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减灾》2007,(1):F0002-F0002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台风和旱灾等极端性气候事件来势猛、强度大,灾害损失严重。综合各项灾情指标判断,2006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1998年特大洪涝以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一年来,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针对各地灾情,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应急响应40次,其中四级响应32次,三级响应8次。灾害发生后,国务院相关部委及时应对、密切配合,全面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各地政府也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救助工作。2006应急响应在行动$国家减灾中心…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我国1998年以来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南方各省遭受严重的台风、暴雨的袭击,在西部、北部地区则出现了罕见旱灾。面对灾情,各地民政救灾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民政部的安排,在应急救灾、灾害救助、灾情管理、备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展望2007年,各地民政救灾部门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国第十二次民政工作会议也刚刚胜利召开。本刊特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副厅长(副局长)等领导,对2006年民政救灾工作做了精练总结,对2007年民政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展望。新的一年,民政人将继续谱写减灾救灾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3.
拥抱 2007     
“继往开来迎新岁,举杯共庆满万户;与时俱进贺丰年,欢声笑语盈千家。”当串串彩灯装点着节日的喜庆,厚厚的台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不经意间,崭新的2007年已经扑面而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多灾并发、损失加剧。2006年我国的灾害情况就体现了这种趋势。2006年在我国属于重灾年份,是1998年特大洪涝以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灾害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2006年,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继续前进。国家层面的减灾工作体制和减灾工作联络机制基本…  相似文献   

4.
正台风灾害防范应对是应急管理部的一项重要职责。2018年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国在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台风灾害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分析、举一反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近30个台风中,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和第19号超强台风"海贝思"影响最为广泛。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防范应对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情况,运用典型案例对比分析方法,对台风"海贝思"防范应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突出短板进行分析,并在当前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
入汛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滑坡、泥石流和风雹等灾害。进入汛期以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向灾区下拨救灾应急资金6900万元(6月以来,河南1400万、湖北900万、湖南分两次合计2600万、广西1000万、云南1000万)。民政部向洪涝灾区调拨中央救灾帐篷3600顶,保障了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期间的基本生活。针对今年的灾情,民政部进一步加强了对救灾工作的领导,根据灾情,从中央层面将灾害响应划分为4个等级,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灾害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各个响应等级的配套救灾工作对策和工作内容,确保灾害发生后救灾工作能够规范开展。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07,(1):F0003-F0003
2006年来,山东省的救灾工作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围绕应急救助机制,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规范完善灾民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行灾民被助卡制度和社区减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先进做法。2002年,民政部在东平县成功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山东省救灾工作迈上新台阶$山东省民政厅救灾济处  相似文献   

7.
综观世界各国减灾策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研究较深,起点较高,手段较新,对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完善救灾预案体系和应急措施。只有在灾害发生前做好救灾预案,明确灾后应急措施,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达到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目标。因此,要普遍地制定减  相似文献   

8.
一次次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一次次协调安排救灾资金,一次次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一次次组织开展灾害评估,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减灾救灾人的脑海里。回顾2013年,一系列重大决策,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政减灾救灾事业的关怀,彰显我国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展望2014年,民政减灾救灾系统将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为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聚焦     
正10月24日,由应急管理部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联合国利用天基技术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备灾有效应急响应"国际会议在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郑国光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始终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4,(2):8-9
一次次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一次次协调安排救灾资金,一次)欠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一次次组织开展灾害评估,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减灾救灾人的脑海里。回顾2013年,一系列重大决策,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政减灾救灾事业的关怀,彰显我国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展望2014年,民政减灾救灾系统将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为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部署各项减灾救灾工作,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吉林省多灾频发、重灾连发,其中以"三台叠加"和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面对严重灾害,吉林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坚决扛起救灾主体责任、有力有序做好应急救助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冬春救助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这项"雪中送炭"的暖心工程,将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心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加强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安丘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精心编制市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县级,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部署各项减灾救灾工作,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灾害形势日趋严峻,灾害应对面临极大挑战。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精度监测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对自然灾害预测预警的准确度;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和综合应急响应平台的建立以及先进抢险设备推广应用极大降低了受灾地区人口与经济损失;科学精确的灾害损失评估为国家和地方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救灾应急响应提供了重要依据。毫无疑问,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已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安徽省怀宁县出现了自1951年有水文、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县政府依据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及时有序地组织开展了救灾工作,抗旱救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民政部先后针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灾情启动救灾应急响应49次。应急响应时间113天。下派应急救灾工作组49个。应急响应次数远远超过2006年的40次和2005年的30次,为我国建立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机制以来最多的一年。救灾应急响应的启动为灾区人心稳定和灾民生活安定奠定了基础。站在2008年的门槛上,我们又一次重温2007年应急响应的紧张时刻……  相似文献   

18.
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出现新变化从最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灾害形势和全国救灾版图呈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强地震活跃,密度大。2008年以来,我国大陆进入7-10年中强震活跃期,连续发生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和云南鲁甸地震。二是灾害的突发性、超常性特征明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几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  相似文献   

20.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把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政军领导靠前指挥、各级减灾委综合协调、基层应急救灾指挥机构具体负责、部门互动、军地联动、政令畅通、运转有序的组织指挥体系.在应对2010年"凡亚比"台风灾害中,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检查指挥救灾应急工作,省减灾委第一时间在信宜市成立由军地多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部,基层党委、政府在受灾镇村设立现场应急指挥所,有效做好台风灾害应急指挥工作.此外,我省各地不断完善救灾应急指挥机构.省减灾委适应新形势,将航空、铁路等部门吸收为成员单位,指导部分地级市成立减灾委员会,救灾应急的组织协调职能小断完善,为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抗击"凡亚比"等台风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