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21,(2):39-41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四五"时期,全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要紧紧围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目标,聚焦关系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问题,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整体实力、行业竞争力,努力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全面开创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赤壁市旅游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为主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彰显"三国赤壁"魅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8.6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4845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26.9%、32.1%,赤壁市被省旅游局评为"旅游发展先进县市"。2013年赤壁市游客满意度调  相似文献   

3.
泉州获得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迎来了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机遇。泉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是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门类丰富;弱势是文化资源静态展示多于开发利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感;挑战在于泉州旅游经济增速慢、旅游经济总量小、旅游投入不足、旅游设施落后、旅游产业层次低。机遇来自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泉州在"东亚文化之都"终审会上的承诺;泉州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路径,是选择"社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发展规划,全方位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4,(8):I0001-I0001
正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地,多年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生态压力和环境压力,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2013年,六盘水市以承办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依托全市旅游资源和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明确"贵州屋脊,中国凉都"的旅游定位,确立建设国际标准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总目标,激活全市旅游发展活力,拓展旅游发展方向,探索区域经济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新路径,开启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新时代,逐步实现由"煤都"到"凉都"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5.
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致力把桂林市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此,各县区纷纷将"旅游兴县"战略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作报告,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然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将文化融合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桂林市委党校第十二期中青班第八调研小组通过对阳朔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深度融合文化要素,有效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福建新恒基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第一养生旅游天堂"项目和浙江大香林集团投资6.8亿开发阁山旅游度假项目的开工建设,拉开了樟树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近年来,樟树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重大决策,把促进旅游产业升温升级作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之一,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公路网线初步构成,服务要素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正由起步不断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学习月刊》2011,(2):66
武汉市黄陂区立足自身独有的城市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之路,取得明显成效。一、坚持走旅游产业"三化"发展之路1、旅游发展区域化。通过专家多方论证和规划,我们将山水相连、资源同  相似文献   

8.
孙林 《当代贵州》2013,(11):61-61
旅游小镇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必将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项亟需推进的工作。贵州省实施的"TOP50"旅游小镇被认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将为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源源动力。"TOP50"旅游小镇是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对外招商的形象标识,是指"十二五"期间在全省范围规划开发50个"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9.
刘奇凡 《当代贵州》2013,(19):42-43
铜仁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部署,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2,(Z1):2-3
正近两年,原州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形成了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先后获得了"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建设先进县"等殊荣。大手笔编制产业规划。立足特色,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11.
阳朔是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然而面对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阳朔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缓慢,旅游管理模式老化,未能跟进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快速发展的步伐,社会化动态营销体系缺乏,未能形成强劲的旅游推力。阳朔作为旅游名县,必须以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阳朔旅游的绿色转型、绿色消费、绿色营销,培育阳朔旅游增长新动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3.
王庆  崔荣星 《当代贵州》2010,(12):62-63
5月12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深入贵阳市乌当区进行调研时指出:"乌当区的广大农村通过村庄整治和精心打造,处处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庖汤第一村’、‘布依八大碗’等民俗特色更是吸引了大量游人,乡村旅游业正蓬勃健康发展。"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皆是乌当区根据"温泉、体育、民俗、生态"的旅游产业发展定位,把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业办旅游,发展体验式、参与式农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吴福永 《实践》2013,(7):51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彰显文化对旅游的"灵魂"作用,以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层次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抓手。一、文化对提升旅游业品位和质量的"六化"功能(一)"点化"功能。即"画龙点睛"、"点石为金"的作用。首先,用文化对自然风光开发、包装,通过文化的挖掘和注入,  相似文献   

15.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17):42-43
在贵州,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从而使贵州旅游升级换代,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并深度打造贵州休闲经济。促进"镇"与"景"协调发展《当代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贵州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之  相似文献   

16.
周静 《学习月刊》2013,(10):41-42
通城县位于鄂南之南,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为"中三角"的中心,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县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1、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性、连续性、可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万山紧紧依托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文化、大市场"发展理念,每年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1000万元,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和路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汞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努力构建"一村、一谷、一城、二园、二文化"的旅游大格局。近年来,万山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张翼 《理论建设》2014,(6):51-54
旅游经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经济,被定义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工业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安徽省池州市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传承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科技支撑工业,政府作为得当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协调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苗王故里、绝技之城、神奇苗乡、中国锰都"……地处武陵山脉深处的大美松桃正以全新的姿态让世人了解这里、爱上这里。2013年,松桃苗族自治县共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同比增长51.3%;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08%。松桃自治县提出"旅游活县"发展战略,发挥生态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建设"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苗族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锰都红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徐国义 《理论导报》2013,(4):25-25,28
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方兴未艾,大有可为。类似资溪这样的自然生态保护绝佳的山区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实现后发崛起的最佳选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正确路径。为此,我们确立了"农业围绕旅游促升级、城建围绕旅游出形象、三产围绕旅游上水平、工业围绕旅游调结构、交通围绕旅游保畅通、文化围绕旅游添活力"的旅游发展思路,全力把旅游业培育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全面建设以"游、动、养、玩、吃、购、住、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溪",加速实现生态富民、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