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种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人类历史上最深远的一次社会革命,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也引发了社会失范和社会解组现象。要恢复社会的良性运行,就必须使社会在新的基础上重建其整合,这种新的社会基础就是非赢利组织。作为横向合作的社会结构,它对现代社会具有价值整合、利益整合以及制度整合、结构整合等重塑功能。而要充分发挥其整合功能,就必须不断提高其自治程度、完善其结构、加强其自律性和社会公信度等,使其成为真正的市民社区。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十八大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须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创新的路径之一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而社会组织的参与和发展建设是社会协同的重要领域.就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社会组织法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大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转变,而社会组织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变迁的历程与这一历史性转化过程基本契合,亦经历了一个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管制主导"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吸纳赋权",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社共治"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文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研究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本较为平均义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在改革推动下率先走向了富裕的道路。经济地位的分化导致了利益的分化,会价值观亦趋向于多元化,这一趋向对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社会和谐的整合影响深远,本文试从这一历史背下,着重分析价值观的多元化对社会整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闫辰 《法制与社会》2011,(5):194-195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的压力表现在利益多元化、社会治理成本增加、社会维稳压力增大,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社会管理,而政治整合的手段和目标决定了政治整合机制是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载体。我国政治整合机制的实际运行存在诸多问题要求创新政治整合机制以满足市场经济对政治体制的适应性要求。政治整合的"中轴线"是利益整合,创新政治整合机制就是要把顺畅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健全利益妥协机制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组织的法定类型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注销、撤销和取缔是社会组织退出的三种方式。社会组织管理机关通过不定期的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将不符合政策的社会组织淘汰出局,有违社会治理常态。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社会组织退出制度各有特色,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公司法》和《企业破产法》关于公司解散和清算的制度经验,也为社会组织的退出机制提供了参考。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需要:(一)贯彻自愿性公益的理念,形成以自愿为主、强制为辅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二)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营造宽进宽出的法律环境;(三)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与预警机制;(四)明确规定社会组织退出时的相关法律责任及剩余财产的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律思想对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东西方的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法律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视角也极为繁多.从思想史意义上看,如西方法学思潮之正统的"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①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式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②规范论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③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④以及文本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⑤这些研究视角不论是来自法学研究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至少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为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文本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大有助益.它不仅能够带领我们走进马克思的思想世界,而且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观察西方不同思潮的面貌,研究现代西方法学和法哲学的内在结构、基本含义及其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从单方强制到多元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明 《行政与法》2007,(11):12-14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治理机制具有单方性、强制性和索取性的特点。新时期,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应该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在治理理念上实现从"索取"到"服务"的转变,在社会治理主体上实现从单方到多元的转变,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实现从强制到协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刘新星 《河北法学》2012,30(6):162-163,164,165
随着乡村社会转型,乡民与国家、家庭、传统规范之间的纽带早已松懈,个人对社会保有的团结情感和道德责任感随之淡薄,乡村社会的整合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人民法庭的司法运作在修复国家与乡民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整合方面的功能越来越重要.虽然不少研究对人民法庭能动的、便民的司法运行模式持否定态度,但若立足于整体分析的方法与视角,从人民法庭对乡村社会整合的功能意义出发却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人民法庭的功能性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与有组织犯罪生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乡政村治模式的建构 ,农村社会结构逐渐向市场整合转型。与之相伴而行的是农村社会系统震荡的危险与机遇 ,农村秩序的失范与重建。从动态层面分析 ,农村社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中介和多个维度 ;从静态层面分析 ,农村社会结构包括家族、村落体和农民阶层三要素。动态层面上表现出的基层政权之藤状寄生结构与静态层面上表现出的村落体之网状自生结构形成结构上的矛盾 ,农村社会有组织犯罪正是这一结构性矛盾激化所导致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行政体系在推进社会整合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行政命令——社会动员型和民主法制——发展型两种模式, 但两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新时期公共行政体系在推进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应包括: 注重以间接调控型整合为主导、引导社会自我整合功能的发挥; 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体对社会核心价值的反思性认同; 强调民主参与过程的多元性、复合性。从价值策略上看, 推进社会整合, 行政体系应注重以和谐作为基本价值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和灵魂、以宽容和妥协为必要的价值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建设中的政府作用探析——以吉林省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多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以吉林省为视角,从社会组织建设过程中发挥政府作用的紧迫性及现实性入手,论述了现阶段社会组织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及如何体现的问题,以期为吉林省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军  王珏 《犯罪研究》2010,(3):33-39
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以苏州工业园区农民工犯罪问题为蓝本,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纽带断裂、社会结构解体、公民参与不够、社会信任不足等导致的社会资本缺失,是引发农民工犯罪现状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因素。强化农民工与社会的纽带、稳定社会结构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提高社会控制能力、减少和预防农民工犯罪的合理取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组织化强制为核心分析了组织化强制与中国国家成长的关系,认为组织化强制是权力弥散社会的有效整合力量。并以中国近代派系化军阀政治为背景分析了民国多党政治与国民党党国体制的兴衰逻辑,认为社会形态决定政治发展方式,以碎片化社会为基础的近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是"权力的来源",本文思考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整合的方式,近代中国国家成长的核心就是以组织化强制整合破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区域组织实施的维和行动次数日益增多,其中多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组织本身所具有的特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区域组织实施维和行动的一些优势,以其为区域组织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柔性执法的理论依据在于法律正当性、政府目的论和权利本位。柔性执法对于社会组织监管的价值包括五个方面:对刚性执法的有益补充,提升行政正当性,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民主,减少行政纠纷。柔性执法在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形式包括行政提示、行政约谈、行政告诫、合作式行政执法、行政指导。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社会监督的理论依据包括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公共责任理论和防止权力异化.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督还存在诸多缺陷,社会公众监督意识弱化、新闻舆论监督乏力、独立第三方评估制度缺位和信息公开不到位.完善社会组织社会监督机制,应当完善公众监督、加强新闻监督、健全独立第三方评估制度、推进信息公开、规范网络监督.  相似文献   

18.
周宇翔  刘备 《法制与社会》2013,(19):146-149,153
不同的现代化进程,影响着政党政治在各国的缘起和变迁。在英美国家,政党是一个社会性要素,从其诞生之初起,政党参与政治活动就是在宪政原则下进行的。然而,英美政党政治的传统和作为其经验总结的政党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作为建国者和治国者的政党。以苏俄为代表,在政党主导下进行现代化制度变迁的国家,存在着一个与英美国家的"社会中心主义传统"截然不同的"政党中心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通则》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度,定义的法人是单位法人特征,而西方民法典的"法人"制度,其承认民法是私法,依据民法典设立的法人是私法人,虽然同称法人,概念却不尽相同。我国的社会组织经历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民间组织"等诸多称谓变迁,从法律法规层面,社会组织被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依据相关的行政法规进行登记注册和管理,但是法人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在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规范、可持续发展,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法人地位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美德教育、规范教育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渐渐地形成一种紧张、激荡、碰撞和整合的复杂而失范态势,对道德教育理论如何做出整合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发展.一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只有与其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共同谋划才能获得知识的合法性和教育的有效性.在这种理念的观照下,对于尚处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错综复杂的经济、文化结构中的中华民族来说,对传统美德教育、现代规范教育深刻反思和整合才能产生道德教育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