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视域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取向,更要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世界历史进程、谋求人类和平发展、引领人类价值共识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出独特性、超越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2.
陆通 《行政与法》2022,(9):9-1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文明前沿的伟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之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之源,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与中国式现代化一同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人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世界历史理论都具有重要的贡献。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面向未来的文明形态,需要从理论来源、实践机理以及世界贡献方面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3.
雷磊 《中国司法》2023,(2):29-34
<正>党的二十大是一次举旗定向的大会,会议的一个旗帜性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吴琳 《行政与法》2022,(12):1-11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主要表现在——从本体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规定性;从目的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的性;从价值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面相,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超越性;从方法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合一,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均衡发展性;从制度论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方向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探索自我治理的重大成果,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当从过去的历史传统、当下的法治实践、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维度来把握其丰富内涵。遵循中国法治发展进程中循常不变的逻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华法系的新阶段,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华民族的法治现代化正确道路。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治国理政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规律,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赋予中华法系新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中华法系必将回到世界法治发展的舞台中央。中华法系的新阶段将迎来中华法治文明复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伟大实践而成功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通向良法善治的法治现代化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法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也是21世纪人类法治文明的康庄大道。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战略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发展目标是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路径选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建设法治强国为目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蓝图、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要务、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基石、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动能、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不断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推进中华法治文明新发展,创造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议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联系中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地进行对象性活动的"现实的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解放主体、社会主体的统一,是实践与价值、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它实现了主体哲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按照唯物史观主体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觉醒;"中国特色"表征着社会主义生动的现实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经济发展实践规律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和创新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个重大原则,即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从研究立场、制度特性、发展路径等不同层面,体现其理论原理的内在特性和根本精神,呈现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是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崭新创造。  相似文献   

9.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正义观的践行。在马克思正义观视域下研究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正义理论,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应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阐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正确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必须认识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治现代化,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法权要求的法治现代化,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主张的法治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的法治现代化,从而为文明社会法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科学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司法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为了让人民富裕,民族振兴,为了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开放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深刻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集中外现代化理论之大成,提出了科学化系统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篇,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法治现代化神话,创造了一种全新版本的法治现代化样态,给世界法治现代化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呈现出鲜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独立自主探索、以人民为中心、有组织有规划、价值目标高远、现代科技驱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法治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主体工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伟大使命,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法治贯穿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比世界主要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有自身的生成逻辑,蕴含了独到的特殊品质和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周强 《人民司法》2023,(4):4-13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大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矗立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地基上的一座高大巍峨的理论大厦,其由“全面依法治国论”“法治体系论”“法治轨道论”三个理论支柱所支撑,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最稳固的体系结构。这三个支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原创性、范式性、体系性的理论精髓。“全面依法治国论”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革命、法治系统工程、法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定位。“法治体系论”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体系中的决定性作用。“法治轨道论”阐明了法治轨道如何明确法治的正确道路、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实践问题。三者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它们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内,生成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又独具匠心的时代标识。  相似文献   

17.
蒋元文 《江淮法治》2011,(23):52-53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地方法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伟大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阶段,党的领导是根基和灵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更要坚持党的领导,着力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已一再为实践所印证,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仅就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科学概念,作为关键词贯穿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新时代人民法院,要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