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民族主义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形态,具有突发性、信息复杂、传播速度快且难以控制等特点,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大影响。以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朝预定目标发展而不是任其盲目蔓延,是当务之急。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前提,科学引导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关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方针,吸收合理因素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动力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民族主义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形态,具有突发性、信息复杂、传播速度快且难以控制等特点,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大影响.以社会主义棱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朝预定目标发展而不是任其盲目蔓延,是当务之急.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前提,科学引导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关键,尊重差异、包客多样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方针.吸收合理因素是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动力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晓波 《世纪桥》2014,(8):36-37
新儒家主义的当代使命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体文化,加强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当代新儒学主义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体文化中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推构建社会主体文化的步伐;第二,加强新时期的民族主义,构建国家层面"政治文化",以新儒学重建社会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是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国际体系结构的变迁以及互联网迅猛发展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以及它们彼此间互动是分不开的。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俊山 《求实》2017,(4):68-77
网络政治已成为我国政治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经历了网络基础建设、网络社会形成和网络政治构筑三个发展阶段。网络政治生态是网络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集中体现,对其准确定位是构筑优良网络政治生态的基本前提。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和互动决定论的网络政治生态观由于其认识的局限性难以形成正确定位,而以恩格斯合力论为指导的网络政治生态观,为进一步建构我国互联网政治生态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公平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忽略社会公平而一味地提倡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观点有悖于科学发展观。在实施生态移民这一具有历史意义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公平、不科学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王颖 《党史博采》2005,(4):72-7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种孤立的政治行为,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潜在地影响和决定执政党行为的取向和质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社会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同质整合关系,使社会处于新的多元重组状态.科学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对实现执政党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保持政治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生态在构成成分、价值取向和传播手段三个方面均表现出复杂性。这其中,错误思潮在不断抢占阵地和受众,威胁到我国的文化自信,其原因则与当前的社会变革、国内外思想政治斗争、一部分领导干部的能力缺位有关。对此,应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高领导干部分析和研判社会思潮的能力、坚持文化产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强化对网络社会思潮的监管四个方面入手加以应对,深入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用社会生态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意义,在于生态运动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供合理性确证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辩证复归,旨在从逻辑、历史与现实等维度上向人们展示社会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并建构以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的生态体系。这种人—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体现了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相互制约的生态存在,并规约着新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主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带来了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形成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民主便是相伴而生的产物。网络民主,是指人们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兴民主形式。随着我国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民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是两种原则和结构的融合:民族与国家,二者之间往往存在张力与冲突。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和宪法爱国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民族认同建构理论:民族主义主张在族群传统基础上以政治方式构建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并以此来规避或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自由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价值为基础的文化认同来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宪法爱国主义试图通过宪法、政治体系、民主程序和政治文化建构一种更为弱化的民族(公民)认同来调和二者冲突。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飞速发展赋予政治文化以新的内涵。网络政治文化多元性、层次性、高科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对于政治体系和公民的政治行为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充分认识网络对政治体系及社会主流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党群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提升党的执政政缋、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拓宽民众的政治参与渠道、优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加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西部大开发的整体目标,文化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网络是现代社会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是政治社会化得到充分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互联网是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声称,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前孔子”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分析范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在20世纪80年初重新兴起.早期政治文化分析范式存在重描述性研究、文化决定论、文化中心主义和静态分析等缺陷.该分析范式的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与西方社会内部出现的后物质主义现象、政治参与模式转变和生活政治图景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有关.在复兴中,该分析范式不断开辟拓展出新的内涵,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特别是引入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复兴中的政治文化分析范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将与新制度分析范式、现象社会学方法和社会资本理论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化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能否搞好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目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