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青 《唯实》2009,(3):78-81
既往的赡养义务自然人责任主体并由此确立的赡养制度,因为其经济基础的变化需要重新构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改既有的单方面自然人赡养责任主体为国家与自然人双责任主体;改自然人承担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为国家赡养义务承担物质保障、自然人赡养义务主要承担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区别两者责任序列与责任承担形式,以此来构建新的赡养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永 《理论导报》2012,(2):56-58
道德伦理性的社会问题可以、并经常转化为立法性议题。“常回家看看”的入法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议,其背后隐含着诸多法理审思:伦理道德问题入法的判定标准;法的确定性与法律规范中的原则性表述;立法操作性、司法适用性与法律的强制性;重视私人权利背后隐含的政府责任和义务等。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有着地脉相连、文脉相通、商脉相融的社会基础,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统一分类的先行示范区.但合肥市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制度层面上分类标准差异显著,体制机制尚需完善;二是宣传层面上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分类意识有待强化;三是行动层面上存在基础建设不足,奖惩措施不力等问题.基于此,合肥市在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应当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垃圾分类体制与治理机制,积极营造绿色城市、无废城市、低碳城市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6,(9)
结合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立法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的基本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时要注意衡平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规定监管的全程信息公开,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检验检测义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品责任。在法律体系基本建立之后,立法和研究的工作应转向地方立法。将国家立法的基本制度与各地情况相结合,进行地方立法,能最大限度发挥法的效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据司法统计,近年来,融资租赁纠纷在我国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承租人处置租赁物而引起的善意取得纠纷和假借融资租赁之名而为资金拆借之实的纠纷数量居多。目前,由于缺乏较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对融资租赁物的公示方式规定的缺乏,导致对融资方权利保护不力,影响资金安全以及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且各地法院在相关案件纠纷的定性上认识各异,往往同案异判。在民法典编纂之际,建立融资租赁登记制度不但必要而且可行。本文从融资租赁登记基本原则、登记主体、机关、内容、审查、第三人查询义务等方面对融资租赁登记制度提出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刘云甫  朱最新 《求实》2012,(6):63-65
《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行政强制领域立法的空白。但善法还要善施。重大行政强制备案制度的确立无疑是《行政强制法》善施的重要保障。为实现《行政强制法》的善施,我们应该在明晰重大行政强制备案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从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围绕重大行政强制的备案体制、备案范围和标准、备案程序以及备案的责任追究机制等着手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强制备案制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研发现,杭州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试点工作获得市民好评,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很高,但参与分类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在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居民的感知障碍、经济刺激和制度约束是排在前三位的。因此,有必要通过环境承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立法和以收费、付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刺激政策等措施对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8.
地方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职权。宪法和法律对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作了基础性规定,但没有明确重大事项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定义、内容和内涵外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各省级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央精神纷纷立法或修法。但由于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各地立法规定差异较大,影响了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法制统一。本体论是分析一项制度的程序、机制、实践与价值的基础,可以确保在同一理论和逻辑层面讨论问题。明确重大事项决定制度的本体问题,才能确保地方立法法理充分,指导科学可行的制度设计,同时为中央立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     
<正>中国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这个条例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标志性意义:在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旅店、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通过产业立法来规范文化创意产业,是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做法。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亟须地方立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在全国性统一的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之前,可以根据辽宁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相关上位法,制定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此明确相关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从法律上有效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物权法的争论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权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 《探索》2007,(1):160-164
学界关于所有权立法有“一元论”和“三分法”两种不同见解。“一元论”指不以所有权的主体为划分标准,而构建单一的所有权立法模式。“三分法”则采取《民法通则》中对国家、集体、个人所有权分别规定的模式。笔者认为两种见解都有缺陷,主张在构建统一的所有权制度基础上,特别规定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周海南 《唯实》2009,(3):82-85
国家对处于困境中的公民承担完全责任的救助义务。义务的履行必须遵循保障基本、动态增长、分类保障、平等对待、注重发展的原则。明晰国家承担社会救助义务的特征和原则,对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的立法进程,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律制度体系和依法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地方立法的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玉波 《探索》2000,(2):99-102
地方立法的范围,一是相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地方可以就哪些事项进行立法调控;二是具体的地方立法主体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立法权限。我国地方立法的层次比较多,范围非常广,涉及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地方立法的范围,就是要以国家的法律和地方立法的实践为基础,探讨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关系,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地方立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具体问题,为完善我国的地方立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立法程序概念重新定义的基础之上,从法理的视角对立法程序的品性作了颇为独特的界定及诠释,提出现代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公开性、交涉性和自律性等基本品性,这几大品性是现代立法程序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也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我们都是“社区人”。作为德育主体之一的社区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社区德育环境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可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王玮 《探索》2014,(2):98-101
美国作为产品责任制度的发源地,在损害赔偿方面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对中美两国产品责任之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的立法差异以及后者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以促进中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从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两个方面对中美立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中主要的立法差异、焦点问题、立法借鉴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立法变通权是我国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特区特有的权力。民族自治地方变通立法是基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职权立法。经济特区变通立法是为了改革和发展需要,由全国人大授权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二者在客观依据、法律性质、立法主体、权限、范围和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公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垃圾也随之而增加,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对垃圾的处理手段的提升。但在经过十多年的试点操作后,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现代治理实践与理论表明,在政府治理的手段上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政令式、全包全揽式地,容易造成行政"失灵"。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尝试由政府引导,建立调动社会公众的力量协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机制,政府应该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育社会组织、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方面做探索,为如何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提供启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