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洁 《瞭望》1991,(20)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1959年的民主改革,使千百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西藏百万农奴获得了解放。从此,曾经被三大领主视为“会说话的牲口”的农奴和奴隶成了社会的主人,成了自己民族的主人,并且和祖国大家庭的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成了自己国家的主人。 自1965年,西藏召开第一届全区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西藏高原上第一个由人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的全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8,(36)
仁增旺杰:惟一副省级乡官辞世8月30日媒体报,西藏翻身农奴新旧社会活标本、中国惟一享受副省级待遇的乡官——现任西藏自治区山南隆子县列麦乡党委书记仁增旺杰因病于5天前逝世,享年74岁。据报道,西藏和平解放前,仁增旺杰一直是列麦乡大农奴主的奴隶。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仁增旺杰在列麦乡当上了农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大美西藏     
王守仁 《党政论坛》2010,(18):56-56
我有过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到西藏的人生经历,亲身感受了西藏从农奴社会变成牧民安居乐业的乐园。昔日衣衫褴褛的娃子扯着路人衣角行乞的凄惨我见过,今朝满脸溢彩的藏胞驾着汽车欢腾奔驰的喜悦我也目睹了。民主改革后经过两次大整修的布达拉官,金砖银瓦映照着西藏的以前、现在和明天。常常有朋友问我,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10)
1959年3月至1960年,在世界屋脊西藏发生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这就是西藏平叛斗争与民主改革。在这场革命中,西藏百万农奴奋起摧毁人类最为黑暗、最为残酷、最为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翻身解放,当了主人。当年的翻身农奴、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的列确,亲...  相似文献   

5.
我在西藏     
西藏是神秘的,又是美丽的;是静谧的,又是生机蓬勃的。笔者在那里虽只生活、工作了7个月,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想起来,那莽莽苍苍的草原,白雪皑皑的山峰和一伸出手仿佛就能触到的瓦蓝瓦蓝的碧空,好像就在眼前……我的许多朋友,对西藏的了解大概都来自电影《农奴》或马健的一部小说。我要说的是: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都不是现在的西藏;现在的西藏要比呈现在这两部作品中的西藏,更诡奇也更美丽。漫步拉萨街头,我分明地感觉到,这是个焕发着异彩的历史跨度极大的社会。请看路边一步一磕头的朝圣者,那恭谨的动作,虔诚的神态,足以使你确信,数…  相似文献   

6.
孙士芹  迟轩 《慈善》2019,(1):23-23
2018年11月6日下午,天下着雨,刮着风,好冷.'放学之后,福利院的孤儿们还在‘爱心辅导教室’写作业。今天虽然不是我值日,但还是忍不住要去看看。走进教室,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十分温馨的画面:几位老师正在精心地辅导孩子做作业,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专注的神情,看到他们这么认真,我很开心,真想和他们多亲近会儿。等他们完成了作...  相似文献   

7.
靠近西藏     
朱玲 《瞭望》1999,(29)
西藏对于我,总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除了从文学历史书籍和电影电视节目获得的少许信息,对那里经济状况的了解,仅仅是10多年前读王晓强关于“供血机制”和“造血机制”那篇调研报告所得的一些印象。所以,拿到孙勇等同志准备重印的论著《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便很有兴趣地读了一遍。这本书不仅信息丰富,涉及西藏农业、工业、能源、交通、通讯、商业、服务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重要产业部门的发展现状,而且还包含着作者们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所进行的分析和判断。由于他们或在西藏工作过或…  相似文献   

8.
李剑 《学理论》2009,(14):15-17
从总体上来说,黑人是一个在美国受压迫、受歧视的种族,但他们的处境并不都是一样的。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前已获得自由,成为了自由人。本文紧紧围绕奴隶制下美国南北战争前奴隶为争取自身自由而进行的不懈的努力展开讨论,指出不论是赎买合法获释还是逃跑非法获释,奴隶的自由来之不易。同时文章还对不同的奴隶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获释在其人口结构上所呈现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我踏遍了西藏的主要电站,看到点亮的高原之光,无比感慨和自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于高山险阻,自然环境恶劣,加上长期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当地球上多数地区已享受到物质文明的时候,西藏还处于蛮荒的黑暗之中。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区没有电力,照明只有靠松明子和酥油灯。追溯起来,西藏的电力开始于1928年,当时在拉萨北郊夺底沟建设了一座容量只有92千瓦的水电站,1946年由于设备老化停运,西藏又回到没有电的黑暗世界。  相似文献   

