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率领250多人,到西欧作了一次长期的考察旅行。考察期间,他使用化名,先在东印度公司荷兰船场作船舶木匠,又在英国皇家造船厂工作过。他虚心好学,千活很卖力气,经常向人请教造船的知识。后来到普鲁士学习枪炮制造技术,并参观了工厂、学校、博物馆……1698年,彼得回到俄国。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他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促进了俄国冶金、造船和纺织工业的发展:修筑道路、  相似文献   

2.
文艺与木匠     
老舍 《法制博览》2011,(7):10-10
一位木匠的态度,据我看:(一)要作个好木匠;(二)虽然自己已成为好木匠,可是绝不轻看皮匠、鞋匠、泥水匠,和一切的匠。此态度适用于木匠,也适用于文艺写家。我想,一位写家既已成为写家,就该不管怎么苦,工作怎样繁重,还要继续努力,以期成为好的写家,更好的写家,最好的写家。同时,他须认清:一个写家既不能兼作木匠、瓦匠,他便该承认五行八作的地位与价值,不该把自己视为至高无上,而把别人踩在脚底下。  相似文献   

3.
程万军 《法制博览》2009,(19):70-70
一个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另一个是从小精通诗书长大考中进士的饱学大家,然而大文盲却将大知识分子轻松淘汰,这就是明朝后期魏忠贤领衔主演的一场生动的PK游戏。魏忠贤以皇帝玩伴起家,但靠的绝不仅仅是一手出色的木匠活。一个身体残缺的男人,从万人之下爬到万人之上,除了与皇帝朱由校一拍即合的木匠活,还有一肚子的“杂碎”。  相似文献   

4.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李伟 《法制博览》2009,(23):24-24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宫廷戏里大家耳熟能详,那么,是否真的在皇帝的圣旨上皆由这八个字开头呢?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人们说起“一亩三分地”,却不知这个典故出自北京的先农坛。  相似文献   

7.
刘嵩 《法制博览》2011,(11):54-54
唐德宗贞元末年,李实任京兆尹,其人专横霸道,无法无天,只知道一味讨好皇帝,而对民间疾苦根本不放在心上。其时关中大旱,禾苗枯萎,粮食歉收已成定局,可他反而百般盘剥百姓,聚敛钱财奉献皇帝,以满足皇帝无底的欲壑,巩固自己的恩宠。当德宗向他了解民间疾苦时,他浮夸虚报:“今年虽然天旱,但庄稼长势还很好。”于是,本来应该减免的租税未能减免,百姓穷苦无告,只得拆房卖瓦,抵押麦苗,以上交租税。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就是对称均衡,而中轴线是对称的基准。单体建筑的设计如此,一组建筑的安排如此,一座城市的规划亦如此。  相似文献   

9.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3):44-44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可以这么说:除了该他干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不着调儿的风流事儿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3):47-47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日”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史书中出现过。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  相似文献   

12.
一凡 《法制博览》2009,(23):19-19
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只存在52年,其中做了17年皇帝的竟是白痴司马衷。  相似文献   

13.
与皇帝对话     
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与皇帝对话,其实是随时很危险的。但古代有谏官,责任就是随时向皇帝提出意见,往往要进谏,说出皇帝不爱听的话。随时有危险。  相似文献   

14.
英雄救美人被认为是豪迈壮举,而美人救英雄更被传为千古佳话,如果这一男一女互生情愫,那更是要编入鼓书戏文,传诵上几十年、几百年,让无数少男少女看得艳羡不已。  相似文献   

15.
《法制博览》2009,(13):77-77
唐中宗李显,是那个时代最没出息,也最窝囊的皇帝。他执政那个时期,基本上是“娘们儿政治”。妹妹太平公主领一帮人,老婆韦皇后领一帮人;女儿安乐公主一派、小老婆昭容——官婉儿另一派……女人政治横行朝野,李显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甚至默许自己的老婆们“打野食”,寻开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杨文荣 《法制博览》2010,(11):28-30
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孙子秦二世的侄子,秦王子婴。二世末年,秦相赵高见秦朝气数已尽,乃搞了一次政变,杀死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又叫子婴斋戒几天,然后到太庙来领玉玺,再正式立为皇帝。谁知子婴外貌沉厚,心性却机灵。他对两个儿子说:赵高这厮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的把戏啊,想把我骗到太庙去杀掉啊。我们不如给他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斋戒完了,他竟不去太庙。  相似文献   

17.
“不似人君,何见所畏。”这话出自《孟子》,是孟轲见到梁襄王后,对这位君主的一段评论。 原文为:“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09,(9):69-69
故宫作为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宫廷建筑,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它共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明代奉天殿,也就是清代的太和殿,采用的是宫殿建筑的最高等级形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二者之比为9比5;  相似文献   

19.
姜少勇 《法制博览》2009,(24):72-72
一六二七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十七岁受遗命继承皇位。接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整个大明王朝如同行驶在汪洋中的一条船,通体干疮百孔,行将倾覆。崇祯皇帝每天旰食宵衣,夜以继日地批阅奏章,治理朝政,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尽管他天天生活在操劳、恐惧、痛苦、烦躁与焦虑之中,也无力堵住四处冒水的漏洞。  相似文献   

20.
刘杰 《法制博览》2010,(7):20-22
现代人所说的“检讨书”在古代皇帝的笔下就是“罪己诏”。其实,“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论其起源,当从禹、汤开始。此后,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都曾经颁发过罪已诏。“罪己诏”大多是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家处在危难之时颁发的,目的是消除民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