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章 《世纪桥》2006,(4):15-1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贵在坚持。任何道德规范只有转化为道德实践,才能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落实“八荣八耻”不付诸行动不行,奢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更不现实,只有坚持不懈,细水长流,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因此,要把“八荣八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人人知荣而为之,知耻而不为,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为家庭谋幸福,  相似文献   

2.
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定了社会主义“荣”与“耻”的评价标准,引导人们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职工“八小时之外”怎样管好,是许多学校为之“头痛”的事,湖北省裹樊市五中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我们认为,各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认真做好教职工八小时之外的思想工作,使教职工无论上班下班,都能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科学性的细化、批判性的转化和开放性的深化。“八荣八耻”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伦理学的基础上既有直接沿袭也有新的发展与充实。“八荣八耻”吸收古今中外伦理思想的积极因素,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为当前社会风尚及公民道德中的一盏明灯,既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不朽的理论光辉,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道德规范,浅显易懂地道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需要我们真正用心去体会,用实际行动去诠释。  相似文献   

6.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丰富的科学内涵、鲜明的理论特征、重大的实践意义。认真实践、贯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选择和采取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健全机制、优化环境、着力实践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吉化党校学报》2006,(4):35-37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言简意赅.内涵深邃,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每个行业和部门均努力将“八荣八耻”内容学深一层.做细一步。联系化工企业实际,牢固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深入每名员工的心灵.成为指引其努力工作的思想坐标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深刻总结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新时期道德建设之本,不仅赋予中小学道德教育以新内容,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深刻启示。一、“八荣八耻”赋予德育的新内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在本质上与公民道德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治理社会风气的要害,抓住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抓…  相似文献   

9.
党刊文摘     
明八荣知八耻黄志坚在《前线》(北京)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关系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它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八荣八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第二,“八荣八耻”是衡量社会文明程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精神,让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识别美丑,从而促进中小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思想道德的提高,以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规范学生言行,践行‘八荣八耻’”的主题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岳景君 《新长征》2006,(9):25-26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辨别是非、美丑、善恶,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举起了鲜明的旗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且使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做践行“八荣八耻”的表率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念范畴,也有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实践范畴,体现了民族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八荣八耻”要求大力推进官德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环节。自古以来,“官德”重于“民德”,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为官者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都是身处高位的权威人物,官德优劣往往会对其部属甚至一方群众起到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风、政风甚至民风向积极或消极方面转化。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关键期,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价值多元化趋势和主流价值边缘化趋势。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始被打乱,社会在很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一些干部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他们不以“八荣”为荣,不以“八耻”为耻。甚至荣辱颠倒,以耻为荣,进而理想信念淡漠、思想道德滑坡。这种现象虽非主流,但它败坏了党和官员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若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要把推进为官当政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实践“八荣八耻”的要求,作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4.
“八荣八耻”从继承与发展、先进与广泛、内容与形式三者的结合上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创新。“八荣八耻”要落实在宣传教育、法规制度和领导干部的行动上。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实践,贵在创新。用创新精神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把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一 用创新精神实践“三个代表”,其根本要求是党要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坚持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党的十五大以后,我们黑龙江省八次党代会确定并实施了“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并制定了…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6):36-36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发表了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喜文 《奋斗》2004,(12):13-14
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做好信访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干事不惹事,没事防有事,有事不躲事,出事能平事,事后要究事”的原则,牢牢掌握主动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和道德建设的新标杆。我们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广大员工必须深刻领会其精髓,以实际行动贯彻好、落实好“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广东党史》2011,(1):56-56
近日,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委会,薄熙来作主题报告时,提到“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把“民生10条”做实。这些都是善事、好事、积德的事,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分!民生之事还是个水涨船高的事,永无止境,“十二五”期间不仅要把“民生10条”件件落实,还要不断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这才算好干部!(来源:《重庆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