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昌达 《法制与社会》2014,(34):37-38,46
本文尝试从诉讼时效制度的起源入手,简要阐述民事时效的历史沿革,分析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立法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对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道德因素对诉讼时效制度运行的规制和影响等,从诉讼时效适用客体、诉讼时效完成障碍制度方面对其立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诉讼时效客体是指诉讼时效制度所指向和作用的对象,即哪些权利可适用于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客体的性质为请求权,本文分析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关系,并论述债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即从分析权利性质入手,着重进行价值衡量,从而实现诉讼时效最合理的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3.
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指诉讼时效完成后在法律上产生的后果。诉讼时效的效力直接反映着诉讼时效的社会价值功能和法律特性,界定着法律通过诉讼时效制度对民事权利进行限制的程度和范围。因此,明确诉讼时效的效力,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民法通则》虽有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对其效力如何,并未明述。本文试通过对诉讼时效效力的不同学说、各国立法实践及相关适用情况的分析,在理论上对诉讼时效的效力作一探讨,以期对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请求权是区别于物权和债权的一个独立的权利,既不能简单的认为都不适用诉讼时效,也不能认为都适用诉讼时效,而要考量其是否能够实现诉讼时效所追求的效率、公平和秩序的价值目标。本文指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已登记的不动产和动产的确认物权请求权和返还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未登记的不动产和动产的确认物权请求权和返还请求权要适用诉讼时效,而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5.
麻锐 《法学杂志》2016,(11):51-59
对诉讼时效制度客体的研究各异,其研究路径大致分为两种:诉讼时效正当性标准和请求权标准.目前对诉讼时效客体的研究缺乏前提问题的反思,即混淆了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和主观价值性,以此为基础对诉讼时效客体的分析千差万别,甚至自相矛盾.诉讼时效制度客观必然性和主观价值性的意义不仅在于区分诉讼时效制度客体的一般范围和具体类型,还产生了诉讼时效制度客体具体分析的法律实证化的消极标准和制度价值性的积极标准.通过反思诉讼时效制度客体的研究路径,在区分客观必然性和主观价值性的基础上,对诉讼时效客体的一般范围和具体类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物权请求权对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范围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认为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范围应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及诉讼时效制度之价值进行分析,对各物权请求权应分别对待,未登记的不动产及动产返还原物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而其他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7.
杨会 《河北法学》2011,29(1):111-120
物权请求权中的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颇具争议。从诉讼时效的功能、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性质、物的利用和效率原理、诚实信用原则四个角度看,返还原物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否定说"反对返还原物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主要有七个理由;经一一分析,该七个理由也难经推敲。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通则》未明确规定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学者们对于物权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也存在争议。本文对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从价值基础和逻辑角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认为 :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以及恢复原状等三种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 ,而返还原物请求权与确认物权请求权则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草案 )》对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设计有欠妥当 ,应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魏盛礼 《河北法学》2006,24(12):145-151
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存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过短、短期时效期间规定存在严重缺陷、时效延长有悖于司法确定性原则和最长诉讼时效性质不明等诸多方面的弊端.究其原因,既有理论上对诉讼时效制度的误解,更多是对前苏联诉讼时效制度的照搬.科学的时效期间制度应当根据诉讼时效的债权信用保障功能,依据民事债权与商事债权相区别,一般民事债权和特种民事债权相分离的原则,设置普通诉讼时效、长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三种诉讼时效期间,取消短诉讼时效,废止时效延长制度以维护司法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草案的审议热点之一即物权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有肯定说、否定说等,各派学说观点迥异,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认定及如何从诉讼时效的价值上去分析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基于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探索,笔者认为物权请求权应当区分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11.
"时效制度,基于维持社会秩序之公益上之理由而设,故关于时效之规定为强行法",具有法定性。诉讼时效的法定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不允许当事人对诉讼时效期间做出缩短或者延长的约定:二是不允许义务人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一、诉讼时效法定性的法理分析(一)关于诉讼时效能否由当事人约定延长或缩短的问题当事人可否约定延长或缩短诉讼时效期间,学说及各法域立法例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主张。  相似文献   

12.
李冰 《法制与社会》2012,(27):120-121
诉讼时效是现代私法制度之重要部分,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现行规定,归纳出立法的相关问题,并通过类型化具体问题的具体起算标准,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3.
论诉讼时效客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针对我国《民法通则》未规定诉讼时效客体及其范围的缺陷,分析了国外的立法体例,明确地指出诉讼时效的客体应限于请求权,同时强调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均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且着重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具有争议的几种诉讼时效客体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审判案例,论述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在海事审判实践中的运用,并对海事诉讼时效中断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中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正确认识海事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并能在审判实践中予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审判案例,论述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在海事审判实践中的运用,并对海事诉讼时效中断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中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正确认识海事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并能在审判实践中予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6.
冉伟 《法制与社会》2014,(8):119-121
人们对诉讼时效制度部分内容在认识、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偏差,实践中仍有很多当事人由于不懂得保全、救济诉讼时效而导致时效利益丧失,给自己造成较大的损失。鉴于此,本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结合有关案例,对诉讼时效的保全与救济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事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及其效力,本文通过对消灭时效制度理论的分析,主张诉讼时效的客体应为请求权,相应的其效力应为使义务人具有抗辩权,并具体讨论了各种请求权的可否作为诉讼时效客体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诉讼时效的客体与效力--兼谈民法典诉讼时效制度的设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法学》2005,(4):79-86
诉讼时效的客体及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的问题 ,在学术界争议较大。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虽以请求权为通说 ,但因请求权本身概念的复杂性 ,需对各类请求权进行具体分析 ,明确其是否属于诉讼时效的客体。另比较分析了诉讼时效届满的几种法律后果 ,阐述了抗辩权发生说的合理性 ,并对《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的有关条款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现代继受民法诉讼时效制度时,没有发生如同西方激烈的伦理争议,理所当然地以"效率"和"有利查清案件事实"作为诉讼时效理论基础全盘加以接受.民法学界对于诉讼时效理论基础的解释,混淆了诉讼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差别,抹杀了实体立法与程序立法的目的,颠倒了权利与利益之间的因果关系,无论在功利分析还是逻辑实证方面都不成立.必须跳出既有的理论领域,寻找诉讼时效的理论基础之谜.  相似文献   

20.
诉讼时效的效力,即诉讼时效届满后发生什么法律后果。《民法通则》公布以前没有明确规定诉讼时效的法律,《民法通则》虽有诉讼时效的规定,但是,并没有诉讼时效的效力的具体规定。如何理解诉讼时效的立法本意和精神实质,司法实践中又如何具体运用诉讼时效的效力,法学界确有不同的观点。这对于正确贯彻执行《民法通则》,特别是正确运用诉讼时效制度,非常不利。立法上需要作出明文规定,司法上需要作出有权威的解释,法学界需要统一认识。本文试就如何理解和执行《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及审理诉讼时效届满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程序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