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是山海关一战,李白成败给了吴三桂和清军联军,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民党政权战后在大陆的迅速败亡,蒋介石曾感慨万分地悲叹:“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蒋氏的自省,为我们研究探讨国民党政权战后迅速败亡的自身原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事实也正是如此.大“劫收”不仅急剧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给国民党政权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恶果,使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道德风尚和吏治等各个方面,基本毁掉或严重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以至导致了它在大陆的迅速覆亡.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再次表达了执政党坚决反腐败,永远不动摇的决心。60年前的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挥笔写就了一篇史论结合,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的《甲申三百年祭》。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消亡,一个是朱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朱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  相似文献   

4.
《李自成》五卷大书,作为建国50周年献礼的长篇小说,近日出齐了。真是令人欣喜而又感慨良多。作家姚雪垠,经历半个世纪的奋斗,耗尽了毕生心血,写成这部长篇巨著,特别是他在晚年,将最后的全部精神和心力都倾注在《李自成》身上,只可惜他没有亲自看到第四、五卷与前三卷一起出齐,就不幸病逝了。姚雪垠早在青年时代就研究过明史,对农民起义战争颇有兴趣,解放前后10年间他又认真研读明、清两代历史资料,进行创作前的准备。一开始,他就有着大计划、大抱负,决定将《李自成》写成五卷。因为,它所概括的内容是“反映在17世纪中…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率起义军打进北京而后迅速退出北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就此历史教训写出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的50周年。毛泽东曾于50年前的延安整风中号召全党学习郭老这篇文章,这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历史是值得回味的。公元1644年正月,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仅仅40天便被迫撤离,败走西安,李自成本人后来也跑到湖南夹山寺当了和尚,落得个孤灯伴日,匿迹山林的下场,造成千古遗恨。导致…  相似文献   

6.
张军 《学习月刊》2013,(7):53-54
民国时期,贪渎严重。撇开北洋军阀统治的16年不说.仅在国民党执政的22年间.各级大小贪官即饕餮自肥,难以计数.而且还出了可说是那个时期最大的贪官和贪腐家族——孔祥熙及其孔氏家族。然而令人回味的是.孔祥熙本来是和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同兴共亡的.可孔氏却没等到国民党败亡之时就提前下台了.原因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7.
张军 《学习月刊》2013,(4):53-54
民国时期,贪渎严重。撇开北洋军阀统治的16年不说.仅在国民党执政的22年间.各级大小贪官即饕餮自肥,难以计数.而且还出了可说是那个时期最大的贪官和贪腐家族——孔祥熙及其孔氏家族。然而令人回味的是.孔祥熙本来是和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同兴共亡的.可孔氏却没等到国民党败亡之时就提前下台了.原因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个“上百万”的联想青民据报载,中国目前拥有百万资时的公民上百万人,同时,每年因家贫失学的儿童也达上百万人,上述3个“上百万”的数字联系在一起,令人感慨颇多。在这里,笔者无意探究那些积聚百万资财的百万公民中,有多少是属于勤劳致富,另有多少属于损公...  相似文献   

9.
164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今景山),明王朝覆灭。大顺政权在北京只存在了43天,李自成功败垂成,留下千古遗恨。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10)
正370多年前的甲申之年,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导致攻占北京仅42天的大顺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其顺势而兴、抚民而盛、骄奢而腐、逆道而亡的"兴亡周期律"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赶考"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前后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把我们党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发出"绝不当李自成"的感慨,是对我们党高瞻远瞩、情真意切的历史叮咛。"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  相似文献   

11.
“红颜”也者,褒词有之,贬词亦有之。“红颜知己”,何等温馨!“红颜祸水”,又何等可憎!看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女人无罪,红颜其罪,于是就引出了本文的题目。明末叛将吴三桂,史书上说他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说他本来是准备要归顺李自成的,因为李自成的大将霸占了他的“红颜知己”陈圆圆,于是,一怒之下,改降大清,成为引清兵入关的鹰犬走狗。照此看来,陈圆圆似乎成了亡明灭顺的“红颜祸水”,而吴三桂反倒是投降有理了。其实,这不过是“小说家”们的“戏说”而已。吴三桂本来就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奸佞之徒。他卖身求荣…  相似文献   

12.
初冬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面对土墙泥顶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重温毛泽东当年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时所作的重要讲话,不由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是在进京赶考,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史》上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同甘苦”。由…  相似文献   

13.
败亡的细节     
读文学作品或读史书,经常会读到一个大家族或一个国家的败亡,因而总能让我们产生兴亡之叹.其实,名门望族也好,国家也好.在其败亡之前,总会有一些不为人注意的迹象,总会通过一些细节来显现出败亡的征兆,这些败亡的细节.在人们探究败亡的教训时,才会被发现.但为时已晚.只能空留叹息。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出身穷苦,通过农民战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在总结历代兴亡教训时说:“自古王者之兴,未有不由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奢侈。”他深知只有政府及其官吏的清廉,政权才能巩固,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要使政府和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转折关头,如何使全党在胜利面前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和优良传统作风、迅速夺取全国最后胜利,这一严肃的政治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毛泽东主席联想起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由于居功自傲,导致失败的沉痛教训,于是他多次向中央工作人员讲述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故事,反复告诫大家“我们不要学李自成”,并教育全党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正力量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首先是精神的长征,其次才是身体的长征。若比体能、比武器装备,红军不如"白军";若比意志、比信仰,比战斗精神,"白军"不如红军。长征比拼的正是信仰和意志,最终信仰突破了"围追堵截",意志战胜了艰难险阻。"信仰的集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是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下的被迫战略转移,说白了,就是打了败仗。中国自古以来,鲜有败军成事者,李自成九宫山的败亡,石达开大渡河的覆灭,  相似文献   

17.
刘宝东 《求是》2013,(13):29-30
国共内战之初,无论国民党有多少缺点,也少有人会想到共产党能取得胜利。共产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夺取全国政权,在当时甚至在今日都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世上之事皆有缘由,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自有原因。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所以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将掌管全国政权。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在理论上,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为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实践上,健全行政监察机构,确保强力反腐的实施;强调以史为鉴,立志进京赶考,避免重蹈李自成覆辙。西柏坡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对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以及今后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距今350年的1644年,是农历甲申年;距今半个世纪的1944年,也是农历甲申年。两者间隔,整整300年。前一个甲申年,李自成指挥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摧枯拉朽,胜利攻进明朝都城北京,末代皇帝崇祯惊慌失措,在煤山的一株古槐上自缢而死,结束了明王朝的统治;时隔43天,革命农民在刀光剑影中创建的大顺政权功败垂成,京师得而复失,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行了登基大典之后,又忍痛率领南征北战的将士们撤出最后定鼎的北京。后一个甲申  相似文献   

20.
郝先中 《党史纵横》2001,(12):40-42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面对全国的胜利形势,怎样预防党执政以后重蹈李自成式的因胜利而骄傲自满而腐化堕落的覆辙,成为毛泽东反复思考的大事。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之初,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在国内外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顺利地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由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