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证价值的实现.指的是公证价值目标的现实化,它包括了公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实现结果。一项制度也好,一部法律也好,制订得再完善、再全面,如果无法得以实现将停留在静态的阶段.其社会意义也将极其有限。公证价值的实现是公证体系中的精神所在.研究公证价值的实现.对于公证制度的良好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是公证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公证行业自身的发展只有紧密地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吻合,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公证行业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即兼具公职性(司法机构)和服务性(产业)。从公证所提供法律服务的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别来划分,公证行业应该属于在非竞争性行业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公证与纯公共产品还不一样,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属于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提供这种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3.
一、一项不能忽视的内容 公证形象主要包括公证标识、场所装饰、公证着装、公证礼仪等。从表面来看,其仅具有形式意义.与公证价值、公证文化等相比处于较浅的层面。正因如此,在现实中公证形象的价值并未被深层挖掘。  相似文献   

4.
陈雷 《中国公证》2014,(3):84-84
正所谓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行业的肯定性评价,这种肯定性评价来自各个方面,既包括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肯定性评价,也包括对其他人、其他行业的肯定性评价。我认为公证行业认同不仅仅包括社会对公证行业的认同,还包括我们公证人对自己行业的认同。在入职的这几个月时间里,我了解到我们公证处以前有很多公证员助理在从业不久后就离开了,可以看出公证人员流动性很大。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当然有多种原因,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公证员作为法律从业人员与法官、检察官比,没有他们的社会地位高;与律师相比,没有他们的收入及社会评价高。针对社会对公证行业和公证人员认知度较低的问题,我想应当从公证行业内部来解决,因为内冈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的服务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改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证》2013,(6):55-55
为进一步提高辽宁省锦州市公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公证行业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公证的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的作用,锦州市公证行业从全面加强“五个规范”建设入手.努力为和谐平安世园会提供优质高效公证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6.
房屋委托书公证.是公证机构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项业务。然而许多公证人员一提到它却是“谈虎色变”.究其原因.源于近年来当事人以不法手段骗取公证书.之后公证机构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一份收费200元的公证书,最后可能被判赔近百万元,这其中的不成比例姑且不论.公证人员和公证机构在其中承担的执业风险和舆论压力还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公信力的维护。公证人员在能力所及的情形下尽到审查义务而仍然免责不能和公证机构被判赔偿后难以通过追偿而获得救济.是目前公证行业在面对房屋委托书公证时最大的困扰。公证人员不是“火眼金睛”.公证人员也是“肉眼凡夫”;公证机构不想做“冤大头”.公证机构却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7.
倡立“人本公证”的理念.是公证领域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是公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目的。“人本公证”要求无论在公证制度设计.还是在公证业务开拓、公证“产品”研发、服务方式、办证过程、证后服务、争议处理等各方面,均要体现“人本”的理念,实践“以当事人为本”、做到“替当事人着想、为当事人负责、让当事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一项独立于公证业务的非诉讼法律服务,已在公证行业中悄然兴起。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中指出:“公证机构要改变单一证明的工作方式,努力拓展公证业务领域,积极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非诉讼性法律服务。”因此,公证机构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孙瑞红 《中国公证》2010,(12):15-16
自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新疆公证行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按照会议精神,结合新疆实际.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深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真正凸显了公证“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证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一直是公证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可能将为此出台审理涉及公证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并在公证系统内部征求意见。这一事关公证行业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可能会影响公证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证事项都有申请受理阶段.一般来说公证事项的启动对公证处来说都是被动的.证据保全公证也是一样。根据相关程序和各级公证协会的办证指引.对于保全证据公证.申请人一般都要提交主体资格的证明、情况说明、公证申请书和保全证据有关的证明材料。基本的材料齐全后.进行受理然后审查。但在实践中.公证员一般是审查了相关材料后.与申请人进行沟通.然后再决定是否受理。把审查放在受理之前.似乎更加符合办证的思维和习惯。在面对公证申请和公证咨询时,公证员应该怎样审查?我的办证思路包括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2.
赵文兵 《中国公证》2010,(10):29-30
从理论层面来看.公证分配机制是公证制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它涉及到对公证机构性质的探究把握、公证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公证制度的有效构建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证分配机制任重而道远。从管理层面来看.公证分配机制已成为公证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中国公证协会将完善公证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建立以公证质量、行业信誉为导向的内部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3.
晏洛莎 《中国公证》2010,(12):10-11
为树立公证行业良好形象.提升公证公信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增强民众的公证法律意识,中国公证防会于2010年8月《公证法》颁布五周年之际,组织全国公证行业围绕“8.28”《公证法》颁布日集中开展了一次公证宣传活动.各地方公证协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基层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积极响应.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郑俊 《中国公证》2013,(10):28-29
《公证法》颁布实施八年来,公证在服务经济、维护和谐、保障民生等领域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虽然目前各地公证机构仍在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但不难发现。目前公证的核心业务依旧是遗嘱、继承、证据保全等传统业务,相对于三十年前的公证业务类型.现在的新业务在整个公证业务量中所占比例并不突出。这也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部分公证员多年来业务单一,长期处于某几类公证业务的机械重复办理状态中.难以体现公证员作为法律专业人员的法律价值:二是公证行业被禁锢在一个以“认证”为主的领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为独立法律制度的价值。因此,公证创新就成了公证行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市场",为包括公证在内的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拓展与规范公证法律服务,在新时期有着特定的内涵.拓展是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对公证法律服务提出的要求,既包括公证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服务对象的增加,也包括公证服务方式的改进、服务内容的丰富及服务层次、服务质量的提高:而规范则要求公证行业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树立诚信、高效的公证行业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证》2014,(8):36-38
正十八大以来,上海公证行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公证执业理念,培育和弘扬行业风尚,改革创新公证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公证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增强公证服务能力和公信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树立正确的执业理念,积极倡导公信于民的行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公证行业按照省厅“争当排头兵”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贴社会发展大局.奋力争先,公证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业务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以多个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为切入点和结合点.并通过走访企业.与调处中心、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对接机制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公证服务的维度和方式方法.提升了公证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公证行业与其他法律服务行业的融洽度以及公证工作的社会知名度.本刊电话邀请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张亦军同志就江苏全省近年来公证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如何实现公证工作新提升回答本刊的提问。请看张亦军副厅长的全面陈述——  相似文献   

18.
陈皓 《中国公证》2011,(12):22-25
一、关于网络办理涉外公证的可行性分析 广义的网络公证是指公证行业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工作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整个行业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公证系统:在统一的网络公证平台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实现工作内部流程的网络化、资源共享及对网络世界中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以保障网络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7,(9):109-110
江苏省公证行业着眼队伍建设,努力打造诚信服务品牌,针对农村、企业、社会弱势群体推出四项便民措施:一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急需办理公证业务的当事人,实行预约服务。二是对需要办理公证业务的老弱病残人员,实行上门服务。电话联系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公证人员可登门办理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20.
李静 《中国公证》2013,(10):35-36
公证业务的创新.我觉得有以下具体三个点可以考虑:第一是提存业务。目前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提存部门仅有公证机构。但公证机构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提存难办.业务不断减少。并有被其他部门类似业务代替的现象.完善提存公证事务.发挥公证在提存中的作用.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提存公证业务分为清偿类提存和保证类提存两种.保证类提存公证的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相比之下.清偿类提存公证的业务量则非常的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