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时期,华人移民与国家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威胁论与华人威胁论互为牵扯,困扰着华人与中国及其住在国的国家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海外大陆新移民人数的逐渐增多,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对大陆新移民的担忧也在逐浪上升,表现在大陆新移民与中国—澳大利亚关系方面的,则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人士和媒体舆论有关中国和大陆新移民关系的不恰当联想。那么,在当前国际背景中,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大陆新移民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何理性辩证地评价大陆新移民之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需要厘清移民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真实涵义,即所谓的"国家安全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抑或虚拟想象的?本文以中国大陆新移民为研究对象,分析澳大利亚政界和媒体担忧的所谓"中国威胁"以及由此衍生的"华人威胁"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由于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人数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投资移民和高端人才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被称之为"模范族裔"的中国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相关资料显示,近期两地新移民在世界移民和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他们在移民人数、移民方式、移民分布这些移民背景中存在着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新华侨又称新移民,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1978年以后从中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留权的人。据统计,目前中国的海外移民已达200多万,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以及南太平洋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资讯摘登     
《八桂侨刊》2005,(4):79-80
中国大陆移民美国人数超过港台,大陆移民在美获绿卡人数远超港台,大陆新移民冲击美国华埠,中国大陆移民连续七年居加拿大移民之首,日本“硅谷”的中国人学者众多,中国着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应对汉语热  相似文献   

5.
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研究是当前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已进入更广阔的国际移民研究视野。多学科的交叉性综合研究成为当代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趋势。当前,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是国际移民潮中引人注目的一支。从欧洲华侨华人研究到欧洲的大陆新移民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所建树,但还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华人在南非的历史,结合对南非老华侨以及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个案访谈,分析了南非华人族群内部的老华侨与新移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大陆新移民与南非老侨之间的互动有限,双方居住分散、语言隔阂、职业隔离、价值观存在差异。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受教育水平有差异,南非华人内部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大陆新移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阐述新移民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做好新时期大陆新移民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国际移民呈现的新特征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移民成为一把"双刃剑"。同时,国际移民问题不再仅属于一国国内问题,已成为一个跨国性、全球性问题,对国际社会的治理与应对提出一定挑战。因而,全球移民治理提上国际议程。研究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移民的新特征、新挑战以及全球移民治理的现状对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国内外来移民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华侨华人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在人口数量大增、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加快以及与中国联系密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移民的特点及工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统战》2003,(12):28-29
“新移民”主要是相对于老一辈华侨华人而言,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住权和加入当地国籍的华侨华人。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通过婚姻、亲友团聚、继承遗产、留学和投资经商等多种合法途径,移居他国的新移民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有3600多人,加上眷属有2万多人。其中留学者有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东南亚;经商的有2000多人。做好新移民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做好新移民工作的重要性。新移民经过多年奋斗,大多在居住国安居乐业,不少人在政界或经…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区应重视和加强新华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侨(也称新移民),海内外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主要是指70年代中期,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留权或加入外国籍的华侨、华人。据统计,中国的海外移民已达200多万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区的新华侨,据不完全统计有10143人(截止到1999年底),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区新华侨近年来逐年增多,而且呈日益增长趋势。祖籍地主要在呼市、包头、呼盟等地。这对我区来讲,是一种可开发的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一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浅析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78年以来移居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原因、规模、类型、职业、影响及面临的障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探亲期间,我感受颇多,特别对澳洲的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社会印象更深。澳洲是个移民国家,早在18世纪末叶英国就开始了对这块新大陆的移民。据资料记载,自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有550万人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移民澳洲。多年来,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令人刮目 2003年、2004年,在“枫叶之国”加拿大有几件事情让一个叫范京辉的中国大陆移民令人刮目。 ——2003年10月,多伦多中国移民家庭的9岁女童张东岳,睡梦中在家里被绑匪从父母身边劫走,案件震惊加拿大全国。在绑匪并未露面、众多的多伦多华人社区闻人高调发表言论呼吁民众募捐、悬红缉拿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2000年投资移民加拿大、现为中国加拿大贸易促进会会长的范京辉挺身而出,以“一名中国大陆新移民”名义,斥资匿名在多伦多《明报》头版刊登整版广告,呼吁绑匪悬崖勒马,尽快向警方自首,并声明只要绑匪保证幼年人质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新移民劳动权益促进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台湾新住民发展协会等团体,不久前带着大陆配偶前往台移民主管部门举牌抗议,称他们近期接到许多大陆配偶申诉,质疑台移民主管部门面试官刻意刁难,甚至无视事实,将真结婚判为假结婚,要求大陆配偶限期出境,拆散两岸婚姻,呼吁台移民主管部门正视面试制度问题。其实,何止是面试问题,大陆配偶在台湾,方方面面遭遇歧视性待遇,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一点保障,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对外大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非洲相对而言是一个落后的地方,但30年来在非洲的中国新移民人数依然日渐增多,是中国到海外发展的热土。非洲的中国新移民无论是与其他地区的中国新移民相比还是与非洲的中国老移民相比,都具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30年来非洲的中国新移民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然后指出其主要特点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是地缘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移民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的重构与延续,既传承了中国血缘与地缘重合的共同体传统,又呈现出时代新特征。民族地区多民族移民村落共同体建设,强化地缘意识,实现了由血缘“多元”走向地缘“一体”。文章选取AH村为研究个案,探究了宁夏易地扶贫搬迁的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民族互嵌结构体系建设是移民乡村社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共同体精神培育是移民村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80年至2001年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与以往的加拿大华人移民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加拿大移民史上,华人新移民的特征变迁,不仅反映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同时也被这些移民政策所塑造,华人新移民异质性与加拿大政府的依时性移民选择政策密切相关。另外,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特征,是华人移民史上的特殊推力因素所造就的。不同的华人移民次群体之间,在社会性和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多样性差异,不同的华人新移民群体的阶段性流动导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本质。加拿大移民选择政策和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共同对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变迁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秀容 《思想战线》2004,30(5):55-58
在国际移民研究领域中,多种学科的学者从各自学科特点与视角对海外华人新移民进行研究。地理学以区域性为最基本特征,对移民现象———以地区为基础的人口迁移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人口迁移是当今全球化关注的内容之一,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把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华人新移民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很有意义。中国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发挥新移民的群体优势,对推动西部大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非法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大陆海外新移民中,有一些是非法移民,人数大约在15~20万人之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非法移民人数虽少,但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危害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安定,损害了海外侨胞的声誉;同时给侨乡社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