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政府在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到溃逃台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两度提出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口号,掀起了两次"西北开发"热潮。在这期间,国民政府要员蒋介石、戴季陶、宋子文、张人杰、邵元冲、朱家骅等先后赶往西北考察,他们对西北经济开发问题的活动前后持续了将近10年。他们的言论及保留下来的相关会议资料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开发主张,这些主张对于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具有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20日,一架伪国民政府(指1940年3月汪精卫成立的伪中央政府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下同)的飞机从扬州飞向延安。这是敌营中第一架投向人民的飞机。这架“建国”号,后以起义时间命名的“820”号飞机,从此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架飞机。为投向光明,“建国”号机组人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1 筹划这次起义的发起者有两人:一是伪国民政府常州航校飞行主任、后调至南京伪航空署任职的空军少校飞行员周致和;另一人是伪国民政府空军少尉飞行员黄哲夫。他们有着共同的志趣,经常在一起讨论时事,交流思想。两人原是国民党的空军飞行员,后在战斗中被俘,留在了伪国民政府空军。无论是在国民党内部还是在伪国民政府内,他们所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黑暗腐败;在伪国民政府即将倒台的时候,他们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 一次,周致和执行任务在上海逗留时,在《时代杂志》社购买了一批中文的苏联画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摆在全中国人民和各政党各政治派别百前的共同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处在两种主要政治势力的争夺下,这两种主要政治势力是: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他们把持着名义上的国民政府,掌握着中国最大的武装力量。他们要用“扩大政府组织”和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的方法继续维持其~党专政的独裁专制统治。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共产党。他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民主分子,主张“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4.
沙湖今昔     
秦晓峰 《党风建设》2002,(10):40-41
沙湖是西北旅游胜地,国家“AAAA”生态旅游王牌景点之一。自1989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累计接待区内外、海内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的提出并非即兴之举,建国5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西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主张生产力布局均衡化,但由于受当时国内条件的限制和对国际环境认识的偏差,未能找到现实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共同富裕和“两个大局”的思想,并实施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后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的这样一个由非均衡到逐步均衡的发展思路;在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必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贺兰山东麓,驻守着这样一支给水部队:他们自1974年组建以来,本着“驻守一方水土.造福一方民众”的宗旨,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先后为西北五省区打水井近400眼,解决了西北48个县(市)26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该部连续4年被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4次被国务院和国家民委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伟大构想的具体落实,也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决策。西部“富裕”和“贫困”相交织的特征决定了大开发的可能性和迫切性,宁波作为先富裕起来的沿海开放城市有责任、有实力参与西部大开发,并在参与大开发中与西部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宁波经济。  相似文献   

8.
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国民政府先后派遣贡觉仲尼、刘曼卿入藏,改善加强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国民政府派黄慕松为致祭专使入藏;随后,国民政府派吴忠信入藏,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两人入藏,恢复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这两位官员在藏的活动,客观地探讨国民政府治藏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为“后西部大开发时代”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南亚大陆桥的构建奠定了现实基础。“南亚大陆桥”极具战略价值。不仅构筑和完善了我国铁路南北、东西大通道,打通中国西南、西北出海口.而且对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将产生重大战略意义。青藏铁路不应仅仅是民族团结之路.而更应是经济发展之路、对外开放之路与国际合作之路。青海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在南亚大陆桥建设中谋求区位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增强在“后西部大开发时代”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0,(9):8-8
近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在杭州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了“呼包银”重点经济区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课题。这标志着银川被列入西部大开发后10年重点经济区。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负责人说,西部开发前10年已确定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三个重点发展区域;后10年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已明确“呼包银”作为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马海涛 《世纪桥》2009,(7):71-72
中日战争进行了十四年,日本为实行其“以华制化”、“以战养战”的战略,在经济上极尽搜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伪政权的银行发行纸币,趁机掠夺。伪币的发行给国民政府带来了诸多问题。战争结束后,面对残破局面,国民政府急需恢复经济,伪币的处理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伪币的收兑,一方面有利于国民政府币制统一,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加重了人民负担,是又一次经济掠夺。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国府西迁。一度甚嚣尘上的西部开发如潮起又潮落——在国民政府和后方民众的齐心协力下空前高涨,却又随着抗战胜利在望,国民政府转移重心、撤人撤资而再次回落低谷……  相似文献   

13.
《四川党史》2002,(4):18-19
近年来,乡党委始终用“三个代表”统揽全乡各项工作,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在“三级联创”中寻找突破口,在城市化进程和西部大开发中求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永丰乡的第三次创业,使全乡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回顾我们的工作,集中到一点,那就是一切为了营造一个让群众安居乐业的稳定局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乡遇到了不少的热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洪平  兰潇 《发展论坛》2002,(11):47-48
西部大开发已成既定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已下大决心、大力气取得西部开发的成功。然而,西部开发的理想与现实是一对极难协调的矛盾。要取得西部开发的成功,除了必要的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外,制度层面的设计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19世纪末清政府“坚船利炮”的技术革新并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经济基础,而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则是得益于社会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改革。这充分表明,经济技术的发展应制度先行,而“制度”中的关键则是“法律制度”。所以,西部开发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法律措施的是否得当。可以…  相似文献   

15.
贺炳炎、余秋里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贺龙元帅戏称他们为“一把手”,冀中老百姓则称他们为“共戴一双手套”的将军。在两人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曾先后三次搭档,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横跨我国西部三省,与陕西、宁夏、甘肃接壤,与其同属西北经济区。内蒙古拥有4221公里的边境线,16个陆路口岸,是西部经济北出国门,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同时还是西部经济区域内能源、原材料、工业品市场和科技发展互补地区。从生态环境看,内蒙古地处西风带和季节寒潮的上源,与整个西部同属一个生态环境类型,是我国华北乃至中原地区黄河中上游西北生态屏障工程的重要地段,对于整个西北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效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开发西部必须通盘考虑内蒙古,开发内蒙古。内蒙古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孕育…  相似文献   

17.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根据邓小平80年代就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提出研究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1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实施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总体设计,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安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怎样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推动安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人民密切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抓住历史机遇 党中央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四川省委开展了“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大讨论,并总观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站在时代和历史的全局高度,作出了“努力实现新的跨越”的战略决策。中央和省…  相似文献   

19.
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西缘,有一块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历史上在这游牧过的民族把它叫做“茫崖”。“飞沙走石满穹塞,万里飕飕西北风”的名句,是对它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然而,就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里,今天的茫崖人用实际行动唱响了“扎根高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主旋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跨越式地向前发展。这都缘于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真心实意为民造福的好书记——刘巴矜。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经济战略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部开发都高度重视,先后进行了可称之为三次西部开发高潮的建设。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西部新工业基地建设;第二次,是1964年至1978年以战备为中心在西部后方进行的三线建设;第三次,是1999年启动至今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