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道明 《学习月刊》2012,(21):11-12
功利化读书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方式和习惯,至多影响个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降低读书所具有的功效。但对于以学问为职业取向的人而言,则就是严肃的学风问题。满足于“轻阅读”、热衷于“浅阅读”、沉迷于“时尚阅读”,是做不出什么好学问的。学术人如此读书,会对社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导向.助长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3.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和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抱怨抽不出时间读书的同志,说到底是没有将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追求。因此,唯有视读书学习如饮食而一日不可或缺,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才能抛开功利、摒弃浮躁,成为一个爱读书、肯读书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相似文献   

5.
著名理学家吕祖谦的学术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这主要表现在:务实躬行,通经致用,强调做学问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百姓日用之事,而治经须先从训诂入手;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重视日用躬行之实,批评读书而不求致用的学风;肯定人欲,重视功利,强调天理不离人欲,理存于欲中,主张义利结合,给功利留下一定的位置。在经世致用方面,表明理学与功利学有一定的沟通之处,并非决然对立。  相似文献   

6.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7.
正8月9日是美国的"全国爱书日",耶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有读书习惯的人比不读书者更长寿。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追踪调查50岁以上的3635名受访者的阅读习惯,为期12年。他们被分成三组:不读书者、每周读书少于3.5小时和每周读书超过3.5小时者。追踪调查显示,两组读书者的寿命普遍较不读书者长20%,其中,每周读书超过3.5小时者比不读书者平均寿命长23个月。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8.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9.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说:"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说的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受害。怎么读书?我体会到,就是"三种方法",即:问、钻、思。问是前提。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生疑—析疑—解疑"是读书的过程,有疑而入,无疑而出。一个人读书,如果心中无疑问,则无法调动阅读胃口,亦  相似文献   

11.
书香致远     
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入善辫。”高尔基说:“书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导师、忠告者和好朋友。”  相似文献   

12.
大度读人     
人生在世,离不开读书,更离不开读人。读人,有时比读书更难,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读人的态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现在文坛上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有的人对文学的功利性问题嗤之以鼻。似乎一提文学的功利问题,就是对文学纯洁性的一种污辱。其实呢,世界上人类创造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有个功利问题的,都是存在着一个有用与无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一益读书是“药”。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只有读书,才能开茅塞、除陋见、获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性,展现“开卷有益”之光、展示“读书有益”之力、开创“学习有益”之局。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党政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统领者、决策者、指挥者,要克服愚、俗、庸,增强才、知、智,就要刻苦读书,坚持读书,终生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抛弃卑琐走向崇高,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轩遄 《新湘评论》2008,(1):62-63
在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刘彝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 本来,读书与走路毫不相干。把二者放在一起,便极具哲理,充满辩证法,有了很深的意义,教育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确实,读不尽者世间之书,参不尽者身边之理,走不尽者天下之路。  相似文献   

16.
轩遄 《学习导报》2008,(1):62-63
在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刘彝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 本来,读书与走路毫不相干。把二者放在一起,便极具哲理,充满辩证法,有了很深的意义,教育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确实,读不尽者世间之书,参不尽者身边之理,走不尽者天下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名人的自勉联与诗○晓晓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与诗中,有一类是名垂青史者写下的自勉联与言志诗,在对联与诗的百花苑中独具异彩。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下了“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他的抱负、情操和治学态度。“望崦嵫而勿迫/恐之...  相似文献   

18.
治心养性,要在读书。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干部该读什么书?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胡长清爱看书。他经常看的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均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读书不学习,沉迷于官欲,满足于现状,这样的"官  相似文献   

19.
从小就开始读书,读了一辈子,开始是两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肯定有问题,但也说出了一定道理。第二句话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尽管有它的局限,但也表明了读书同地位、金钱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读书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哲学上讲,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把自己的知识客观化、符号化,所以叫做客观知识。符号化的东西,比如一本书,当人这个肉体不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人类非常高尚的一种精神活动。大凡事有所成、学有所获的人,他们对读书总是有不少感想和体会,可谓情有所托、读有所悟、心有所得。而略略点数一些大有成就者,不难发现,他们对读书更有一些独到的闪光之见。他们往往以对联自勉,或言读书目的,或谈读书态度,或归纳读书方法,或阐说读书功用,或借读书而言做人言接物言致事……其中况味,似乎已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对联本身了。其中闪动的智慧灵光,无不照射到后世读书人的心灵深处。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强调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