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人类现代化的序幕,而作为现代化的内在核心价值诉求的“现代性”问题,从此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视野。就一般而言,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运动之结构性的问题反思,乃是现代化社会运动的一种思想检讨结果。现代性体现了人们对于现代化(工业化)实践的文化反省,它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伴生物。  相似文献   

2.
维同志提出了“现代化生活方式”这个新概念,我认为是很必要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应该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应大力倡导。生活包括物质,精神两  相似文献   

3.
郑伟 《理论导刊》2024,(3):48-55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走向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至60年代,马克思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生成逻辑和历史进程的客观分析,探讨了西方殖民侵略对东方落后国家的“双重使命”,认为东方社会必然以资本主义方式走向现代化;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则着重分析了东方社会经历特殊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非资本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便是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设想的有效证成,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建构了“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为超越西方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4.
日本《产经新闻》:除非中国本身首先摆脱“没有竞争的社会”,在十亿群众中唤起“竞争心”这一动力,否则现代化之日就不会到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迈向新的局面。 第一,理论要新。这里指的理论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生命线地位要求自身更好地按照科学的理论来开展工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对如何发扬政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和由此而形成的空前活跃的生产力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出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2,(6)
前不久,陈云同志曾经提出,“我们现在还是需要有人来‘踱踱方步’”,“我们经济机关就应该有这样一批战略家。” 最近,胡耀邦同志又说,“我们的战术家太多,战略家太少”。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有一批战略家的问题,值得每个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思。战略问题,是指那些时于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大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还刚刚起步。我们能不能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能不能在本世纪末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在历史上有三种形态:一是小生产商品经济;二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三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们所说的发展商品经济,就是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人际关系、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就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向现代化社会进军的征途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一观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在跨入现代化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依法治国,扭转“人治”现象,使全社会步入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是近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近10年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目的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个问题又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还是走“全盘西化”的、附庸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方式,现实地、反复地提到人们面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马克思语,转引自《哲学研究》1987年第5期第6页)。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的观点为指导,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问题置于世界历史运动中加以考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出自己的粗浅证明。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在看待社会思潮时往往存在困惑:一方面,不能用阶级性、政治性作为评判社会思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远离政治、奉行政治虚无,又容易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整体性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对待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式不是“选择”,而是“超越”。“超越”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解答社会思潮在社会和人生层面提出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以及“终极关怀”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平等与效率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关系到全面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所以,我们应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1987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调节平等与效率关系的价值方针》一文,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讨,较充分地论述了起点平等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但是,该文作者兰秀良同志提出的“效率优先”的观点,值得商榷。如果“起点的平等”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我是赞成这个观点的),那么,在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时,我认为应该坚持“平等优先”的原则。下面对这一问题谈点肤浅认识,请教于读者及兰秀良同志。首先,根据兰文重新审定的社会主义平等即“起点的平等”进行推理,必然得出“平等优先”的结论。兰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起点的平等:一是社会应为劳动者施展才智、谋求利益提供均等的机会,公平地调节必要的竟争;二是起点的平等意味着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三是起点平等在分配领域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一、公平述略公平是社会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公平问题涉及“应该”和“不应该”等价值判断,因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判断也是随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远古社会.“弱肉强食”被人们普遍接受;在封建社会,财富世袭制被认为理所当然: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导致财富差异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则认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不仅应该鼓励竞争.  相似文献   

14.
体制的竞争     
雷颐 《瞭望》2000,(52)
新世纪几乎是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或曰“知识经济”一起来临的。“新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如果措置得当,我们将以“新经济”的到来为契机,通过“后发优势”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如果应对有误,历史机遇将又一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我们将被甩得更远。 一种新的经济革命,引起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对整个社会,如社会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政府管理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欧洲从 18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发生的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  相似文献   

15.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要现代化,已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识。袁宝华同志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以后,把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推进了一步,引起思想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应该说,“现代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的现代化,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衡量过去的工作。这就是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个过程,今天的“现代化”是多年来改进创新的继续,没有昨天的现代化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化。当然,今天的现代化不是昨天的现代化的简单延伸,而是有其不同的时代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未成年男性日益严重的性犯罪现象,应该进行多学科的,起码应该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思考和交叉研究,才能揭示本质,遏止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它的活动规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心理倘若离开“社会关系”达一至关重要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唯一依据,就必然引出以一概全或绝对谬误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心理学角度研究未成年男性性犯罪问题不致走向歧途,必须指出;未成年男性性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是众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张晓峰 《行政论坛》2005,42(3):30-32
政策科学是以解决“人的问题”为己任的,与“人的问题”相关的社会公共问题构成公共政策的客体,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离开“人的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公共问题以解决人的问题的工具或手段。那种政策活动忽视对人类社会重大问题,尤其是人的问题的研究而局限于细小的、局部问题研究的片面专业化倾向,必然导致政策异化和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二十城市研究生生活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选择和判断区分什么样的生活目的最有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最积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令人满意等基本而重要问题的观念系统;或者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确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模式最有价值的标准,并作为主体规范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简言之,生活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及其意义的总评价和看法。我们的问卷调查表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认定,并借鉴莫里斯(Morris)编制的“生活方式问卷”(Ways to Live Questionnaire)和罗克奇(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Values Survey)设计而成。  相似文献   

19.
时雪 《学理论》2012,(23):23-24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马克思曾经就此问题提出过著名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学说,生动有力、科学坚定地提出资本主义最终必然会走向灭亡.立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一词,针对理论界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界定,结合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及资本主义的现状,以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及两种不同社会主义的区别,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20.
人们把中国实现现代化比喻为巨龙腾飞,在这个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就如为飞龙点睛。此点睛之笔,总揽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等各方面的关系,承续了中华民族“和合”传统的价值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