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勇 《广东法学》2008,(6):66-6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匮乏。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由于土地法律制度及国家相关政策均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设定了严格的条件、程序和责任。无论是通过拓展城市规模增加建设用地,还是改变土地类型增加建设用地。在操作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计生政策实行已逾30年,站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门槛,面临人口红利之门即将关闭,人口政策的转折时期是否已经来到?如何在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是解决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以此提升城市韧性能力。然而,城市系统能否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而变得更具韧性呢?论文基于中国2012年启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2001—2016年1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韧性水平,这一结果在经过了反事实检验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创新驱动产生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城市韧性发挥作用;(3)异质性研究表明,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越大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韧性的改善效应越显著;(4)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会与创新型城市等其他政策一道对城市韧性产生叠加效应。研究对指导现实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城市韧性治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钦 《法制与社会》2013,(12):271-272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人口流动性等基本国情与建国之初已完全不同。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在人口基本情况与建国之初已完全不同的今天,如果继续坚持以"准生证"为代表的旧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不利于国家和谐发展。对于公民的生育权权利义务是相对的,计生部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应以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为立足点。准生证怎样才能回归服务的本质,保证育龄夫妻第一胎合法的生育权;促进国家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兵 《法学》2023,(10):156-171
数据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因为其不仅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原料和创新要素,也具有巨大的市场交易价值与交易需求。近年来,国家在顶层设计和相关具体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对数据要素的全周期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过程复杂,各环节相互关联,通过全周期治理能够充分审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具有可及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当前,面对数据要素全周期治理中数据权属制度待落地、数据交易市场秩序待规范、数据市场竞争规则待明晰、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以“与数据相关行为”为基准细化数据权属设置;明确数据交易中心(所)在数据要素市场化中的地位;规范数据市场竞争行为,完善数据竞争规制方法,将认定的重点转向竞争行为正当性标准;细化数据安全规则相关内容,从内外两个层面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形成法治架构下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全周期治理格局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内容是关于高校招生规模应当适度增长,意在阐明高校扩招的同时,应兼顾实际情况,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和优化配置.全篇从教育学基本原理和高校招生工作实际出发,论证了高校招生规模的增长应当考虑与国家政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社会承受力、经济发展等因素相适应,在政策导向和招生重点上通过各种因素调节平衡,既重数量又重质量,坚持规模增长与教育效益并重的观点.希望能以此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实现这一基本国策,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一直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控制。“九五”计划确立的环境保护目标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力争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五”计划确立的环保目标是“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提出了天然林保护、环境生态圈、石漠化综合治理、水污染…  相似文献   

8.
【问题】城际公共服务供给合作网络是区域与城市群协同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面对纷繁复杂的区域利益关系变化,我国城市主体加入合作网络决策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方法】本文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框架与随机主体社会网络动力学模型,基于2007—2018年间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合作关系的历时数据,剖析城际公共服务供给合作网络动态演进过程,识别城市间合作行为策略模式及内外生影响因素。【发现】长三角城际公共服务供给合作网络结构呈现出趋向信任的聚集闭合型动态演进路径;长三角城市偏好选择地理上邻接、具有相似人口密度与居民收入水平背景的主体作为区域性合作伙伴;地方领导人跨域交流和区域政策协调网络对城际公共服务合作的产生具有较强的外部驱动和催化作用。因此城际合作策略具有显著的低风险偏好特征,并通过加强信任承诺与集体约束机制,以减少合作交易成本,规避机会主义行为风险。【结论】基于大规模、跨时段动态关系数据的合作网络演进考察,为理解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生发动因、影响因素及城市主体合作行为策略模式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为区域公共服务精准化制度安排与协同治理机制优化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竞争与冲突,是中国城镇化和都市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型城市治理问题。城市家养动物的自由行动,也面临着城市空间的竞争与冲突,是一个特殊而有趣的问题。随着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宠物与人的关系属性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借鉴美国地方法令对城市家养动物的政府规制、放松规制,研究其城市动物的许可、疫病控制、动物分类、动物拴缚控制、行动自由区域的划分、脱拴狗公园的设立和运作机制等经验,有益于丰富对中国城市家养动物政府规制的反思,提升动物福利,促进城市动物行动自由,保障社区安全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超常规发展的轨道,在吸纳农村人口、解决国民就业问题、实现工业化进程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但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发展过快,人口集聚程度过高,在城市的管理方面难免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地方,城市交通行政执法问题是较为突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叶祝颐 《江淮法治》2012,(11):47-47
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放宽中小城市与建制镇落户限制。继续合理控制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2.
