弹性上升。因此,政府应该以提高收入水平为主,加速资产积累为辅,刺激消费需求。分不同资产类别进行研究发现,固定资产(主要是住房资产)所占比重较高且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政府在防止房地产行业泡沫的同时也必须引导固定资产保值预期,否则可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重庆市南岸区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解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落实"德政"、"民心"工程部署,以保障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重点,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住房供应的社保功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来自农民家庭的青年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来源,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选择非农就业,但是青年在县域城乡流动显示出其具有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质性访谈方法,研究发现,青年对于近几年来乡村振兴工作高度认可,乡村的宜居化吸引青年在村居住,县城青年具有"城乡两栖""客乡"的特征,离县青年对乡村较为疏离,但未来有可能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特点是在村青年对乡村产业兴旺有较高期待,青年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最为普遍。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形式有村集体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青年自组织三种形式。通过分类、比较和归纳,本文提出了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存在以村庄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通过将青年组织起来,便显现出一条青年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即依靠村集体的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自组织,让同心圆能够向着村庄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青年自身的社会网络,叠加经过组织活化的同心圆结构,将形成新的青年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5.
"三农"形势变化是推动我国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变化的基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调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下,与"三农"相关的系列改革工作已经启动,这些将加速城乡关系调整、推动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革新和改变农民行为模式,"三农"形势变化对我国乡村治理提出新的挑战。目前,乡村治理进入农村建设阶段,明确城乡关系定位是推进乡村治理和设计具体政策的根本前提。当前阶段的乡村建设应当定位缩小城乡差距而非取消城乡差别,与之对应的乡村治理要围绕着农村底线建设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6.
经济适用住房问题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住房是以城镇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保障性住房,通过土地行政划拨、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体现政府住房保障功能。2 0 0 3年8月12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居住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同时,根据当地情况,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应对象的具体收入线标准和范围,并做好其住房供应的保障工作”,以保证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  相似文献   

7.
《山西政报》2008,(2):18-22
近年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构建以廉租住房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国有重点煤矿和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部分市、县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滞后.有的城市保障标准不到位,经济适用住房户型偏大,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月报     
《小康》2006,(10)
政策廉租房政策须防被规避8月30日,建设部出台了《城镇廉租住房档案管理办法》,《办法》旨在改善中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责令各地方相关部门要根据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及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覆盖面。推进廉租房制度、扩大保障面的呼声从未间断。怎样  相似文献   

9.
正要想解决城乡结合部的问题,必须正视要将流动人口疏导到哪里以及他们合理的住房和公共服务需求等问题。在北京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空间范围不断扩张、综合承载能力日益饱和的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承载了绝大多数的外来流动人口。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不但带来了居住、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等各类问题,而且正呈现出空间集聚和外推之势,给当前的人口调控带来巨大压力。并且,现有外来  相似文献   

10.
正为响应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在浙江农村,近年来开展"坡地村镇"土地综合利用,在节约用地指标方面成效显著。本文从"地域活化"视角和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背景去审视"坡地村镇"土地综合利用这一政策,认为这是浙江基于自身土地资源禀赋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应规划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市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村镇规划建设意识有所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村镇规划水平、规划质量、规划编制调整、人居环境优化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协调,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差  相似文献   

12.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9,(22):12-14
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是广大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热切期待。也是我省“保稳促调”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有利于调整城乡和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到本世纪末,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否达到小康标准,住房是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现有住房成套率仅为45%。并且相当数量的住房质量不高,使用功能不全,居住环境较差。由此可见,城镇居民对改善现有居住环境,提高住房质量的需求甚大。对于我国城镇的广大居民来说,在这几年里,住房消费在衣食住行几大生活要素中发生了最为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全国各地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没有房改,城镇居民对这个与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不会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关注和热情。我国现行住房制度改…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我国对住房用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这意味着政府将不再是住房建设用地的唯一提供者,助推我国住房结构改革。与此同时,需要制定配套政策规则,特别是要调整地方财政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小产权房走上改革的正轨,形成生活便捷、能够真正满足居民多元生活需求的人居环境和有效的租赁住房供应市场,建立科学合理、城乡统一的住房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城镇化格局和住房需求的重心已开始发生转变,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及周边地区,住房补欠账的阶段已基本完成。但大城市依然存在一系列住房发展问题,通过存量更新,提升居住品质,追求职住平衡,丰富生活配套,实现租购并举,是今后住房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易冰娜  韩庆兰 《求索》2012,(9):30-31,186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基础,选取2005-2011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对我国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企业价值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与企业价值正相关性但不显著。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慈善捐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差异较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慈善捐赠的主力军,本文基于此现实背景研究二者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慈善捐赠战略的制定,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女性购房日益普遍折射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在住房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家庭资金满足购买需求的宏观背景下,女性购房的普遍化反映了中国家庭在居住安排、夫妻关系、婚姻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深刻变迁。首先,代际间的居住安排倾向于  相似文献   

18.
语录     
《创造》2009,(3):20-20
“2007年下半年我国市场化的住房价格飞涨。除了极少数高收入家庭外,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因此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催化了这个调整。”——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姜伟新部长这一对住房问题直言不讳的表述在网民中引起良好反响,被普遍认为是站在行业监管者的正确立场上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化的乡城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和重要特征。大量农民工家庭举家流入城市,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都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国际上关于流动与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夫妻家庭性别关系满意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详细探讨了流动对夫妻性别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家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方娟 《公民导刊》2005,(10):48-49
为解决“双困家庭”的住房困难,2003年,重庆市开始对人均住房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同时享受低保以及在本辖区居住三年以上的城镇人口实行廉租住房保障,并计划5年内,将全市所有“双困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目前重庆市已有2000多户双困家庭住上了廉租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