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在发掘中药麻醉遗产的基础上,于1970年以洋金花为主药进行中药麻醉获得成功。参考这项成果,我们从1977年8月起开展了中草药麻醉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研究,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洋金花的应用剂型、剂量范围、麻醉深度、手术适应范围等,并分别对猪、马、牛、羊施行了肋骨切除术、剖腹产术、肠吻合术、瘤胃切开术、肠瘘修复术、四肢手术等,在工作过程中,1978年5月又得到四川省隆昌县畜牧兽医站关于耕牛中药麻醉研究报道的启发,从而使中药全身复合麻醉和术后催醒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的肺活量小,瘤胃大,在横卧保定时腹压增大,压迫隔肌造成呼吸困难,全麻后会大量流涎,加之深麻时贲门括约肌松弛,有时瘤胃内容物从口鼻涌出,引起窒息或导致吸入性肺炎,给牛的胸腔手术带来很多困难。为此,我们对7头牛进行胸腔手术时,采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开胸后鼻腔插管输氧,和103型循环紧闭式麻醉机配合气管切开插管法麻醉等有效措施,除1头死亡外,其余6头避免了险象的发生,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静松灵不同给药途径对牦牛的镇麻效果,我站在1987年牦牛胆囊植核手术中,进行了静注与肌注给药效果的比较观察。 药品 静松灵,含量2%,每安瓿5ml,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批号86011。 受术牛 3~4岁健康公牦牛105头,体重约150kg。静注给药组5头,肌注给药组100头。 效果观察 静注组牦牛,经颈静脉缓慢注射静松灵10ml,不久痛觉消失。但牛表现不安,呈胸腹式呼吸,且迫促,在呼吸时伴发叫声,吐舌,大量流涎,四肢不停的踢弹,躯体随呼吸起伏,使手术难以进行。  相似文献   

4.
脾脏切除术在兽医科研工作中多被用于研究动物的某些血源性疾病、病原及其疫苗对动物的安全性等方面(Doerlty,1981)。国外有关脾脏切除术的报道有多篇(Dekock, 1926; Quinlan,1935;Witzel,1964),施术的动物包括马属动物、牛、羊、猪、狗。在国内有关家畜脾脏切除术的报道极少,只有一些兽医科学研究单位进行过马属动物等的脾脏切除术的尝试。最近陈德华等(1987)报道为了大量繁殖伊氏锥虫进行狗的脾脏切除术。1986年3月~1987年8月,笔者对5头黑白花奶牛,进行了脾脏切除术有关局部解剖、切口部位和手术方法的探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所谓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简称CVP)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而言,它可反映整个机体静脉血液的回流情况,比局部静脉压的测定更有意义。在医学界,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已有很大进展,它是用特制的X光树脂导管经肘前部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在X光透视之下,将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进行测量。其实施办法较为复杂。在兽医界,近年来对马、牛的中心静脉压正在开展研究,特别是对马急性肠炎的治疗中,利用CVP可作为调整血容量、了解心脏功能和血管舒缩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Zinstow 1906)是引起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丝虫,它的幼虫(感染期幼虫)经蚊虫传播至马、羊体内,引起以后躯麻痹为主要症状的脑脊髓丝虫病。中华按蚊是中间宿主,幼虫在其胸肌发育。 我们在进行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研究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天然牛黄(牛胆结石)的成因,笔者在采用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培植天然牛黄的实验研究中,对回肠末段切除后的牛胆汁进行成分分析。证实了牛回肠末段切除能够有效地阻断胆盐的肠-肝循环,显著改变胆盐与胆固醇含量比值,使胆汁成石指数增大。 材料来源 笔者在辽宁、内蒙古等地施行本地黄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22例,单纯胆囊造口置核术6例。从上述接受复合手术的22头受试牛中随机选取16头,从接受单纯手术的6例中随机选取4头,均于手术后分期进行胆囊穿刺抽取胆汁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山门湖农场一匹4岁苏中挽马前一天下午开缰奔跑后,拴在槽头饲喂半小时,有肚痛表现,逐渐加重。经场兽医按结症处治,未效。次日早8时来院就诊。 病马营养良好,被毛光泽,精神尚可,舌质湿润,口色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发绀。体温39.4℃,呼吸27次/分,心跳62/分,心悸亢进,腹痛剧烈,左右滚转,腹围中等度膨胀、肠音沉衰,右肷部有金属音。直肠检查,部分胸腔充满气体,但马匹体形较大,伸手触摸极为困难。 (一)腹腔探查及手术治疗 手术按常规处置。六柱栏内站立保定。左肷部术野剪毛消毒,椎旁阻滞传导麻醉,局部切口浸润麻醉。打开腹腔,手伸到腹腔前方,马匹表现痛感,怀疑为肠管麻痹或变位,因此关闭腹腔,术后输液维持生命。第二天死亡。  相似文献   

