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社会资本对公众参与行为的积极作用,但对其"如何影响"却极少涉及。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社团和关系为两大维度,构建了社团资源动员和人际关系影响公众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以CGSS2012全国调查数据为基础,验证社团动员和人际关系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以及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社团动员和人际关系对公众民主选举和公益服务参与均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且人际关系中的亲戚间强关系也促进了城市社区的维权参与行为。而在农村社区,社团对民主选举作用并不显著,但特定的社会服务类组织对维权参与却表现出显著正向动员作用,且人际关系中的朋友间关系促进了农村社区的公益服务参与。这样的发现对增进中国情境下的公众参与认识,进一步培育公众参与能力,引导公众有序参与,进而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升学途径的限制,流动儿童的学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流动儿童学业卷入的特点。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儿童,而与农村儿童无显著性差异。(2)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初二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年级,流动儿童中男生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在不同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内、外社会资本上表现出了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传统因素中的人际关系模式为切入点,论证民主政治的必然性。中国曾经是一个乡村社会,所以乡村社会形态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和邻里关系按照"差序格局"形成了一种以己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以感情为维系的传统人际关系模式,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管理方式与政治现代化相背离。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解构了传统人际关系模式,形成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是一种现代人际关系模式,能够促进政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高考成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学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成就资料。结果:(1)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高考成绩没有显著性相关,高考成绩与期末总分、综合测评呈显著负相关;(2)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四因子第二学期显著高于第一学期;(3)焦虑因子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综合测评上城市学生极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结论: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活动,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党的十八大后反腐败斗争在各省份取得的效果差异构造准自然实验设计,为理解宏观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个体社会政治价值感知的变动逻辑提供了窗口。使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政策效应评估,实证考察腐败治理对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及其群体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腐败治理显著提升了民众的政治信任,反腐败力度越大,对民众政治信任的促增效用越强;(2)群体差异性检验发现,腐败治理显著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政治信任,但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微弱。上述研究发现表明,腐败治理对政治心理产生了积极效应,夯实了国家治理的民众政治信任基础。而且,腐败治理不仅能够在整体层面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还可以缩小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间的政治信任差距。因此,实务工作层面,应着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关注腐败治理过程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通过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来实现的;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结果就产生了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使人心情愉快,感到生活有趣,学习有劲,工作有信心。那么,国家公务员怎样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社会关系网络学的全新视角,对基督教社会的传播与农村社会关系的互动状况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基督教在农村的早期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依赖于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关系,基督教才得以在农村立足和生存。同时,随着信教群众的增多,一种基于基督教信仰和伦理的新型社会关系在农村建立起来,并对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基督教组织与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双向互动过程,对于如何发挥宗教正能量,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具有很强的现实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互联网对社会关系影响的研究正在成为学术热点。早期一些学者争论这种行为领域是否能够产生一种通常意义上的持续的人际关系;其次争论的是这种关系是“疏离”还是“延伸”了日常人际关系;以及对关于网络互动所支持的关系属性的研究。系列研究表明,网络互动可以产生具有高度信任、互惠和广泛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并不必然“疏离”或“延伸”日常关系,其对后者的影响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网络互动倾向于形成弱纽带,但不排斥强纽带的产生。进一步研究可以关注:借助于电脑网络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些社会网络的属性和结构、对社会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贫困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在对河北省S乡进行调查时发现,贫困发生率(H)、贫困深度(PG)和贫困强度(SPG)指数非常高,且呈显著不平衡性,“道路”等十个指标对于贫困有着非常高的贡献率。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矛盾依然存在,贫困农户的贫困是多层面的,公共产品对缓解贫困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贫困农户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建立合理的贫困农户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实行“政府筹资、村级供给”的新机制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亲予关系联系的是年龄、心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都非常不相同的两代人,它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亲子关系不同于夫妻关系,其研究有独特的视角。在代沟理论下考察农村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找调适途径,以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以及尊重和宽容的心态改变家庭教养方式,促进亲代的继续社会化,是消除代际对立、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婚姻家庭关系,受着感情、道德和法律这三种力量的制约。研究这三种力量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既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一、三种力量的来源,调整的内容、目的、方式 (一)三种力量的来源。这里所谓的感情调整,是基于人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抚养、赡养关系所产生的母子之情、夫妻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等这些人类特有的感情。感情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是基于家庭成员的自愿、是发自内心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体贴、主动承担家庭的各种不测与不幸  相似文献   

