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周惊阳  谢川 《当代广西》2014,(21):48-48
正"那里条件艰苦,我去吧!"在南宁市邕宁区那近教学点,一个教师、十四个学生、两间教室、两个年级,即是这里的全部。每天,教师黄仁飞给一年级上一会儿课,再转到隔壁的学前班讲课,如此反复。"学前班的孩子比较调皮,会影响到一年级孩子上课,所以现在是分开上课。但是以前可没有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哩!"说起班里所教的孩子和教学环境的变化,现年57岁的黄仁飞充满了慈爱,并感慨良多。时间回到1978年。那一年,黄仁飞师  相似文献   

2.
随着欢快的上课铃声,王老师带着他特有的幽默感来到了讲台。他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来当老师,我来当顾问。亲爱的小老师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吧!”小老师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四个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这组最积极,刚一讨论就有不同的意见。这一课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说这两者的联系问题讲了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3.
我师范毕业那年,刚满19岁,一上班,就接了一个六年级毕业班。学生们已十二三岁,排外性很强,接受我很勉强,有些学生经常故意捣乱。而我因为年轻,毫无经验,往往面对一些小事,束手无策。 一天上午,我在黑板上给学生们抄了一些习题,让他们做在作业本上。下午上课不久,就有同学反映自己做在本子上的习题被撕掉了。接二连三,共有5个同学有此遭遇。我生气极了,气冲冲来到教室,冲着学生们大吼:“谁干的?自己站出来!”  相似文献   

4.
这一天在初一A班上课,我让同学们比 较一下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 什么区别。有的同学说初中的自习课多,有的 说初中的上课时间比小学长,等等。下课时, 没有发言的班长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这节 课上得没意思。小学和初中的区别你一讲不 就行了,不需要让同学们说。"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大学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到工作单位后大部分派不上用场,能用10%就不错了”。信奉这种观点的大学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上课凭兴趣,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在课堂上干自己的事情———看闲书、低头聊天、打瞌睡;有的想上课就来,不想上课就不来,或者上完一节课便离开教室;对课后作业应付,一个班只有少数人能独立完成作业,其他人的作业几乎全是复制品;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在刚开课时的一两周内到教室上课,向老师报个到,以后就不来上课了,等课程快结束时又回到课堂,参加考试。一个学期上课、自习的时间远…  相似文献   

6.
一天上午,我上三楼初三(四)班教室讲政治课,还没打上课铃,站在走道顺着窗户一眼望去,只见教室内背面的那块黑板上,用粉笔醒目地写着“为什么不调座位,我们提出抗议!”几个人字,字后面的惊叹号比字更大。不用多想,八九不离十,准是那几个好“闹事”的带头干的。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环顾了四周一圈,教室里静极了。我坚持把当堂的内容讲完,然后严肃地提出后面黑板上的问题。我对同学们动之以情说:“黑板上的字我看到了,这不是坏事:可以说是对自己健康的关心,也是对班集体事情的关心,是主人翁责任感的表现。应该说,这是件好事,一件很好的事。”紧绷的弦松开了。停了一下,我再次环顾了四周一圈,与大  相似文献   

7.
逆反     
妈妈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想到哪说到哪,我很烦她的唠叨,不想和她说话,免得她借题发挥,没完没了。当我进入初一后不久,我发现自己眼睛近视了,上课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老师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上初中一年级,这一学期,有一节语文课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我们的张老师,他博学多才,据说他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了如指掌,我们就盼望着他为我们讲这一课。  相似文献   

9.
树叶的启示     
“铃铃铃”上课了,这课是政治课,讲的是第六课《热爱集体》。王老师在上课前提了一个问题:“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过了不久为什么会枯黄?”这一问,同学们都思索开了。一会儿,很多同学回答:“叶子落地了,脱离了树干,得不到养分,所以逐渐变黄了、枯了。”王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3,(20):74-74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派驻某中学校园的保安员,前不久校园内发生这样一则案例。7月14日,13岁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严某到学校上课,因晚自习下课放学后,众多学生同时冲出教室,挤到楼梯口,以致严某下楼时被旁边的同学绊倒摔伤,保安员和学校老师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右腿髌骨骨折,住院12天,花费近2万元。因为事故发生时场面混乱,在场人数众多,学校没有查清楚严某是被哪个学生绊倒的。请问学校对其受伤是否有责任?是否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参加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归来,学校安排我做一次讲座。我到教师中去了解教师们想听什么,一位教师说:现在新课程不是讲研究性学习吗,能不能用案例谈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听来的案例。在一所小学里,有一天自然老师正准备上课,几位学生把老师请到窗前,指着窗户外的三棵树对老师说:老师你看,那同一品种的三棵树,为什么一棵长得郁郁葱葱,充满活力,一棵树叶  相似文献   

