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松 《农村青年》2013,(8):25-27
安徽、浙江两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都因绝症住进杭州两家医院。当他等到十万火急的救命移植肝源时,他却让给了肿瘤比他大的患者。白血病化疗巨痛中的她,看到他这份撼人心魄的大爱后,毅然决定把救命的部分捐款让给陌路同行的他。在等待骨髓配型的困顿岁月里,她拿出15万元爱心捐款成立“小炊儿救助基金”,以帮扶更多危难中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礼让生命的壮举感动了安徽,感动了浙江,感动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聊博一笑     
《工友》2014,(5):62-62
正饭局真多刚接一电话,对方张嘴就问:"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听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于是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饭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要显年轻昨晚跟儿子商量:"不要喊我妈妈,喊我姐姐。"他问为什么,我告诉他:"这样显得我年轻呀。"在一边看电视的老公来了一句:"要显年轻,应该喊奶奶。"还真是。感动有一天,我买了包20元的烟,给老板50元,找我40元,我装兜里就走了。没走多远,  相似文献   

3.
社会热点     
《工友》2011,(8):1
身在曹营心在汉新闻背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徐双敏教授对湖北大学生村官现状做了一项调查,最近她对记者说,六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村。他们长期被乡镇或县、区借用。"一直被  相似文献   

4.
聊博一笑     
《工友》2014,(10):62-62
正加油一天早上要去上班。一打开车门就看见老婆写给我的纸条:"一定要加油哦!"旁边还画了个心,当时我就感动了,心里默默地发誓:"老婆,我一定会努力赚钱让你过上好日子的。"15分钟后,在高速公路上,我的车因为没油被拖到了服务区。这么长 朋友去河里钓鱼。中午出去,晚上才回来。我问:"钓到多少?"他做了一个"八"的手势。我说:"八斤?"他摇摇头。我又问:"那是八条?"  相似文献   

5.
罗伟 《农村青年》2008,(3):22-23
他是湖北省竹山县的一位打工仔。12岁时,他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之后被迫辍学。为了挣到给自己治病的钱,他发奋写作,发表稿件数百篇,每月能挣到1000多元稿费。他的坚韧执着感动了深圳的一位打工妹,打工妹对他芳心暗许。为追寻爱情,2个多月前,他毅然离家南下。他,就是刚刚当选“感动竹山十大人物”的张成。  相似文献   

6.
钟华 《农村青年》2006,(12):35-37
每天清晨,当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随着朝阳一起升起的时候,总有全国各地数不清的人们来这里度过这庄严的一刻。而鲜为人知的是,两年前,这些可爱的国旗卫士当中的一员,为了再次拯救高中辍学的弟弟而退役。从此,他一边在京艰辛打工,一边抽空来广场悄悄观看飘扬的国旗。可就在弟弟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的腿病却被查出了骨癌。这时他不得不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并开始痛苦的化疗。为了不影响弟弟的学习,他隐瞒着弟弟。一次次以在京打工的谎言鼓励弟弟。绝症卫士爱国爱旗爱家的情结,感动了部队的官兵。也感动了社会……  相似文献   

7.
慧心 《农村青年》2014,(4):28-31
35年前,新兵陈俊贵在天山深处被暴雪围困,生死关头战友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刚入伍不久的他,战友牺牲,他得救了。复员后,本已拥有安逸生活的他难以舍弃当年牺牲的战友,带着妻儿又返回天山脚下,这一守就是30年。“今生今世,我永远守着你们!”大义老兵陈俊贵用生命为战友守墓感动了中国。2014年,他光荣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并走上了领奖台——  相似文献   

8.
阿友 《农村青年》2010,(8):31-32
两次捐款感动中国 玉树国殇,各地爱心涌动,倾财倾力抚慰玉树。在深圳,有一个70多岁街头卖艺的安徽老人,靠行乞维持残疾儿子和5岁孙子的生活,时时挣扎在城市的生存底线艰难度日。也就是这位老人,为了济灾,他捐出了身上所带的全部财产50元,感动了深圳市民,也感动了苍茫大地。  相似文献   

9.
我感动,因为这些男人。其一,他的妻子于十多年前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十多年里他给予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妻子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他曾六天六夜不眠不休为妻了找药,他曾大街小巷四处奔波只为买到妻子想吃的食物……其二,他如今55岁了,他结婚仅一年,妻子就患多发性硬化症,后来发展到不能下地,25年来他承担了所有家务,还养花做盆景美化家庭环境,即使在参赛现场也不忘推着妻了上厕所……其三,这个30岁的男人是现场10个男人中唯一没有带妻子同米的,上个月,他刚刚痛失患白血病的爱妻,他在现场演唱时数度哽咽失声,无比伤心……我为之感动,人问真情感天动地,这我已经表过态了。让我无法完全认同的是,这是三八妇女节前后的一次“好男人”大赛的总决赛,刚才举例的三位(此篇报道仅举以上三例)都是总决赛的参赛者,刚才提及的第一位便是大奖得主。来自现场的报道说,这次大赛给全社会提供了一个新时期好男人的评判标准。该不是说,新时期好男人都是些不幸的男人吧?  相似文献   

