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政治文明和公民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是促使公共信息资源使用权向社会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公开信息的动力和阻力并存,共同作用于政府,构成了一个以政府为受力点,动力和阻力相互博弈的力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力场转换,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监督,抑制政府的自利倾向,实现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实现宪法权利的保障,也是监督政府依法执政的基础,是公民知情权的体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化,增强政府管理及政府间的透明度;有利于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有利于广大公民参政议政,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升政治文明。图书馆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出版发行、大众传媒等机构共同承担着各类信息的传播任务,也是提供政府文献信息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化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政府透明度主要是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但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使政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化,必须实行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并举;推进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治道变革背景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治道变革的兴起和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开启,促使我们必须以治道变革为背景思考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治道变革背景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政府经济信息公开的效率性、政府政治信息公开的人本性、政府文化信息公开的开放性、政府社会信息公开的服务性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利益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政府应以积极的态度实现信息公开,健全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公民知情权,依法正确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表达通道.  相似文献   

6.
程波辉 《唯实》2009,(12):91-93
世界范围内治道变革的兴起和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开启,促使我们必须以治道变革为背景思考中国政府的信息公开。治道变革背景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政府经济信息公开的效率性、政府政治信息公开的人本性、政府文化信息公开的开放性、政府社会信息公开的服务性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法制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主权的有效保障,是信息社会资源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构建服务平台;揭示和宣传政府信息服务,将"信息"送达普通群众。同时,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要加快自身建设,寻求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府管理中诸多与信息时代不相适应的问题已显露出来,以"管"为中心的政府现有治理模式导致人们沟通不畅、信息失真;管理方式强调整齐划一,导致政府缺乏创新,社会活力减退;政府信息公开不足,导致信息资源浪费;相关法制建设滞后,导致管理工作缺乏法律保障等。因此,要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必须改革政府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网络状组织结构,强化沟通渠道;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推进政府民主决策进程;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信息社会的政府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工作团队。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是反映政务活动特征和政务发展变化情况的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的总称。政府信息公开通常与知情权相对应,其基本含义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照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公开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公众通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了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信息公开与保密是政府信息化工作中两个同等重要的课题,公开是为了促进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商业、私人利益。政府信息公开的豁免虽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但在大力倡导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民主政治的国际形势下,信息保密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保密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褚松燕 《新视野》2003,(3):31-33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当前推行的政务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初级形式,公开程度较低,偏重于保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首先应当在公民本位思想指导下摆正责任位置,之后在公民参与下从修改现行的保密、档案法律入手,建构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我国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以先进的行政理念重塑政府行政观念,制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实现政府角色的历史性转换,构建由集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的"行政范式"。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偏重保密,公开程度较低,且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存在政府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问题,尤其是保密问题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为此,我们必须从法律、法规上来解决问题,从组织上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面对网络信息权利的兴起、政府舆论引导力不足、信息公开力度不够导致网络信息权利滥用的现象,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网络信息权利与信息义务的平衡,实现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政府引导机制的有效整合,消除信息鸿沟,保障信息权利的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公开视角看,信息传播失真引发集群行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零和博弈,信息不公开诱发“自立救济”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基于此,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建设回应性政府,加强舆论性载体的引导和利用、有效实现社会控制,增加沟通信息的“透气孔”、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防止、减缓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冲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电子政府,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构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政府的网络信息化、政务公开以及电子政务。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从网络上获得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政府在网上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服务,以便“政务公开”;实行电子化的政府服务,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府在网上与社会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一、实现电子政府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是社会最大的“信息处理企业”,政府治理的过程便是信息化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实现政府…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新闻采访权是公民知情权的延伸和拓展。政府作为社会主要管理者,掌握了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确立并完善新闻采访权正是保护公民知情权、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重要的治理功能,对内有助于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对外则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分析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编制和披露年度报告不但有助于落实公开要求,也有助于推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治理效应。未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仍应回归内外均衡的价值属性,充分发挥其对内摸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底数和对外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的功能,并应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向社会治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公开状况与法律规定的状态尚有差距。本文以“黄由俭案”为例分析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以及《条例》立法的缺憾和实践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的发展催生了网络信息权利的兴起,网络信息权利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它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对传统媒介话语权提出了挑战;是传统政治体系运行方式的有力补充;对政府的权利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网络信息权利与信息义务的平衡,实现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政府引导机制的有效整合,消除信息鸿沟,保障信息权利的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