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对矛盾在贫困山区表现得尤为尖锐。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让每一个山区孩子都享受公平教育的阳光是山区人民的切盼之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这里,我们刊发一位山村女教师的忧思。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贫困山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现状的深切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杨宏山  孙杰 《前线》2020,(9):58-6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付诸实施,为三地教育机构跨域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为此,有必要制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规划,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构建政府间协作平台,提供引导性激励,支持京津地区优质学校面向河北省重点城区拓展办学空间,推进三地教育人才交流、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协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虽然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但全市62%的面积是山区,农村学校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52%,学生数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40%左右。长期以来,受到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与中心城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将建设好每一所农村学校、为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努力满足农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调整政策导向,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形成了新时…  相似文献   

4.
马芳 《当代贵州》2011,(21):3-4
西部地区教育在师资欠缺、观念相对滞后、投入不足等现实面前,能否找到一个快速发展之路?能否在经济社会发展远远滞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背景下,利用中东部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推进中西部均衡发展上率先取得得突破?近几年来,随着一项旨在利用中东部智慧和经验推动贵州学校快速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教育实践——新学校计划(NSP)在贵州实施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为西部地区学校教育找到了一条低成本、高成效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教育专家认为,  相似文献   

5.
教育移民是中国农村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移民教育是"劣质"教育资源向"优质"教育资源地域"转移"的群体。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进城打工族进程的加快以及劳务输出数量的增加,县域教育移民的数量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进入县城,其子女也步入县城接受优质教育,移民教育愈显突出。自发学生移民给所在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学校生活增添了活力,也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社会上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要增加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要加强重点中学的建设,更要加强对普通中学的建设。因为普通中学的学生面广量大,涉及到广大群众。而要办好普通中学,走特色之路是明智之举。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当今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大学生对优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之间的矛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包括授受关系的对称性矛盾、知行一致性矛盾、理性选择与“信息拥堵”的矛盾等。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矛盾体系出发,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适配关系,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余薇 《学习月刊》2009,(14):67-68
时期的农村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一个组成部分。教育资源是农村学校最赖以生存的基础,怎样才能把农村现有的、有限的教育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好、配置好、利用好,发挥最大的效益和效率,成为新时期全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成都市用城乡一体化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目前,全市正式开工建设的项目学校112所。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布局上积极配合好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在资金和项目上重点倾斜,有力地促进了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将建设资金与建设项目向我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第三圈区(市)县倾斜,确保第三圈区(市)县农村中小学优先发展。2005年,远郊的蒲江县将基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的农村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子女上学的需求,农民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希望有机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读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04年春,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小学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秋季,湖北省应城市各中小学校顺利开学了。走遍该市各校,你会发现该市教育在历经学校布局调整、教师资源整合、标准化学校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已悄然发生了巨变——基础教育形成合力,质量优良,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均衡发展,齐头并进,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城区学校控制班额,敢于创新,为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0,(11):28-29
如今,天津已成为为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沃土。为了让这些千里迢迢来津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在天津享受优质教育、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学校制定了周密完备的接收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鱼台县立足实际,通过机构编制、校舍等教育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落实落地“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打破城乡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破解“城区挤、镇街散、农村弱”难题,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家长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成华区地处成都市东北部,是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成都市新城区,是一个集商贸物流、现代居住、都市工业、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城区。成华教育以“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全力推进知名学校建设工程、知名校长培养工程以及知名教师培养工程,全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中学教育、优质教育、农村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突破,全区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迈上了历史新高,实现了成华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如果国民占有的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阶层之间呈现失衡状态,将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公平,进而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宁波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不论其家庭背景如何,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抓基础,加快学校设施均衡配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均衡发展的校园环境将使学生从心…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我国乡村公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良 《探索》2007,(1):156-159
发展乡村公民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公民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乡村公民教育的管理、决策和实施体制落后,农村社会化公民教育机制发育不良,教育实施环境限制等问题,对我国乡村公民教育的发展形成挑战。因此,应保证教育资源的扩大投入和公平覆盖,健全农村公民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成长,充分发掘农村社会传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利用农村的社会资本纽带健全农村社会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务工者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是义务教育领域最弱势的群体,很可能是农村教育优惠政策和城市居民教育福利两头不占,成为“夹心层”。在农村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之后,城市中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河南这个发展中的区域,教育资源短缺和不均衡仍然同时存在,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的保障,主要是对“两为主”政策(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深入落实和对教育资源均衡的强力推进,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正>“成渝地区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加普及的发展目标。”2021年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四川省教育厅共同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共同谱写成渝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文化更是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目前很多地区的农村文化相对贫乏,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