10.
桑坤 《农村青年》2007,(8):52-54
凭着“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干出好成绩”的打工理念,他从年薪不足万元到年薪7万元;从普通农民工到厂长、共产党员;从被拖欠工资到为农民工讨回公道,被众多的打工者尊称为“好大哥”……十年打工,苦乐人生,风雨相伴,他用农民工特有的勤劳、执著和热情感动了浙江,被评为2006年度“和谐中秋——浙江省十大最感动你的民工”。他就是  相似文献   

11.
工友艺苑     
《工友》2011,(5):65-F0003
王亚敏,1998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任职于武汉搏兴房地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从小就喜欢绘画、音乐、建筑学等,随后爱上了旅游,迷上了摄影,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名医生,一名神经外科专家,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更是一名劳动模范,一名共产党员 !  今天,在纪念党的八十周岁生日的时候,我们重新提起他的名字──王忠诚,有一 种 特别的意义,那就是对“忠诚”的理解……   提起他的名字,也许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提起他的事迹,也许大家都曾经受过感动 。 然而,当我们把荣誉和鲜花献给这位老人的时候,他那 75岁的人生, 51年的医龄给我们 带来的,除了感动还有什么?   年轻时,王忠诚作为一名医生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战场上,他看到,由于医疗条件 的 限制,许多脑部受伤的战士得…  相似文献   

13.
肖珂 《时代风采》2012,(11):4-5,2
9月25日上午,昆明天空湛蓝,阳光灿烂,云南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一行,来到云天化集团公司,看望慰问困难职工群众,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开展国庆中秋送温暖活动。在省劳动模范喻纯汉家中,张主席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询问他目前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得知喻纯汉退休后,仍然坚持政治学习,在不多的收入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来捐资助学,帮扶困难职工子女读书时,感动地说:劳动模范永远都是社会的栋梁和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张主席代表省总工会赠送了  相似文献   

14.
他,一位不识字的聋哑人,流浪全国12年不知道家乡在哪里,做梦都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她,一位在异地艰难谋生的打工妹,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他后不离不弃,发誓要为非亲非故的他找到录人。普通女孩惊天义举,感动了苏浙诸省好多人。  相似文献   

15.
几个月前,随着《孝庄秘史》的热播,马景涛这个名字已经随着“多尔衮”进入了千万影迷的心中。这部戏,最好看的还是多尔衮这个人,他的豪情,他的爱情,他的眼泪,他的命运。马景涛演得很投入,观众也随着他的一言一行而感动。这不免让我们想知道,生活中的马景涛,是否也如戏中那般豪迈而重情。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2008,(6):29-29
郑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他的家乡就在地震灾情最为严重的北川县。迄今为止,他在北川的36名家人只有7人获救,20多人下落不明,而他却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这位羌族汉子朴实真挚,虽遭受震灾磨难,他却感动于全国人民的支援:“我虽然失去了部分亲人,但全国人民都是我们的亲人.”  相似文献   

17.
那是她的初恋,寒酸而富有,寒酸的是他们的一无所有,两个穷学生只能在樱花开满的路上整夜地走,情人节也只能在下午买那种打折的玫瑰送给她,但她很快乐,因为爱情是富有的,装在心中,满满的,像一瓶水一样,好象刹那就要流出来。他挣了第一笔钱的时候,给她买了一瓶香水,因为同宿舍的女孩子,只有她没有香水,为了让她也暗香浮动,他用整整一个月的家教工资给她买了一瓶香水。她感动的落下泪来,却舍不得使,难得他这份心,就只为那好看的玫瑰花造型的瓶子,她也  相似文献   

18.
万川 《农村青年》2007,(11):43-43
我是老师任命的班长,他是同学心目中的班长。男同学很多都是只服他不服我的。他们总是把我整哭了,哭得全年级都知道。而他以他的威信再三阻止,多次帮我解围。我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再加上以后很多班里的事都是两人合作完成,日子久了,我就喜欢上了他。我开始追他。他被我的热忱和善良所吸引,一段情开始了。但在表面上我们只是好朋友。因为他和我的成绩相差太大,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9.
书荐     
《贤行润身》/季羡林因为生于1911年,季羡林常称自己是"满清遗少"。他认为自己内心的那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社会变迁。本书收集了季老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他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苑帅 《中国工运》2011,(12):58-59
近来细读了一本书叫做《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初读,感动于主席对知识的渴求和探求学问的严谨周密;复读二三次,合卷深思,另有收获。纵观主席读书生涯,不难发现他之所以成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时势造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