12.
马英才 《理论前沿》2002,(21):33-35
一、现阶段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目前,农村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这个时期的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复杂突出,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农民收入增速趋缓成为农村矛盾的焦点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虽然存在,但它被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和特殊的政治氛围掩盖了,表现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行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村各类矛盾也趋于缓和。然而,近年来由于农副产品的过剩和工农剪刀差的拉大,农民收入趋缓甚至下降。据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学生经济境遇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经济境遇调查问卷》,运用SPSS10.0进行oneway ANOVA(单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统计分析和Spearman相关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学业成就与生活学习费用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214(p〈.05),并且因生活学习费用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F=2.318显著,p=0.039〈.05);学业成就与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为-.141(p〉.05),学业成就在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上的差异检验不显著,(F=1.047不显著,p=0.375〉.05)。结论:生活学习费用越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反而越差,但生活学习费用不同水平对学业成就影响的详细信息需要后续研究作更深入的探讨;学业成就不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认知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最重要的供给主体仍然是政府,而最接近农村的基层政府是乡(镇)政府,故乡(镇)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物品供给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有草根性与技术性、学习性与发展性、多样性与边界性的特点。笔者依据一项公共项目从申请到结果评估的流程,把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分为公共需求问题诊断与项目规划决策能力、公共项目申请与资源(筹措)谈判能力、公共服务提供活动实施与生产质量监管能力、公共服务消费矛盾化解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与公共服务绩效评估能力五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对413名藏汉族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学业成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学习策略在年级、性别、专业、民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差异非常显著;(3)不同家庭生源大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与情感策略上边缘差异显著,在认知策略上差异显著,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差异不显著;(4)学业成绩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及总分相关显著,与情感策略相关不显著。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密切,应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Frost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选取34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探讨完美主义与自卑心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卑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怀疑行为、错误关注和个人标准对交往自卑、素养自卑和学业自卑具有显著预测力;条理组织化和父母批评则对素养自卑和家庭自卑具有显著影响力;显著影响形象自卑的因子分别是错误关注、条理组织化和怀疑行为。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的人际关系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研究中都涉及言语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重点包括行为以及动词分类、间接言语行为等等。从人际关系的视角对言语行为的本质、种类以及交际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交换,言语行为的交际过程实现受到人际关系的制约。同时,言语行为可以显示人际关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解除、维持以及改变。  相似文献   

18.
家族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中国乡村社会中的基础单位,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世代繁衍中,家庭不断扩大,形成为一个由若干以姓氏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成的家族。传统中国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社会,许多村庄是以姓氏命名的。家族通过血缘关系将若干家庭联结在一起,并内在地产生出家族社会权力。从古至今,家族社会权力深深地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治理之中。当前,乡村人口仍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一、村落家族文化的再度兴起与转型。历史上的家族是一个集体行动的共同体,家族有自己的集体土地、集体财产、集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案例纵向分析方法,对一个城市迁移家庭的收支账本数据(1986-2017年)进行收集整理,分别研究迁移家庭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与迁入地、迁出地平均收入和支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迁移家庭生活水平变迁的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的城市家庭一定程度上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第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迁移家庭的相对收支水平,实质上降低了迁移家庭生活质量;第三,退休金增长制度、户籍改革制度、代际孝顺行为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对迁移家庭的负面冲击;第四,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于迁移家庭的影响不确定,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均衡考虑。  相似文献   

20.
承包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朱国臣承包股份制,是把承包制和股份制两种经营形式,在一个企业内部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营方式。这种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有其现实的内在原因。(一)承包经营的利与弊我国工业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