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山水资源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有效手段,但是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民族地区受到了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影响,使应有的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固有滋味。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能利用文化资源使民族地区走上富裕的道路。那么协调利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经济,对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来论述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经济的开发中,从而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双链式的发展。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挖掘该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使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民族旅游地域,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博物馆是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原产地保护和居民自己保护,从而使人与物及环境处于固定的生态关系中,并使之和谐发展的博物馆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早在199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张家界风景区,竟受到了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专家的警告。业内人士惊呼:张家界的旅游开发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 张家界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破坏严重,旅游饭店建设失控,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拯救张家界,打好“保卫战”,当地政府决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民族文化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战略任务。西部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制度创新基地。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内容,要在保护中开发民族文化,在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是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旅游产品体系的方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旅游景区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与修学旅游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潜在旅游者结合。通过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展示、保存和发扬光大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是一个十分宝贵的旅游品牌资源 ,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发展旅游与维护生态的关系、保持世界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应成为遗产地政府和人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产权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湘西民族地区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产权保护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5)
花梨岭教案和施南教案是清末发生在湖北恩施地区的著名天主教案,其宗教档案为现在正确处理宗教关系、民族关系提供历史借鉴,为保护宗教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支持,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宗教档案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如下:有利于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维护民族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护宗教文化和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1)
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不仅使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而且使哈尔滨"冰城夏都"知晓率也得到进一步攀升。然而,目前哈尔滨湿地旅游开发存在着景区文化含量不高、生态保护力度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隐患和不足,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笔者就生态保护、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规划实施、突破投入瓶颈、打造经典景区等方面提出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德林  陈海 《学理论》2013,(6):178-180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与外界联系较少,人文素养整体上处于保守状态和传统状态;民族地区人文教育依赖传统方式和传统内容,对现代性缺少理性认识,产生现代性的恐惧;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成果,又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性的遗产。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兴山昭君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团结、和谐的一面旗帜.在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的形势下,昭君故里兴山县应对昭君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即将昭君形象由"古代美女"、"民族友好使者"向"和平女神"提升;将昭君文化旅游由国内旅游市场向国际旅游市场开拓,由旅游景点经营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由静态展览向动态体验开发转化,由"硬开发"向"软开发"转变,从而全方位打造昭君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旅游价值。出于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心热爱和真诚保护,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进行挖掘、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发展,以各种地方传统表演艺术为主打产品,将优美的自然风光、朴实的地方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族表演艺术水乳交融,无论对于改善和提升“文化甘肃”的旅游形象,还是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和特别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现状基础上,指出旅游资源作为四川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四川民族地区重要的脱贫模式,进而提出了四川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传统刺绣图案的传承与发展,是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构成部分.从地域性的旅游消费符号角度,结合石林风景区游客的消费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彝族(撒尼人)传统刺绣图形、图案在旅游产品发展中出现了他者化发展的趋势,这对保护、传承这一稀缺文化资源不利.要使石林彝族(撒尼人)传统刺绣开发出良好市场前景并保持长久生命力,一方面要向传统方向延伸,另一方面要向现代延伸.但开发中对少数民族文化他者化现象的关注并制约,是保护独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图形、图案文化资源并使其具有长远应用前景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文化安全包含四重维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主体、民族个体主体、国家主体和类主体(人类社会)的文化安全都带来了挑战,对此,应从培养少数民族主体文化创新人才,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处理好开发利益分配和加强多学科实证研究等方面化解之,以期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适度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生物多样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当或过度的旅游活动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当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旅游法规体系不完备,存在"空白"和"死角",难以有效解决旅游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容易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让位于旅游资源开发;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相矛盾;实践中存在以生态旅游之名行自然旅游之实的行为,弱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规划环评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重不足。因此,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在旅游规划与相关政策中细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及其保障措施、建立旅游政策法规评估制度并及时修订或废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完善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等,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宜章县是湖南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区之一,基于该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应确立客源市场分级定位、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定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开发策略。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旅游特区”;全面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观念;实施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立足保护,以旅促保;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招商量引资;建设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重视旅游开发、管理、服务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8.
尹旦萍 《学理论》2010,(12):134-136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灵魂。民族旅游规划者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还原和强化,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而民族旅游地民众的真实生活实践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偏离民族文化的趋势,因而在一个族群中形成了旅游文化和真实文化不一致的两种场景。  相似文献   

19.
桂林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能为桂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搭建平台,探索音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如下:明确政府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于桂林当地音乐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合理布局桂林市音乐旅游资源。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达到共赢,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20.
余安琦 《学理论》2013,(15):97-98
新疆地区区域辽阔,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可能,是我国旅游业跨世纪大发展的主要后劲所在。而其中新疆喀纳斯风景区是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在喀纳斯景区开发的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保护的繁重任务,也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