杨俊峰 《政法学刊》2010,27(1):123-128
社会转型期城市治安状况既有异质性,又有同质性。从长期来看,城市治安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要素(形态与自由度度、政社关系要素要社会控制效果会、人口要素(数量、密度及流动性)、经济要素(发展水平和阶段)、管理要素(治安防控水平和力度)等宏观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脱贫攻坚等重要治理领域,地方政府的激励响应行为与分类施策机制如何影响绩效生产,是有待厘清的问题。论文基于“激励响应-机制执行”视角,选取A县减贫“分类瞄准”案例作初步探索。研究发现,“分类瞄准”将贫困户划定为“一般户”与“重点户”,实施差异化帮扶,旨在回应精准脱贫“帮能援手”与“保障兜弱”的目标导向。但是,双重目标的实现样态并不均衡,减贫成效凸显“兜弱”导向。剖析绩效形塑机理,论文认为地方政府受“减贫人口规模最大化”激励信号的驱动,从快从速的执行风格成为其达成绩效的理性选择。然而,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竞争与市场波动弱化了“帮能”功效,政府部门瞄向“重点户”的专项转移支付则强化了“兜弱”效应。由此,在农村减贫“帮能援手”功效未充分溢出的情境下,地方政府面临发展型项目效果巩固与“兜弱”型资源支出规模增加的压力。基于实证结论,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助推乡村振兴实践的政策建议:一是在治理框架内统合“发展”与“兜弱”价值,注重政策设计的平衡性;二是优化激励信号设计,使之适配治理需求;三是加强府际互动与治理信息共享,推动纵向政府间关系转向“协作-赋能”。  相似文献   

14.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的人口总量,在构成我国人口安全的所有要素中,人口数量对人口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相应的对策来应对提高人口安全风险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口安全观;继续稳定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降低人口增长水平,实现人口的减量增长;进一步完善有关人口政策和法律体系,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确保我国的人口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反垄断法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关系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制定反垄断法与支持中小企业的联合、扩大企业的平均规模和实现规模经济的经济政策并不矛盾,两者在维护资源优化配置的长期目标上是一致的,它们是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同步进行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4,(25):26-26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同时要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意见指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住证制度。要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王嘉铭 《法人》2023,(5):59-60
<正>企业合规,本是企业通过制定合规政策,按照外部法规要求统一制定并持续性修改内部规范,监督内部规范的执行,以增强内部控制,实现对违规行为的持续监测、识别、预警、防范、控制及化解。简而言之,即企业“外法内规化”的一个过程。企业通过合规治理方式实现对违规违法行为的事前预防,有效降低企业管理及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规模的构成要素和影响政府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运用政府规模适度化评价标准,按照政府规模构成要素的运行规律,建构了政府规模的调适机制,提高政府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治理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城市基层治理,其治理逻辑体现为国家的逻辑与市场的逻辑。国家的逻辑有助于将国家的政策意志贯彻执行,但却阻碍了基层社会自主治理与提供服务的活力与创造性;市场的逻辑发挥了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但是各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导致了整体利益的最小化。以N市"仙林模式"为例,本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层治理必须要跳出国家—市场非此即彼的"一元治理"逻辑,转向国家、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边界清晰且合理互动的"复合治理"逻辑。在这种尊重自发的制度设计中,基层社会场域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权威中心,而是通过民主的协商与沟通机制,保障各自的权益,实现治理绩效的优化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古代城市的起源与稳定问题密切相关,而现代城市的发展自身则孕育着秩序。现代城市发展带来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生产的集中、消费的集中、人口的集中、信息的集中与政治的集中,现代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机理。生产的集中意味着劳动分工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个体依赖群体,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相互依赖,这孕育着城市秩序的基础。人口的集中虽然从表面看容易导致骚乱,但人口的集中与阶层的分化是伴生的,这意味着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约束的关系,使得城市社会秩序得以保持。消费的集中表明城市居民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拥有共同的公共利益,彼此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和一致。信息的集中意味着城市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和舆论引导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从众或恐惧心理。政治的集中意味着城市可以通过社会控制与政治参与两个方面实现社会秩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