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8)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双师"认定标准不一致、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教师培养制度不健全以及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如下: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建立健全评价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3)
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校企合作共享机制,创新培训载体和基地;转变观念,建立健全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健全专任教师准入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3.
逯扬 《学理论》2012,(19):235-236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和职业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探讨和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本质是高职高专教育能全面实施实践性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需从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加强学校与公安一线实践基地的合作,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从公安一线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待遇、考核、聘任等方面着手,由此才能实现培育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民众观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三方面是造成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因素。应采取如下对策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转变观念: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形成职教共识;建设师资:制定教师培养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更新课程内容体系,促进学生良好就业。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5)
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不能只关注人才培养,而是需要弥补当前在管理制度层面存在的不足。法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赖于高职院校为之量身打造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多渠道培养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程雷  薛瞧瞧 《学理论》2012,(15):186-187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政策规范主要包括"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数量、培养与构建、资格认证等内容。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较晚;二是"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欠缺;三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健全;四是"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不健全。文章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钢  蔡健 《学理论》2011,(15):288-289,294
教师是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同时精品课程建设也对教师队伍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们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通过对精品课程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提出高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师资队伍规划、培训、任职资格标准与准入制度、实行目标考核等从几方面建设、完善高职院教师队伍,产生辐射与开放效应,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优秀教师团队,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分析双师型教师内涵、能力要求及现状、培养途径和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卫胜 《学理论》2014,(32):257-258
产学研紧密合作,对于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着重探讨如何突破产学研合作中的瓶颈,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升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中"双师型"比重,以期对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6,(9)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其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但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内涵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薄弱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以下简称"职教")建设面临突出问题。一是职教师资补充困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目前,  相似文献   

12.
马健 《学理论》2015,(8):187-188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高职英语教学应融入职业元素,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创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等平台,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它的改革与发展关键是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呈现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教师梯队的组建办法与原则。教师梯队建设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晶 《学理论》2014,(33):274-275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下,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便成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顺应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注重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望利于目前高职思政课队伍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师队伍建设应首先走"专业课教师数量扩张型道路",改变现实大多数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比例失调,文化课教师所占比例偏高,而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比例偏低的现状,其次走"专业课教师质量优化型道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最终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娟 《学理论》2010,(13):226-227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而教学实践性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体验式教学"、"模拟综合实习"和"实验式教学"方面。在实践性教学中,要搞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实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能把学到的技能转化为企业岗位操作能力,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7.
黄燕玲  罗盛锋  伍进 《学理论》2010,(26):300-303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从旅游管理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实际及研究现状出发,分析问题,指出症结。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进行探析。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内涵要素及管理机制建设三方面构筑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建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评价,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李光梓 《学理论》2012,(27):190-191
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建立—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新建本科院校囿于自身发展,关于该类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观念转变、构建平台、动态管理、重视激励等途径,完善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电大从普专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中应抓好的几个关键环节,简要阐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的建议: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建设品牌专业;课程设置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益,关键在教师。笔者在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面临的突出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培养、引进、留住、用好等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