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72年12月11日,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报告了猪的水泡病的一次流行。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口蹄疫,但未能为起初的血清学试验所证实。遂曾进行研究来确定其病原的性质。 以前也曾两次在猪流行过临床上与口蹄疫无法区性的疾病,但从其中分离出与口蹄疫不同的病原。Nardelli氏等于1966年在意大利描述过这样一种综合病征,指出其病原为一种猪  相似文献   

2.
1972年12月11日,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报告了猪的水疱病的一次流行。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口蹄疫,但未能为起初的血清学试验所证实。遂曾进行研究来确定其病原的性质。 以前也曾两次在猪流行过临床上与口蹄疫无法区别的疾病,但从其中分离出与口蹄疫不同的病原。Nardelli氏等于1966年在意大利描述过这样一种综合病征,指出其病原为一种猪  相似文献   

3.
(一)口蹄疫病毒(FMDV)持续感染的特性1.生物学特性:体内和体外模型研究表明:在有抗体存在时,FMDV可持续感染,并发生演化(Youn-gner,1980;Gebauer and Torre,1988;Torre等,1988),演化后的病毒有不同于原来病毒的特性(Burrows,1966;Hyslop,1965;Sobinro等,1983;Torre等,1985)。从持续感染FMDV牛体内和体外培养的细胞上分离的病毒,在正常细胞上产生蚀斑的大小与原病毒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Seibold,1964;Straver等1970,1972;Torre等,1985)。但各型病毒在持续感染的不同时期其蚀斑大小变化不尽一致。通过冻融和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一种和古典猪瘟病毒不同的一病毒所引起的和高度传染性的猪病。急性型的特征是发热出血性症候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达到100%。病猪不产生中和抗体,尚无有效的免疫接种方式。家猪因和病猪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物或受感染的argasid扁虱所叮咬,而散布非洲猪瘟。 (一)易感动物 病毒可以存在于非洲的一种疣猪体内(一种野猪,脸部有肉疣),而它  相似文献   

5.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中心有关猪水泡病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感染猪除具有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外,还呈脑脊髓炎。本报告的目的在于记述静脉接种猪水泡病病毒后引起猪的神经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自1966年10月Nardelli氏等报道了一种临床上与口蹄疫难以区分的猪病在意大利Lombardy地区发生以来,1968年,意大利Brescia市兽疫实验室预备研究所与英国Pirbright动物病毒研究所的工作者,最早描述了该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而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水泡疹相区别。嗣后,1971年在香港、1972年以后本病在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相继出现,因而引起了国际有关部门和许多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和研究单位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梅岛动物疾病中心(PIADC)和意大利Gagliardi等氏曾详述过接种猪水泡病病毒(香港株)后猪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症状和与其有关的损伤。 本报告的目的在于描述无特异病原猪经静脉接种和同居感染UKG株猪水泡病病毒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科赛奇B_5病毒所出现的神经学变化,并证实这两种病毒引起的损伤是否相似。  相似文献   

8.
猪水泡病     
引言 猪水泡病(SV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以鼻、舌、蹄出现水泡为特征的猪的一种急性经过的发热疾病。猪水泡病与猪口蹄疫的鉴别诊断是有特别重大意义的,尤其是当此二种病 1971年在香港和1973年在奥地利同时发生时,其与猪口蹄疫在临床上和病理解剖上是无法加以区别的。 猪水泡病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记载,在那里首次由Nardelli和Mitarb分离和描述了病原。1971年此病在香港发生。自1972年至1975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波兰、奥地利、瑞士、法  相似文献   

9.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1972年底和1973年初在欧洲一些国家突然出现猪的一种新的水疱病,引起了有关国家兽医部门的严重注意。这种病临床上同口蹄疫很难辨别,据英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研究证明,是由猪的肠病毒所引起。该病毒对于一些常用的、已证明对口蹄疫病毒有效的消毒药剂有很强的抵抗力。只有猪能临床感染,曾发现牛可短期带毒,但未见症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口蹄疫 (FMD)防制十分重视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近年来 ,本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流行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 口蹄疫病毒和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等 2 0个科的 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严重 (也有猪发病而牛不发病 ) ,羊只表现亚临床感染。在自然状态下FMDV可经消化道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数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即…  相似文献   

11.
猪的腺病毒同其他哺乳动物或鸟类腺病毒一样是由组织培养发现的。从分离病毒和抗体调查结果,发现世界各国的猪只都在遭受腺病毒感染。但腺病毒作为自然感染病例病原体的重要性,迄今为止尚不完全清楚。 病毒分离 猪的腺病毒是由Haig等(1964)从12日龄下痢猪的粪便中首次分离的。以后相继有Kasza(1966)从出现脑炎症状的10周龄的猪脑分离出腺病毒,Bodon(1966)、Ho  相似文献   