9.
我们选择与牛心脏浦金氏纤维分布相似的山羊,做人工复制创伤性心包炎动物模型,观察发病进程中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为早期诊断牛创伤性心包炎提供了依据。 (一)试验方法 于1986年10~11月,通过临床和心电图检查选择2~5龄的健康奶山羊7只,舍饲一周,用外科手术方法复制创伤性心包炎动物模型。手术羊行右侧卧保定。于左侧7~8肋间按常规外科手术方法做“S”形切口,剖开胸腔,暴露心脏,用注射器向心包腔内注入瘤胃液2毫升。再用半寸的圆钉或圆针选择与网胃相对应的心室后壁(膈面)刺入,3、4、5、6号试验羊将钉或针留于心脏内。关闭胸腔后用注射器抽出胸腔中的残留气体。加强术  相似文献   

10.
马脑脊髓丝虫病和马乙型脑炎都是南方军马多发的疾病。它们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病理变化类似,诊断比较困难。我们通过对马脑脊髓丝虫病的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检查,并和马乙型脑炎作了比较,初步提出如下鉴别要点。 (一)病原体 马脑脊髓丝虫病为线状、乳白色、长约2~7厘米的牛腹腔指状丝虫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家畜针刺麻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马、牛、猪的电针麻醉都有较多报道。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水牛针刺麻醉的研究。1974年在全国针麻会议上交流了我们所选择的穴组以及105例手术效果观察。1978年总结了217例手术综合报告。在这些试验中,我们发现针麻的效果与穴组选择、电刺激参数(电流强度、频率、波型)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为了摸索腹腔手术的针麻穴位处方及效果最好的电流强度、频率、波型,我们从1979年4月至11月进行了此项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设计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提供一种能够在野外,无给氧条件下施行开胸手术的可行性依据,我们试做了无给氧开胸手术的实验,经6例实验观察,初步达到予期效果。 手术方法 实验用健康山羊6头,2例实施肺脏部分切除术,2例心包切开术和2例心包部分切除术。其中5例成功,有1例在心包部分切除术中,由于心包缝合过程中引起心包扯裂,未能成功。手术取横卧保定,前高后低的姿势以减轻腹压,缓解开胸后的呼吸困难。术部常规消毒。用0.5~1%普鲁卡因溶液150ml,作局部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74年以来,试用胸腔注入药液(氢化可的松与大剂量青霉素的混合液)的办法,共收治41例肺炎患畜(其中马20例、骡11例、驴3例、猪7例)。疗效达95%,兹将其治疗情况及体会等介绍于后。(一)治疗情况1.胸腔注药部位:马属动物的注药部位在右侧胸腔倒数12~13肋间,猪在倒数5~8肋间。都在外胸静脉上缘约二指处(外胸静脉在肋骨和肋软骨连接处的稍上方,可用沾水的刷子将术部被毛浸湿,顺毛刷平,则胸外静脉明显露出)。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实践表明,由于各种动物的脾脏解剖特点不同,即脾脏与其它脏器之间的韧带松紧程度不同,造成了脾脏摘除术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例如犬的脾脏摘除术就很容易,而马属动物的脾脏摘除术就不太容易。近年来我们在配合我所寄生虫病研究工作中,对马驴的脾脏切除术的术式作了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春季,山西省吕梁地区的部分县(市)发生牛、猪、骡、马猝死。据对临县、交口县、离石市等五个县(市)的9个自然村统计,共死亡大牲畜120匹,猪100头。其中临县克虎镇尉家洼村有30余户人家,2~5月死亡牛6头、驴7头、骡3匹、猪8头。经过流行病...  相似文献   

16.
四肢病是牛、马常见多发的外科病,据我院兽医院1966~1970年门诊统计1212例外科病中,四肢病有618例,其中433例为四肢闪伤,风湿。牛、马患四肢病后使役能力减弱或丧失,影响农业生产。对本病西药消炎、镇痛、强刺激剂等药物及中兽医的针灸、中草药等均有程度不同的疗效。遵照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应用西药、中草药制剂穴位注射,治疗牛、马四肢闪伤风湿,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十八反”的配伍禁忌在医学界流传甚广,并早已形成一个历史性的规范。多年来,我们抱着打开宝库,开拓医路的心理,认真总结了已故老兽医刘海宽等应用大戟散治疗牛病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加味大戟散,甘遂半夏汤和昆海甘草散三个反药配方,分别试治牛前胃疾病87例,马驴慢性气管炎53例,马腺疫34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步态僵硬、跛行等。本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传播迅速,使乳牛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下降,使耕牛役用能力降低或丧失,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牛...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在改良牲畜品种中经常遇到死胎及难产病例。对不能矫正娩出或胎畜死亡者,一般采用产道内截胎术或剖腹取胎术,但多不理想。1964年,我们开始摸索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助产方法。经多次试验,终于摸出了母畜难产体外截除胎头助产术。十多年来,用此法对牛、马、驴和羊的难产近百例逆行助产,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牛抗菌肽在分类、组织分布、生物活性、基因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牛抗菌肽的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构建牛抗菌肽肽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