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长征》2012,(6):34
在延安时,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中组部驻地附近有一家饭馆叫西北茶社,这里经常聚集一些跑到延安学习的归国华侨和国统区官员、富豪的子女,每次都点上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陈云严厉地批评了随意扔掉饭菜的铺张浪费行为,他说:"延安的生活艰苦,要珍惜每一粒米一滴油,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有丝毫的浪费,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并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就是"干部吃饭要照镜子"。  相似文献   

2.
吃饭要照镜子延安时期,陈云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最初,中组部设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迁到北门外约两公里的一山坡上。当时,山脚下有一饭馆,名叫西北菜社。当时,一些跑到延安来学习的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地区一些官员、富豪的子女,他们过不惯艰苦的生活,常到西北菜社去“解馋”。这些人很有钱,每次都点上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与一般延安军民艰苦的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陈云同志大力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严厉地批评了随便扔掉饭菜的铺张浪费行为,并提出了“吃饭要照镜子”这句名言。其意思是说,不仅要把饭…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一生艰苦朴素,遵纪守法,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许多动人事迹,成了党的精神财富。“吃饭要照镜子”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组部开始住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一山坡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饭馆,名叫西北菜社,顾客很多。特别是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地区一些官员富豪的子女,跑到延安来学习,寻找抗日救国的道理,但是不习惯生活上的艰苦,经常去西北菜社解馋。那些人很有钱,每次都要许多菜,显得十分阔气,吃不完就扔掉,毫不在意,同…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组部开始住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一山坡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饭馆,名叫西北菜社,顾客很多。特别是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地区一些富家的子女,跑到延安来学习,寻找抗日救国的道理,但是不习惯生活上的艰苦,经常去西北菜社解馋。那些人很有钱,每次都要许多菜,显得十分阔气,吃不完就扔掉,毫不在意,同延安一般人的艰苦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陈云同志看到这种铺张浪费现象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5.
陈云同志与世长辞了。他一生艰苦朴素,遵纪守法,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许多动人事迹,成了党的精神财富,下面叙述几个小故事,仅是全豹中的一个斑点。 一、“吃饭要照镜子”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组部开始住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黄土山头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个大饭馆,名叫西北菜社,顾客很多。特别是归国华  相似文献   

6.
“搞上层工作”马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来了一个大学生,他到中央组织部去报到。大学生认为自己年轻、有文化,便直截了当地向担任组织部长的陈云同志提出,要搞上层工作。陈云同志听了他的要求,没有给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热情地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第二天,带着中组部的...  相似文献   

7.
<正>组织工作不简单,早在1926年,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就指出,“组织工作的意义,绝不止于技术的,而是政治的”。组工干部不简单,我党历史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担任中组部部长。其中,陈云自1937年11月至1944年3月,任中组部部长达7年之久,就任时年仅32岁,他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毛主席用一个“能”字来评价陈云。作为当代组工干部,陈云无疑仍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相似文献   

8.
从1937年11月到1943年7月,陈云一直主持延安的审干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他能自如地驾驭形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及时而又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陈云的正确领导下,延安审干工作成绩显著,所做出的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干大事情,就免不了要遇到复杂情况”作为革命的大熔炉,延安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青年最迫切的呼声。偏僻贫瘠的黄土地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毛泽东一语中的:“延安学校的一切设备都不好,但这里有真理,讲自由,是造就革命先锋分子的场所。”他还说:“你们…  相似文献   

9.
陈云同志在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在用人提出要“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意思是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陈云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号召党员干部利用延安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抓住机遇,进行学习,并对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行了探索。一是强调学习任务的重要胜;二是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三是重视学习方法的科学胜;四是处理复杂关系的有序性;五是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性。  相似文献   

11.
陈云在延安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领导了组织机构调整、制度化建设,以及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陈云的组织工作思想及实践为当今组织部门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琦 《党的文献》2005,(3):67-68
早在延安时代,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陈云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这方面功不可没.本期刊发的陈云<纪念秋白同志>的提纲(收入即将出版的<陈云文集>),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丰富的党建思想.陈云十分关心党的建设问题.他要求当时延安的一些综合性大学、专业院校和中央组织部的党训班,都要开设党建课.但那时的党建课教材很简单,大家普遍反映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各院校因此请一些中央领导人去给学员讲课.毛泽东、张闻天、王明等都讲过课.由于陈云是中组部部长,讲这种课能结合他的业务工作实际,各院校都乐于请他讲课.陈云当时健康状况很不好,但还是愉快地成为他们的"客座教授",对他们的邀请从不推脱.从1938年到1941年,他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抗大、中央组织部党训班、青年干校等校讲授过党的建设课.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陈云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充分认识到特殊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要求党员必须真心地、具体地、统一地遵守党的纪律,这些要求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8):78-78
陈云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中央纪委这三个部门的多年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干部政策思想,其中第一条是用人要用五湖四海。陈云曾说:"一个中组部,一个党校,一个中纪委,这三家是管干部的。"中央组织部是从组织上管理干部的部门,中央党校是从思想上和党性教育上管理干部的部门,中央纪委是从纪律上管理干部的部门。延安时期,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达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陈云同志曾担任过7年中组部部长,作为一位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这一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全局的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进行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有着系统全面的论述。他明确提出: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和选拔干部。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这一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和选拔干部,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和标准。陈云同志强调:提拔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的陈云同志,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非常重视。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写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对于推动当时全党的学习起了重要作用。之后,陈云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又发表过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讲话和文稿。陈云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学习责任论首先,陈云把学习视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他指出:“我们过去还不曾把学习理论作为党员…  相似文献   

17.
在陈云同志的全部经济论著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无论是考虑问题、提出建议,还是领导经济工作,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早在延安时代,他就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他曾反复强调:“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陈云文选》第3卷第18日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陈云同志告诫我们,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问题也搞不好。这几句话,深入浅出,富有  相似文献   

18.
提到延安审干,非常不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43年康生主持的“抢救失足者”运动。然而从整个延安时期来看.审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制度,对于巩固、纯洁党的组织和革命队伍起到了极大作用。它如同一架高效的过滤器,使延安能够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下大量吸收来自全国不同政治区域的新鲜血液,而把一切污垢渣滓拒之门外。这一历史功绩是与陈云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毛胜 《湘潮》2018,(12):10-1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与陈云共事、交往40多年。毛泽东把陈云看成自己难得的战友,称赞他是个好人,也是个能人,比较公道、能干、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多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特别是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毛泽东非常倚重陈云,在延安时期、新中国筹备和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遇挫后3次点将陈云。  相似文献   

20.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追念陈云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索绕在我身边。他那说话的神态,他爱用的口头语,他平日生活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仿佛就在眼前。5年来,许多同志常建议我写点回忆文章,谈谈他的为人,他的作风,他的思想。我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58年,除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头一年中央派他先期到东北开辟根据地而我留在延安、“文化大革命”中间几年他被“疏散”到江西而我被下放到位于湖南的中科院“五七”干校外,从没有分开过。因此,要讲的话确实有很多很多。但正因为要讲的话太多,反而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最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