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把“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作为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和谐(党内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意义十分重大,这是由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2.
刘莹 《奋斗》2007,(4):5-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党内和谐”的概念,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表明我们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密切,与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以及怎样发挥作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增进党内和谐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科学定位,充分说明了新时期增进党内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和谐中国(庐山)论坛”的与会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构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党内文化;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和谐离不开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内心和谐四大和谐的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核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  相似文献   

7.
于钦读 《奋斗》2007,(6):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团结统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构建党内和谐.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社会和谐要由党内和谐作保证,要以党内和谐为基本条件.党内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和谐,这是由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地位、党组织的作用、中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党自身和谐团结,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才会高.同时,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起着引导、带动作用,党内和谐之风能带动政通之风,促进人和之风.  相似文献   

9.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重要思想,并提出要正确处理党内三大关系和谐的问题;九十年代初又振聋发聩地提出“稳定压倒一切”、“团结一致向前看”、“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虽然邓小平理论中没有直接出现“党内和谐”这四个字,但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充满了以发展党内民主来增进党内和谐、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龚晨 《实践》2007,(5):38-3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其中“党内和谐”首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这无论对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是对于推进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推进和实现党内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继元 《学习论坛》2007,23(6):22-26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和命题。其理论价值和功能意义在于拓宽了和谐思想研究的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推进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互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证;赋予党的建设新的理念和时代内涵,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构建党内和谐,一要正确理解党内和谐的主旨与要义;二要推进党内和谐理念、和谐文化建设,营造党内和谐氛围;三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从组织制度层面构建党内和谐;四要从现实出发,努力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引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07,23(1):22-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崭新命题,深入理解这一命题,必须将党内和谐置于社会和谐的“引擎”的高度,弄清党内和谐的内涵、党内不和谐的肇因、党内和谐构建的路径选择、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机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选择等相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费凡 《兵团党校学报》2007,103(1):47-4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并强调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说明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笔者认为,要促进党内和谐,至关重要的是要从保持政令畅通、落实勘政为民、增强党务公开、保障党内选举和提升党内监督几个重要方面开展党内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选择。党内和谐,指的是执政党各主体要素之间为实现执政使命,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良好氛围。具体而言,包括各级党组织的和谐,党员领导干部的和谐和党员主体的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质,就是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任务、主要环节、制度安排和发展方向,使中国共产党始终…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内和谐是关键。只有党内和谐了,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对和谐社会建设起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命题,为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巾更好地担负起政治领导责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促进党内和谐的关键是推进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科学解决不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通过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引人注目地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从指导思想上看,这是党确立和选择的一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从党的历史及党内生活来看,这是在党的权威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党内和谐”的重大命题,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思想,也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