10.
我在这里要写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没有看到的。 在美国许多地方,我看到“仿古”的农村和街区。在这里,有穿着一百年前服装的老奶奶坐在百年老屋的古旧椅子上织毛线,有今天的中年人在一如旧观的铁匠炉表演打铁,等等。这些进入角色的人,不管是以此为职业,还是作为义务活动的志愿者,他们日常的生活都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11.
“从前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菩萨再让我活三年,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一位六十岁的藏族牧民扎西对我们倾吐的心声,表达了西藏农牧民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不久前,我们骑自行车沿雅鲁藏布江边走边采访,走过了包括农区、牧区在内的二十二个县,接触了很多普通群众,通过与他们广泛交谈,了解到一些藏族农牧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深感政府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使西藏高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见所闻令人欣慰和振奋。  相似文献   

12.
信息的不断传递与反馈冲开了城乡之间封闭的闸门 在区域性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城乡之间的新联结还表现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次调查中,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是,从来没有看到乡镇企业的同志象今天这样地讲信息,抓信息。在认识上,他们自觉地把信息反馈能力作为发展乡镇工业的重要条件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的前提;在选拔企业干部时,他们把“头脑活络”,有信息才能  相似文献   

13.
高原话沧桑     
终于又回到阔别二十年的西藏。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访问了一些城镇、农村和牧区,处处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呼吸到一股改革的清新空气,也看到西藏人民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中的奋发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专座     
北京的街头,愈来愈热闹了。新添的一种热闹,是马路上奔驰的外省小轿车,日见其多。真是从五湖四海,开到一起来了。我曾留心计算,除了西藏和海南的以外,似乎什么省的都见过。有一天还看到不远几千里而来的故乡的“大众”,不禁惊喜。“乐莫乐  相似文献   

15.
这里是中国     
<正>人生如果有重来,你还会选择到西藏吗?最近我总是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放眼望去一片荒凉,强烈的眩晕感冲击着大脑,空气也在和心肺作对,这里就是我要扎根的地方了吗?心中逐渐被阴云笼罩。新排长集训安排在海拔4400米的羊八井,我们一下车,战士们就说,新排长都好白啊。在军校一向被称为"黑  相似文献   

16.
西藏古代史上有着这样的记载: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了佛象、经籍和法器,带了谷物和牲畜,还带去数千工匠.从而使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酿酒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医药等科学知识,陆续传到西藏,并使佛教在当时的吐蕃社会获得发展.时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藏和全国一样,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有两条基本发展线索,一条发展线索。是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奴隶、农民伴随着他们对奴隶主阶级私有制和地主阶级私有制进行的武器的批判而提出内涵越来越深刻的“平等”、“均平”的战斗口号和行动纲领。在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前期,这些战斗口号和行动纲领是劳动人民反对人身奴役、争取生存权利的表现;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它又在反映劳动人民争取生存权利的同时,发展和强化了反对经济剥削和平均土地的要求。在农民起义过程中,还出现过类似于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空想尝试。另一条发展线索,是统治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生态:净土永存“香巴拉”石永红,沈路涛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人喜欢说,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后一方“香巴拉”。“香巴拉”是佛教用语“世外桃源”的意思。确实,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依然是地球上的一片净土。工业污染没有...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省辽阳一中的小会议厅里,一位藏族少年站在巨幅布达拉宫油画挂屏前,正对着录相机,异常兴奋地说着:“阿爸、阿妈,你们好!我在这里生活、学习得很好,老师和同学待我如亲人……” 她的名字叫强巴央宗,今年十五岁,远离父母约4000公里。录相将使她的父母第一次看到女儿离开西藏后在内地城市学习的实况。 辽阳一中的校长姜齐涛对记者说:“为了让西藏班同学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20.
反馈     
《瞭望》2006,(41)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我是河南省偃师市的一名农民。最近得知贵刊发表了关于环保的文章,所以也想借此表达一些我个人对农村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想法。我们地区在1995年前后,由于化工厂挖废水渗坑来处理废水,导致我们村一口深井井水变色、异味。从那时起,我们这些村民才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后来,我们当地的环保局来我村进行了治理,情况得到了改善。眼下,造成“消极环保”的原因很多,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方面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就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畅通的让群众来揭发破坏环保行为的途径。我不愿意看到我们村的土地被污染,更不愿意看到别处的土地被污染。因此,我希望能够借助贵刊向有关部门呼吁,请重视我们农村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