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恒秀 《学理论》2008,(14):55-57
本文探讨了居住民俗的概念,阐述了居住民俗内容:选址习俗、建房习俗、入住习俗和生活方式习俗。从民居文化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旅游价值,并对居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基诺族物质生产民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诺族世代居住的基诺山区,地处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区,气候温和,夏热多雨,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与北亚热带山地林业生态系统相适应,基诺族创造了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生计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农业文化体系。随之产生的物质生产民俗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生存环境的一种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4.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在英语教学中介绍、引入和增加英语国家的民俗礼仪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问题在外语教学中却长期被忽视.为此,本文从民俗礼仪的基本内涵出发,以英、美、加、澳四国为例对民俗礼仪做了提要性介绍,旨在唤起人们对西方英语国家习俗礼仪知识的重视,帮助英语学习者深刻理解英语文化,提升语言学习效果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民俗与法律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俗是法律演进的源泉,同时民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弥补了法律调整机制的不足,风俗的合理利用是国家法的延伸部分和重要的支持系统,也是当代法治的不可或缺的"本土资源"。民俗与法律的"姻缘"是永恒的,同时也是复杂的。法治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民俗逐步"改造"的过程,也是法律生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民俗的力量与政府权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谁都承认民俗对所有人的言行和思想具有控制力量,是一种规范和规范的依据。民俗规范力量的呈现的确有时代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一些民俗借助政府权力,力量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而政府权力则利用民俗力量得到更广泛的展示。  相似文献   

7.
吴士乐 《民主》2012,(11):22-23
百度定义微博(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给微博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8.
赵青 《学理论》2010,(20):87-89
黑衣壮是保持壮族文化特色最完整的壮族支系,其民俗与人文特征独具特色。民俗特征主要表现在服饰、民歌舞蹈、居住建筑、饮食、婚丧、宗教信仰等方面;人文特征则从族群意识、品行、性情等方面展开阐述。研究黑衣壮的民俗及人文特征,有助于对黑衣壮族起源和分化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9.
“以事明理,以案说法,传授知识,传递信息,欢迎走进《农民电视课堂》……”这是扬州市江都区现代农民教育专题节目《农民电视课堂》的片头语。13年来,节目播出610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不断,其中来信就有2200多封。《农民电视课堂》通过报道劳动之声、百姓之声、基层之声,真正发挥了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知识为载体的重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多功能综合性课程,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课堂要呼唤绿色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关注人的生命、人的未来,能够顺着学生自然的天性,注重情智生态的平衡,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升,是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关学作为张载开创的关中地区的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关中民风民俗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北宋张载至明清"三李",张载的"以礼为教",吕氏兄弟的《吕氏乡约》,冯从吾的关中书院,乃至"三李"的躬行孝道,崇尚气节,七百年间,关中人刚毅厚朴、务实重礼、崇尚气节、躬体力行的民风民俗特征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2.
徐龙梅 《民主》2009,(4):40-41
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进行全市文物普查活动,发现了城南小巷湮没在一片民居中的“大宅门”——甘熙故居,高墙深院,房舍鳞次栉比,规制庞大,可惜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甘家后人已各奔东西,这座甘家大院穿上了“百衲衣”,简直成了一个破败不堪的“大杂院”。走进窄小的门洞,两侧皆是违章搭建的窝棚,只能侧身通过甬道。  相似文献   

13.
江汉英 《学理论》2013,(21):293-294
广西的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如壮族民歌、壮剧、壮锦、侗族农民画、刺绣、织染、北海贝雕、东兴石雕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承载着广西地区民族独特的历史。民俗艺术就其现实教育功能而言,是理解民族审美理想和民众情趣喜好的具象引导,是把握地方艺术特色的重要依据。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广西民俗艺术传承教育课程研究也是对大学艺术设计课堂知识外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的梦想,但要实现这种梦想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模式的选取、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节奏的把握与人文精神的渗透等方面探究应用文写作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张连桥  张洁 《学理论》2012,(9):166-167
近些年来,贵州土家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以对沿河土家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深入调研为起点,探索贵州土家族民间文化走进课堂问题,论文研究要做到四点: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文化转型与文化服务;政府引导与政策保障;民间参与与集体作为。  相似文献   

16.
林玉芳 《各界》2007,(4):109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必须正确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认识、主动地接受教育内容、主动地挖掘潜能,造就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福龙 《学理论》2010,(6):89-90
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将根据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服饰民俗的影响进行探讨,主要从大众传媒的发展、传统服饰民俗的变迁以及大众传媒对中国传统服饰民俗变迁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寻找在大众传媒语境下服饰民俗体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5)
地域性的民俗和地域性的经济涵化运动则产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民俗文化现象。经济民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把区域民俗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放在经济民俗学视野下来观察,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得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结论如下:关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物质民俗文化因素;关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社会民俗文化因素;关注影响区域经济活动中的精神民俗文化因素;关注影响区域经济民俗文化的历史性因素,为社会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许艺燕 《学理论》2013,(6):130-131
近一个多月的田野下乡,笔者负责的是每个村落岁时民俗,挨村挨落地调查,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很多岁时民俗节日已经慢慢衰落下去,甚至有些已不复存在,这当中不乏有政府干涉的层面,还有民间层面的因素,更有些则是个人的因素,以下我们通过这三方面的因素来探究民间传统岁时民俗衰弱的原因,主要以城内村的"普度"为例,略陈述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吴玲 《民主》2012,(7):55-56
据《中国技术市场报》载:安徽淮北矿业童亭矿在班组中开设“互动课堂”.让班组中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职工讲解理论知识.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传授实操技术。并鼓励各工种、岗位之间相互拜师学技、取长补短,从而打造出“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