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具备良好参与意识的公民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关键性因素,其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民主和高效,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为此,本文通过探索搭建社区公民参与的平台,发挥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回应水平等途径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以期达到推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理性选择原则作用下,中国农民工对农村政治生活产生政治冷漠,而现行政治参与体制却将其排斥在城市政治生活之外,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因此成为“体制性边缘人”。这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出于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成本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必须构筑起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经过市场经济对社会领域的再组织,我国公众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社会矛盾的制约,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建立新型参与型政治文化,强化参与过程的互动性;构建公民社会,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构建公民社会可以改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环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构建公民社会,在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择理论对现实中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学理上的解释。提出“理性的无知”导致了公民不参与投票,“集体行动逻辑”是公民不参与团体行动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这些具有启示性的解读为我们解决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从构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信息机制、激励机制与规模问题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及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分析,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理性的、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而良性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公共需求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提供了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8.
依据思想与行为关系理论,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在学理上有着密切联系。公民意识各要素整体作用于政治参与,或驱动、或规范、或调整政治参与行为过程,表现出平衡与失衡两种结构特征:正向的政治参与积极作用于公民意识,负向的政治参与消极作用于公民意识。要通过培育公民成熟的公民意识,支持公民自主理性有序地政治参与,形成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双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学和法学理论基础的,公民参与立法是参与民主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民主实现形式,参与民主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它更强调民主政治的人民性、参与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行政生态学作为一门以生态学来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学分支学科,阐释了经济、社会、沟通网络、符号系统、政治架构五种行政生态要素对政治体系以及政治行为的影响。该理论的五种要素以及棱柱形社会的解释和分析对于研究当前的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从行政生态学视角解读公民政治参与,在研究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将其与相关生态要素结合起来.以期深化公民政治参与建设.进而推动整个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网络已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并对当今社会的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治资源的重新配置,改变了政治生活方式,影响了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劳卡就曾预言:“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的和虚拟之间的界限的技术,将对政治带来影响。”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已经逐渐渗入到了社会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政治行为、政治关系以及政治内容和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交换理论与理论选择理论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两个主要流派.本文以布劳和科尔曼的有关思想为例,从研究主题、方法论基础及理论观点与应用等三个方面对社会交换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社会转型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参与冷漠的广泛存在;非制度性参与的频频发生;参与主体多元化以及竞争压力的严重影响;外均衡性参与的日益加剧,等等.要审时度势,引导社会转型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厦门PX事件是信息时代条件下政府恰当处理民意表达的典范,PX事件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电信、传媒、网络等技术设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要条件;政府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见予以及时回应等。这个事件的成功解决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包括应打造高效电子政府,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应加强公民...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根本动力是利益的追求。以厦门PX项目事件中的公民政治参与为例,从利益分析视角指出公民参与所呈现的特点,提出构建以人为本,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政治参与模式,并指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外化"理论,由公民意识具备到政治参与自觉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即相应的个人心理因素和能力、环境支持因素。要消除影响公民意识具备到政治参与自觉跨越的主客观障碍,以新的参与事实来引导公民主观心态的调整,以改善并创设良好的政治参与外部环境来支持、鼓励、方便公民政治参与,从而实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想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改革步履惟艰的中国政府行政,指出在从传统行政范式向治理模式转换过程中,克服传统行政的弊病,提升公民参与行政力度的重要性,使服务、法治、参与的民主思想成为人本政府治理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诸如利益分配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这些不和谐现象背后无不与政府治理的不和谐有关。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看,公民参与对实现政府治理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实中我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存在的缺陷,当务之急就是要探寻能够克服这些缺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舞台和政治窗口——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向。2009年新春伊始,一个新的名词进入中国的社会话语——网络问政。与往年的“两会”相比,今年网络上的“E两会”更加引人瞩目,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国是家事问政于官: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官员也开始学习在网络上回应公民的诉求,就政事民生问计于民。有人说:2009年是网络政治元年。这不仅是由于各大门户网站在“两会”期间继续开设“问政议政”类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