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三讲”教育要着眼于解决问题。这是中央就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三讲”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着眼于解决问题就必须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从领导干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作了层层分析,认为在“三讲”背后有一个世界观问题。进一步看,是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问题,即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同时,“三讲”教育又是一次“认识自己,不被自己打败”的教育。而正确认识自己,正是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内容。从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葛大伟 《理论学刊》2003,(2):119-120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遵循着两个原则 :一个是真理原则 ,一个是价值原则。人们一方面以真理性的认识为基础去追求价值 ,另一方面以价值标准为动力去追求更加完善的真理。违背真理的“价值” ,在实践中最终不能实现 ;不带任何价值的“真理” ,也与实践的成功无缘 ,因此 ,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 ,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一、真理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真理原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科学化 ,要求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依据这些规律来开展工作。首先 ,要遵循人…  相似文献   

3.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研究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和解决事物的各种矛盾,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以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价值与认识”问题作了许多探讨,笔者认为,这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继续和深入,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总体的角度,分别考察价值与主体、实践、认识、真理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价值与主体所谓价值,首先是与主体相关联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价值概念,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中使用的价值概念,都表现出与主体的息息相关。离开主体,价值问题就无从谈起;同样,不研究价值问题,对主体的研究也无法深入。进一步看,价值又是表示关系的范畴。价值不是孤立的存在物,也不是对某个单一事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党。新的历史条件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反对各种陈腐的、不健康的文化糟粕,弘扬正气,反对歪风,重提过“三关”,倡“三风”,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重提过“三关” 所谓“三关”,即金钱关、权力关和私情关。江泽民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以律己,防微杜渐。这是领导干部过好“三关”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提出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甚至还有人讲: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只是在认识世界中打圈圈,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有改造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 ,是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的规律性认识都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即从历史的客观事实出发 ,不断“求”历史客体之“是” ;依据历史规律和现实客观实际 ,不断“求”现存客体之“是” ;以历史和现实特点和规律为基础 ,不断“求”未来客体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 ,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许多同志都越来越深刻地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掌握了它,就能在认识必然中逐步赢得自由,从而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在这方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通过把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增强预见性。物质世界充满着矛盾,而矛盾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在众多的矛盾当中,主要矛盾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因此,我们讲工作的预见性,首先应该是指建立在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基础上的预见性。离开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去讲预见性,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就抓不住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也就从根本上脱  相似文献   

9.
何为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要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但是“实事求是”的结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为什么?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认识论上讲,实事求是既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只能遵循它而不能违反它,否则,我们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又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即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求解内在联系即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一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体现。 “辩证法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是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它客观上要求人们在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的改造过程中必须贯彻  相似文献   

11.
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党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学风的指南,对我们党校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落实了这些要求,才能高质量完成党校培训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我们的体会是:第一、根据培养良好学风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的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党校教师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没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就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更不能担负起培训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说,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理论要做到“三个结合,三个借鉴”,即学习理论与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结合起来;与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结合起来。对世界各国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都要积极研究和借鉴,但不要脱离国情照抄照搬。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的运动过程,受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依赖的客观条件所决定,都具有某种一定不变的基本秩序,即规律性。任何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是受相关事物发展规律决定的。因此,解决社会主义信念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也不能拘泥于“本本”上的结论。必须努力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正确解决社会主义信念问题的钥匙。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不能仅仅说是由于社会主义比…  相似文献   

13.
余品华 《求实》2000,(10):19-20
人权是一个历史概念 ,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张扬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西方所主张的人权观念。这种人权实际上是少数人即资产阶级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产生后 ,对人权概念进行了改造和发展 ,提出最大多数人的人权即广大劳动人民也能享受的人权。这就在世界上产生了两种人权观念。邓小平说 :“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 ,本质上是两回事 ,观点不同。”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权问题 ,这与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分不开社会主义中国重视保障人权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殊品格 ,…  相似文献   

14.
(一)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灌输”是指有领导、有组织地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进行革命理论的灌输,就不能使群众认识真理,就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就不能把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求真务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作为哲学概念,“求真务实”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能够综合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特征,承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它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求真”侧重于揭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使命,体现的是科学性的品格,是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着力揭示世界的真相和本质,发现世界的客观规律,特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务实”侧重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使命,体现的是实践性的品格,是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谈“新”     
一谈到“新”,我们的心态,眼光,神情立刻就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新,在哲学家的眼中、科学家的心中和诗人的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新与旧相对,首先有着时间的规定性。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时间的脚步永远迈向前方,新陈代谢是事物的基本规律。我国的古代先哲们早就有“生生日新”的说法,所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草续旧草”;“今人续昔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恩格斯也曾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伟大思想”:“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董霞 《发展论坛》2002,(7):30-31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遵循着两个原则:一个是真理原则,一个是价值原则。人们一方面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价值;另一方面以价值为动力去追求更加完善和完备的真理。违背真理的“价值”,在实践中最终不能实现;不带任何价值的“真理”,也同实践的成功无缘。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一、真理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真理原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科学化,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依据这些规律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198…  相似文献   

18.
所谓认识世界,其实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矛盾。任何现实矛盾都是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即特殊与一般的统一。不了解矛盾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不可能了解矛盾的普遍性,也无法了解矛盾的特殊性,因而就不能了解任何具体矛盾或具体事物。从人类的认识过程来看,也是这样。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及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19.
江明生 《探索》2006,(6):173-176
此前理论界仅从实践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角度出发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精髓观,这是不完善的,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精髓观进行再认识。还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价值观的角度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精髓观的变化和发展。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目前最为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更是引导人们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从这两个方面结合,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华。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精髓归纳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20.
何谓知识《现代汉语辞典》中说:“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辞海》中说:“知识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关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知识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对自然改造和生产活动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