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理解是否“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不应拘泥于是否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而应该关注使用人是否获得了商标注册人的许可。认定“同一种商品”,应该是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一般认识。不论是完全相同的商标还是基本相同的商标,只要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就可以认定是“相同的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中的“违法所得”可理解为从违法行为中获利的数额。对于“全方位”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对于其中有消费者“知假买假”情形的,应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较之TR IPS协议和许多国家对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规制,我国刑法尚有明显缺漏,不利于履行WTO所赋予的义务。笔者建议:采用行为犯立法模式,将注册服务商标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加大对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将情节严重的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犯罪化;完善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观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商标犯罪中若干疑难问题,应当以有关商标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公约的具体规定及其所体现精神为参照加以解决.商标犯罪中的"注册商标"应当包括服务商标;驰名商标应在刑事领域予以特殊保护,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目前难以直接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商标犯罪入罪标准所涉及之"违法所得数额","销售金额","非法经营数额"等概念,同样应结合国际法并参照有关司法解释予以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4.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去除其使用在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或者将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更换为其他商标,并销售这些商品的行为.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比其他商标侵权行为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用民商事法律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力度有所不够,但我国刑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缺乏规定.有必要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以充分保护商标法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5.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类,由于犯罪构成的特点,导致对其犯罪成立及停止形态的认定存在着争议。把握好数额要件在本罪中的法律地位及评价作用,才能准确地定罪量刑.体现罪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调整和规制假冒注册商标和销售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犯罪的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在实践中被暴露存在诸多问题,如证据标准问题、犯罪既遂与未遂问题、罪数形态不明等问题,不仅无法满足打击和预防新形势下侵犯注册商标犯罪的客观需要,而且给公安司法机关带来法律适用上的困惑,同时也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相违背。必须结合我国法治现状及刑事法律规定,综合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价值功能的要求,对相关规定予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7.
与我国刑法分则明确将假冒注册商品商标等行为规定为犯罪相比,注册服务商标的刑法保护却一直处于阙如状态。事实上,服务商标的经济社会价值突出,其与商品商标具有完全同等的法律地位,为践行《TRIPS协议》的最低保护标准要求,并与国际社会接轨,有必要将服务商标纳入我国刑法的保护范围。为此,可以先通过建立在文义解释基础上的目的论解释将“服务与商品一体化”的注册服务商标纳入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规制范围,待今后立法修正时,再直接将所有注册服务商标纳入该罪构成要件,并同时对其法定刑配置作轻缓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张华 《民主与法制》2013,(19):68-68
2013年5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题为《“迷人”的山寨货》节目,其所言“山寨货”主要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产品。这些假冒商标与注册商标字型极为近似,如营养“抉”线与营养快线、“治治”香瓜子与恰恰香瓜子、脉“劫”与脉动、“雲”碧与雪碧、“漂”柔与飘柔,还有把一个字拆分成两个字的“周住”牌洗衣粉与雕牌洗衣粉。那么使用这些字型近似的假冒商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即是否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跨境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隐蔽性高、监管难度大、犯罪成本低、跨境执法难,使打击此类犯罪的难度增加。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我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探索警企协作的有效模式,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制假、售假行为的刑罚力度,推进国际执法合作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警坛信息     
一、对于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按投机倒把罪定罪处刑。二、对于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包括非法制造或者销售他人注册商标的,按假冒商标罪从重处罚,其中非法经营或者非法获利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按投机倒把罪处刑。三、对于以营利为目的,制造、贩卖假药危害人民健康的,以制造、贩卖假药罪定罪处刑。其  相似文献   

11.
为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  相似文献   

12.
正[案情]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是犯罪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近日,龙岩市新罗区法院一审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被告人谢某川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6万元。2015年8月19日,谢某川成立了福建川字商贸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法人代表。"‘ZIPPO’是知名商标品牌,打上这个商标的打火机更好卖。"通过网络聊天,网友向他建议制作印制ZIPPO字样打火机能够提高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世界各国对注册商标保护的视角不同,引起了一些对侵犯注册商标的争议,本文拟就商标法进行一些比较,并纵览我国侵犯商标犯罪的历史,对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郑明 《人民公安》2023,(Z2):12-14
<正>近年来,各类网络平台的直播带货日渐兴起。在一些直播间内,低廉的商品价格、主播极具诱惑性的销售话术,让不少消费者怦然心动。然而,这些看似物美价廉的“好物”背后,却可能潜藏制假售假的“猫腻”。近日,福建省东山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扣押假鞋4400余双,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后续到案自首2名。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专利权的保护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就假冒专利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修订后的《刑法》吸收了原有法律的规定,又有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定刑较之原有规定为轻;二是强调罚金刑。假冒专利罪的客体,就其直接并必然侵犯的权益,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和我国的专利管理制度,在分析研究以及认定假冒专利罪时,必须清楚地了解专利权的特殊性;假冒专利罪在主观方面的要件,是行为人在心理状态上应属故意方可构成此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但何谓“假冒”,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2004年9月,松江区检察院与区工商分局在工作中发现一起生产假冒“耐克”、“阿迪达斯”运动产品案、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案值达170余万元,而区工商分局仅作出没收侵权产品,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松江区院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于去年10月向行政执法机关发出《检察意见书》,公安机关现已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专利权的刑事保护唯一的假冒专利罪,已不能满足专利权刑事保护的需要。扩大假冒专利罪的规制范围或者将冒充专利行为纳入假冒专利罪中是不适宜的。鉴于侵犯发明专利权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建议增设非法实施专利罪罪名予以刑法规制,以完善我国的专利权刑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假冒专利罪犯罪构成的分析,将假冒专利罪具体描述为:单位或个人故意违反专利法规,谎称其产品或技术获得某项发明创造的专利权,而该专利权实为他人享有,从而侵犯他人专利权和我国的专利管理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即法人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个人违法所得在2万元以上,或造成国家、公民财产或人身重大损害的行为。文章还对此罪的处罚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假冒专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冒专利罪的主要犯罪客体是专利管理制度,次要客体是他人专利权即指专利标识权,适当包括消费的合法权益主要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经济利益。行为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同时又假冒他人专利的,应作为两个不同行为分别处理。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中与之时应的他人专利权如果在假冒行为发生后被宣告无效,对于行为人而言,可以考虑构成对象不能犯的未遂。而对于情节严专的判断标准应着重于商业规模及主观恶性程序。目前不宜将专利侵权行为犯罪化,而应将冒充专利行为犯罪化,同时,以假冒专利行为涵盖"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统一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人大》2012,(1):71
湖南省桂阳县农民李清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内蒙古鄂尔多斯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151万元。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亲友的资助下租赁了一间小店铺经营服装生意,4个月来,只卖出400多件羊毛衫,销售额总共才6万余元,获利1万元左右,然而最终却被法院重罚。事实与判决结果之间的巨大反差,迅速引爆了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