12.
猪植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猪的一种传染性慢性肺炎,发病率很高,广泛存在于全世界各地。澳、英、瑞典、芬、加、美国等国的研究者均曾以不同的病名报告过这种慢性肺炎的发生,如,“猪病毒性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等。本病引起的主要损失在于猪只生长缓慢和饲料消耗增加,据有人调查,病猪的肥育期较健康猪约延长一个月,饲料消耗增加10%。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英国估计为每年1,500万英镑,美国约为12,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查阅有关文献,隐睾在所有家畜中均可发生。根据Hickman等(1973)材料认为隐睾多见于马。 Kumi-Diaka(1981)报道在246头公驴中,有74例为隐睾(约占30%),但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则多见于猪,其次是牛;家畜隐睾发生于一侧者较多见。但没有具体数据说明,有的仅限于马;隐睾的分类,多以腹股沟管型和腹腔型之分。关于各类型隐睾的公牛各占发病率的多少?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各类型隐睾公牛的阉割术,亦尚无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73年试制的大红门品系鼠化弱毒疫苗,对小猪安全,保护率为75%;但产量低,每只乳鼠仅可制备8~10头份疫苗(每头猪免疫用量,以含乳鼠肌肉组织毒0.1克计算);而且饲养小白鼠耗费人工饲料,不经济。在北京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屠宰猪的过程中,经常有0.5~1.0市斤左右的胚猪遗弃做为肥料。为提高猪水泡病疫苗产量,我们利用废物,在猪水泡病病毒自然宿主的组织中进行培养,试制胚猪肾细胞组织疫苗。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8月初 ,杭州市郊区某规模化养猪场断奶仔猪发生以高热、便秘、全身发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突然 ,病程发展迅速 ,发病率约 80 % ,死亡率达 2 4%。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流感病毒与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 (PRRSV)混合感染 ,后期又继发感染猪巴氏杆菌。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猪场共存栏猪 40 0 0多头 ,发生疫情后母猪首先发病 ,发病率达 60 % ,但很少死亡 ,以后迅速蔓延至仔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持续高热 ,体温达 41~ 42℃ ;皮肤及眼结膜潮红 ,眼睑肿胀 ,流浆液…  相似文献   

16.
猪水泡病     
曾从受意大利猪水泡病1/66号毒株感染的猪的咽腔—扁桃体以及直肠拭子分离出病毒达11天之久。试图于感染后5至9星期从康复猪的粪便中分离病毒末获成功。患临床疾病的和曾与临床病例接触的猪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维持至少4月之久。在一次试验中,接种的猪仅发生亚临床感染,未查出其有病毒排出,产生的抗体滴度也低得多,并且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猪水泡病     
曾从受意大利猪水泡病1/66号毒株感染的猪的咽腔—扁桃体以及直肠拭子分离出病毒达11天之久。试图于感染后5至9星期从康复猪的粪便中分离病毒末获成功。患临床疾病的和曾与临床病例接触的猪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维持至少4月之久。在一次试验中,接种的猪仅发生亚临床感染,未查出其有病毒排出,产生的抗体滴度也低得多,并且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期,我国曾从几个国家引进了几批瘦肉型种猪,在口岸检疫时某些批次猪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检出率竟高达90%。曾设想通过化药治疗清除感染猪呼吸道内的细菌,并在转运后通过化药来预防阻止感染的传播。为此,1983~1984年,我们在对进口猪及国内猪Bb分离株进行药敏测定的基础上,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对自然和人工感染猪进行治疗试验,对健康猪进行同居感染预防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猪:为了排除自然感染猪自4月龄以后对呼吸道内的Bb有明显自体清除作用(彭发泉等,1990)以及群体感染率和感染浓度明显差异对试验效果评价的影响,但又使试验猪尽量接近进口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猪腺病毒3型(PADV3)在自然感染猪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定量检测了自然感染PADV3的仔猪、妊娠母猪以及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的仔猪不同器官组织中PADV3病毒的含量。结果,在感染的猪体多种器官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ADV3,但是在各器官组织中病毒的含量有差异,其中肠黏膜、肺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中病毒含量较高,心、肝、脾组织中病毒含量较低;在同时混合感染PCV2的仔猪肺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中PADV3含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PADV3对猪肠黏膜、肺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有较强的嗜性,对心、肝、脾组织的嗜性相对较弱;PCV2混合感染可促进PADV3在仔猪体内的增殖,能增强PADV3对感染器官组织的亲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自1946年美国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以来,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及非洲的许多国家都证明有此病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通常感染牛,绵羊和猪可以自然感染并产生抗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