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父爱主义是父爱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公民教育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自由主义民主政治为主流的今天,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以公民教育为表现形式的道德父爱主义对本国公民的品德和素质进行规范和培养,在这个意义上,道德父爱主义得到了它存在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在追求个人自由这一点上共同一致,但二者在自由的边界、国家的角色以及民主的模式上存在着重大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分野:关于自由的边界,自由主义区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共和主义界定为无支配自由;在国家的角色上,积极自由要求积极国家,消极自由对应最小国家,而无支配自由必然导致积极国家;在民主的模式上,积极自由对应多元民主与协商民主等,消极自由导致精英民主,而无支配自由则产生论辩式民主。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我国社会道德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伦理道德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理论上,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道德的嬗变、道德的实现等问题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实践上我们在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颁布了多个重要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等.  相似文献   

4.
道德约束力的他律与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泛法治主义"提出的"法律是他律",而"道德是自律"这样一种"法无禁止则自由"的观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出发,提出"道德既有他律也有自律,而且从来都存在着他律的执行主体,当今中国只是到了现在,这一主体才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中逐渐弱化和消失的"。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既要整合传统道德文化、发扬革命道德文化、学习各民族优秀道德文化,又要构建合乎中国特色的道德约束机制,从而充分发挥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尽管"集体诸善"价值序列中自由、自主选择貌似获得天然合理性,但其公共性不足、逃避义务局限随"个人主义的绽放"渐次暴露,因而需在权利的排他性与包容性之间作出某种调停。"对自由课以责任"开启善观念的审思,在自由与责任之间,责任及其公共善的诉求具有不可置疑的优先性。鉴于现代性中矛盾性、不确定性及公共选择中"集体虚弱",需要重建政治与道德的联系。共同善的危机与共契责任的浮现促使"社会自律"的来临,指引我们的"道德之手"借助于事实性与规范、亲近性与相异性的张力而获得生长,它所担当之沉重足以压倒自我主体的内在性与封闭性,通过延伸责任的边界使之包容外在、相异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6.
赵卫东 《理论学刊》2005,(12):38-42
在"科玄论战"时期,由于深受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张君劢在道德与知识关系问题上,表现出反理智主义倾向.但他很快由生命哲学回溯康德,运用康德现象与物自身二分的理论模式,提出"由新理智以达新道德"的命题,主张道德与知识并重并行.虽然张先生曾试图融贯道德与知识,但由于未能超越康德哲学的理论弊端,所以最终也没有打通道德与知识之间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郑少翀 《唯实》2008,(9):31-35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既需要使权力政治、法治思想发扬光大,又必须积极回归于公益政治、共和精神的传统之中,因而也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无法也不应摆脱的儒家道德政治哲学--儒家社群主义,还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尽管儒家政治哲学天然地契近于社群主义,也同时包含着新儒家认为的可以开出"外王"的自由主义因素,然而,这种从"文化-文化"的二元模式导致的实践层面的苍白只能使人们陷入逻辑困境.新的政治传统的形成在于情境化的历史中的人的自由选择,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在于从实践中从传统走向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郑少翀 《唯实》2008,(8):31-35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既需要使权力政治、法治思想发扬光大,又必须积极回归于公益政治、共和精神的传统之中,因而也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无法也不应摆脱的儒家道德政治哲学——儒家社群主义,还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尽管儒家政治哲学天然地契近于社群主义,也同时包含着新儒家认为的可以开出“外王”的自由主义因素,然而,这种从“文化文化”的二元模式导致的实践层面的苍白只能使人们陷入逻辑困境。新的政治传统的形成在于情境化的历史中的人的自由选择,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在于从实践中从传统走向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一般的理解认为 ,解放思想是在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特殊语境中提出的 ,然而 ,这种理解容易造成许多困惑。立足于后现代知识语境中的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 ,可以解构和超越这一传统理解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并获得全新的、深层次的认识 ,从而证明 :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陈红桂 《唯实》2003,3(8):36-38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一般的理解认为,解放思想是在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特殊语境中提出的,然而,这种理解容易造成许多困惑.立足于后现代知识语境中的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可以解构和超越这一传统理解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获得全新的、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证明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1.
陈红桂 《唯实》2003,(9):36-38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一般的理解认为,解放思想是在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特殊语境中提出的,然而,这种理解容易造成许多困惑.立足于后现代知识语境中的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可以解构和超越这一传统理解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获得全新的、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证明: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2.
视角与研究——从《法律与道德》看法学研究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娟 《世纪桥》2008,(4):51-53
历史的视角、分析的视角和哲学的视角是19世纪研究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的三种方式,也是庞德考察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三种视角。历史的视角就是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放之于历史的空间内考察,使之在法学思想史的背景下成为宏大的故事;分析的视角就是分析不同法学派别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寻求法律与道德的应然关系;哲学的视角就是在历史的视角和分析的视角的基础上,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探究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性范式。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内容本身是多重因素的结果,这种研究模式决定了法学研究过程中所要采取的视角应该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13.
14.
林楠  陈庆超 《探索》2008,(1):166-169
价值判断功能是道德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然而在多元化的今天,道德判断却因无力应对社会现实中争论着的多元现象而放弃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也使得道德虚无主义在今天得以盛行.本文针对人体悬挂这一社会争论热点,认为伦理学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断,并从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道德评价,认为无论从功利主义还是从道义论来讲,该行为不仅无法获得有效的道德理由支持,而且还违反了道德原则,是种不道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共和主义公民观强调积极参与政治,公利优先于私利;自由主义公民观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个人利益至上。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表明,个人权利和社会、国家利益同等重要,应在二者共生与张力中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和谐。当前,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应着重突出“以人为本”,在维护个人利益中实现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制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形成的不同看法构成了区分新制度主义内部理论流派的主要标准.新制度主义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都以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制度与行为关系展开了分析,在理论内容和分析途径上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理论流派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也为相互学习和理论整合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一个以宗教为信仰、排斥主义信仰化的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下。它之所以能在中国被确立为信仰,与中国以"主义"为信仰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弱势群众归属感缺失效应、开放环境下的"再对比"效应、领导干部消极腐败效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深层原因。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必须立足信仰形成和巩固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共产党人实践两个方面下功夫,创新发展理论,回归日常生活,把信仰教育和干部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正义和制度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刘长林  班彦美 《理论学刊》2008,9(1):109-114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都将中国社会危机的根源归于道德的失范,但对道德失范原因的解释却各不相同.杜亚泉认为主要是受西方物质竞争之流毒的影响,而陈独秀则认为是中国旧道德的产物.在中国新道德建设问题上,杜亚泉认为新旧道德只是程度之差,并非性质之异,主张以中国固有道德为本,调和新旧,统整东西文明;而陈独秀则认为中国旧道德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与民主共和制度下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不符,在现代社会没有存在的价值,应当建设符合自由、民主、平等原则的新道德,这是他们展开东西文化论战的重要原因.但他们在中国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上,都有"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建宁同志所著<心灵之光——孝诚爱"三德工程"的实践与思考>一书,作为山东莱州人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总结,是很值得我们认真一读的.书中介绍的莱州市人民弘扬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经验,作者对此所进行的理论思考,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