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合理使用:著作权的例外还是使用者的权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理使用:著作权的例外还是使用者的权利董炳和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解决了作品的使用者在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时与作品作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对合理使用的性质从理论上进行研究,以确定它是作者著作权的例外还是使用者的权利,对于作品的作者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主观权利和客观权利相区分是对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相区分的误解:并且,其是德国宪法理论对基本权利性质的解释,并不适用于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和法益都有要求他人不得妨碍其利益得以实现的权能。合理使用在法律性质上是社会公众使用他人作品的利益,而不是一项客观权利。尽管这种利益不能得到侵权责任法的直接保护,但却可以通过客观法理论、依据著作权法一般条款,请求他人不得妨碍该利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医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医疗法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行医职业的特殊性,许多国家都对医生的权利与义务作出法律规定,使医生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使医生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本文仅就医生的权利及其社会功能问题进行探讨。一、作为职业特权的医生的权利首先,医生的权利是一种职业特权,这种特权是通过行政机关的许可而获得的,行政机关对于非特定的一般公民依法负有不作为义务的特定事项,行医,在特  相似文献   

4.
王琪 《法制与社会》2010,(22):259-260
关于合理使用之性质的探讨,其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界定使用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合理使用行为寻找在民法学中的归宿。本文通过对合理使用之性质在理论上的有关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就其性质而言,即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限制,同时也是赋予使用者(公众)的一种权利(或利益),是就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的法律均要求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两国法律对检察官客观义务内涵的规定有相似之处,包括检察官在证据收集和证据开示中保持客观中立,避免提起不当诉讼,保护被告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以及检察官在特定条件下应予回避等。但由于彼此法律文化的差异和制度设计着眼点的不同,两国法律在检察官的地位、属性、职权、制约等方面的规定亦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6.
团结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这一权利应该在劳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完善中国的团结权立法,应该坚持劳资权利对等的基本法律原则,任何一方不得享有特权。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下,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而影响和侵害劳动者团结权的主要问题是雇主介入和控制工会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徐伟 《当代法学》2024,(1):121-133
公共数据权属是构建数据产权制度、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前提性问题。公共数据权属的认定取决于作为权利客体的公共数据的法律属性,公共数据具有财产属性和公共属性决定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公共数据权益是一种内含利益由全民共享的财产权。《宪法》第12条为公共数据宪法上国家所有提供了规范依据,这意味着法律应为公共数据实现“不可侵犯”和“合理利用”提供制度供给。《民法典》第246条是公共数据宪法上国家所有向民法上国家所有权转化的通道,公共数据民法上国家所有权决定了公共数据所有权的权利享有主体、权利客体范围、权利内容和权利行使限制。公共数据国家所有(权)的证成,为公共数据确权提供了理论和规范依据,有助于公共数据流通规则的合理构建,且决定了应以“公共”属性为基础建立公共数据收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于合理使用的性质界定,大致有三种观点:"权利限制说"、"侵权阻却说"和"使用者权利说",这三种学说均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合理使用实际上是一种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对其保护应采取一般条款加具体规则的立法模式.对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及规权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怡祖 《河北法学》2008,26(1):32-35
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是指这种自主权在法律上公、私属性的界定。高校自主权的源头可追溯至学术自主权、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这也是高校自主权在法律上产生公、私属性界分的根源。高校自主权与高校法定之权同为一物,既包括权力,也包括权利。体制改革使我国高校走向"法人化"成为现实,我国高校客观上具有多种法律主体资格。我国法律并非没有设置对高校行为公、私属性的应有关注,"事业单位法人"界面承载着复杂的"法律内象"。具体界分公立高校自主权的公、私职能,设置"角色串通"的防范机制,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法制,促使高校更准确地履行其法人权利与义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方法学》2021,(4):54-65
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反规避条款对传统的版权例外造成了冲击,因此版权法创设合理规避规则有其合理性,我国2020年《著作权法》修正时首次增加了合理规避条款。为实现公共利益保护,解决作品市场的外部性问题,有必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合理规避规则体系。在合理规避的法律属性上,基于其特权属性在适用过程中应采取"违法阻却说"。基于合理规避的特性,应明确合理规避与版权例外之间的关系,以重新解读"三步检验标准",通过"继承"动态地发展合理使用条款,并引入超越版权法的公共利益于合理规避条款之中。目前我国合理规避条款尚未与版权例外体系完全契合,应增加合理规避的原则性规定,建立合理规避与合理使用的连接点,将版权法保护之外的公共利益纳入合理规避体系之中,对合理规避条款的适用前提加以限制,以完善数字环境下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