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上的一股潮流,它包括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人类大同世界的到来。“全球化”的浪潮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主张推动的,“全球化”代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对于“全球化”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到经济自强、文化自强,捍卫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展为比较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包含着多方面的方法论意义.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已处于全球化进程的十字路口。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引发"受益群体"与"受损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方发达国家在现有全球产业分工布局下出现的产业空心化与高失业率问题,新自由主义政策范式的惯性影响,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上的战略收缩,是导致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与民粹主义盛行从而导致逆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逆全球化"浪潮只能严重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与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侵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成果,给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致力于以"中国方案"和"中国应对"参与新一轮全球化规则的建设与全球治理,在推动"新全球化"的过程中积极贡献包括"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全球治理理念与治理规则等公共产品,以创造新的全球化净收益,引领新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化发展进入到21世纪,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依附型为主要模式的全球化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遭遇严重挫折。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让发达国家的优势日渐衰微。发达国家当中逆全球化浪潮涌动,民粹主义上升。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各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都在寻找新的发展之道。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共商、共享、共建"为理念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成为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推行经济霸权,而且谋求文化霸权。为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我们应构建民族性与开放性和谐统一的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从经济发展到文化再造"命题。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复兴和文化再造,这一历史性跨越勾勒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逻辑线索,从而也指出了引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全球化路径。这就意味着现代化不仅是物质产品的丰富和科学技术的昌盛,更是历史和文化的重建。在开放多元的全球化背景下,反对文明冲突论、坚持文化和谐论,现代世界秩序才能被真正重建起来。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与其说中国文化软实力还有待提高,不如说中国已经迫切感受到需要树立适应开放多元全球化背景的文化软实力观。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当代文化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来 《理论前沿》2003,(18):47-48
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全球化的中心是处在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全球化进程带来优势文化的辐射,是不容置疑的。文化和社会的重构必将影响到民族性和文化认同。面对新的经济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如何保护民族性和主体意识?如何保持文化认同?这显然是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全球化无疑表征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反映了现代世界体系的构造进入了最后的也是最剧烈的阶段。文化研究由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景,对全球化有比较激烈的批评。但在中国,应该更多地看到全球…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亦存在着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价值观上的冲突和矛盾。造成这些冲突的最终根源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此外,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认识的差异也是导致价值冲突的重要原因。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促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均衡型法治"与"新市场经济"的中国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性的视域中,市场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经济关联.在东西方文化中,市场与法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都进行着非均衡的"博弈".相对于古典中国的"真理型法治"与近代西方的"方法型法治",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稳妥兼采众长的新型法治."均衡型法治"以其独特的双层经济内蕴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入世"后中国"新市场经济"之路的灵动指针.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安全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正以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为后盾,凭借多种手段对中国实施文化扩张战略,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已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安全战略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对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