12.
在我插队落户的闽西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我近年来时时寻觅、常常系念的刘老师曾经独力支撑了这小学里的全部事务。我看过刘老师上课的情形。校内十几名学生按照程度高低和个头大小分成3个年级,坐在同一块黑板之下。刘老师讲完了一年级的语文课,让学生们抄生字;接着,给二年级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一所小学教室的玻璃黑板,被两个同学打闹时撞破了,教师询问:"谁打碎了玻璃黑板?"明明当时室内有十几个同学,竞无一人如实向老师报告真实情况,全班学生几乎众口一词地佯称"没看见"、"不知道"。老师私下问一位学生:"你明明看见了,为什么不说?"答曰:"我何必得罪那个人!"因怕得罪人而放弃原则,此类事在学校中并不乏见。有一个教育科研单位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测试,题目是,如果你一个人在校外看见两个窃贼偷割电线,你怎么办?初一年级120名学生中有18人表示"上前制止",占15%;有26人说要"高声大喊",占21.7%;有25人说"报告派出所",占20.8%;有51人说"悄悄走开",  相似文献   

14.
案例及问题 晨晨是一名三级智力残疾人,在一所融合学校上三年级,出现上课随便说话、干扰老师教学、心情不好就随意跑出教室、拿同学东西、不遵守课堂纪律、稍不顺心就和同学打架等种种问题,让家长无所适从.最初他的父母找到我,并非是想进行康复或者矫正异常行为,而是希望我给孩子推荐一个特教学校.从他们的表情和对孩子的描述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打算放弃继续留在融合学校学习的想法,另一方面又心存不甘.这也是很多学龄残疾儿童家长共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上课铃响了,我提醒自己今天一定少讲些,留点时间给学生做作业。因为我这人好“表现”自己,旁征博引,高谈阔论,总想多举些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结果作业本中的纸条却日渐增多———“老师,政治课作业请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太多,我们课余时间完不成”……绝不能弃民心于不顾,违背“减负”宗旨,我又一次提醒自己,快步跨入了教室。今天的内容正好比较少。学生明确了“人的一生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人生难免有挫折后”,重点是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我在黑板上写下标题,后面缀上标号1、2、3、4……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造成挫折的因素。孩子…  相似文献   

16.
1.贪多求全,只字不漏。有的学生尽量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结果还是跟不上,抓不到老师讲的关键性内容。2.不动脑子,照猫画虎。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句,他跟着写一句,如此照抄、照搬的方法,既不费力,又不动脑,不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3.听记分家,只顾一头。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顾了听,顾不得记;顾了记又顾不得听,导致笔记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影响了听的效果,不利于对上课内容的理解。4.杂乱无章,一锅粘粥。这种笔记层次不分,颠三倒四,理不出头绪,使人一看思路混乱,不利于精简内容,分门别类,对号人座…  相似文献   

17.
政治老师往往记不住学生姓名,这是客观事实。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一是老师一般都担任多个教学班教学工作,老师多数在上课时才与学生接触,平时难得在一起,因此,客观上造成老师识记学生少。二是有的老师不注意对学生姓名的识记,他们认为:我上课学生听课就行,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去记他们的姓名。但我觉得,熟记学生姓名决不是多比一举。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讲记学生的姓名:一是接班初游览学生的花名册识记;二是通过考勤识记;三是通过课堂个别提问识记;四是通过个别辅导谈话识记;五是通过面对&批改作业识记;六是通…  相似文献   

18.
玉老师     
我想起中学一位语文老师。 小时,我们家住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校园内。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班上的语文老师生小孩,学校安排了一位教高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班上的同学都有些紧张,怕新来的老师管教严格,要求大家全文背诵古文、诗词或是每周交一篇作文这类的事。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新来的语文老师竟然是我的老邻居玉老师。玉老师和我家从小就在一个院子里,他平时话很少,  相似文献   

19.
岁月如歌     
在旧社会,由于封建落后,大人们认为女孩子只要识几个字就行,因而我的四个姐姐都没读到书,我也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便辍学了。当时虽小,却很不甘心,但也无法抗拒。于是只能跟随大人下地干活、学纺纱织布、养蚕。我多么盼望学习,直到1951年住在我家隔壁的吴老师看到我好学上进,便推荐我上小学五年级。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我从武进湖塘中学到常州中学并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大学,成为当地方圆几十里、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和其他老师到一个班级听政治课,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偶然觉得有些怪异,抬头环顾四周,发现教室内寂静无声,静得让人感觉很不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