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五国制造业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对东盟五国制造业结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东盟五国制造业结构变动速度不同,新兴制造业兴起;制造业结构相似度低,优势产品不同;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高级化,附加值仍较低。最后,探讨影响东盟五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东盟五国的国家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本文借鉴和运用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分析东盟五国国家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影响各国国家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国内经济实力、政府管理、基础设施、科技发展和国民素质等)进行剖析,探索全球化进程中东盟五国国家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对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东盟5国经历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结构也产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东盟5国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东盟5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促进了国内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面对能源安全领域的挑战,包括能源结构单一、自给率低、效率进步缓慢和环境问题凸显,东盟五国政府通过能源三大法律政策实施、能源效率奖励机制创新以及区域能源合作网构建等政策保障制度来应对能源安全危机。相似的能源现状为借鉴东盟五国经验奠定了基础。中国应出台和完善保障性能源安全政策,创新能源效率奖励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5.
一、2006年初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亚洲开发银行于今年(2006年)初公布的《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书》曾对2006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前景进行了如下的预测:(1)整个东南亚地区(文莱除外的9个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速将与2005年持平,保持5%的增长水平。(2)该地区的许多国家已具备对应高油  相似文献   

6.
李莉 《东南亚》2007,(2):9-15
一、外资在东盟五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不断发展,并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显示,跨国并购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的并购驱动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近期增长。2005年全球跨国并购额达到7160亿美元,已经接近1999年至2001年跨国并购快速发展期第一年的水平。其中,跨国并购额超过10亿美元的特大交易有141起,接近2000年175起的峰值。在全球跨国并购浪潮中,外资在东盟五国的跨国并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马来西亚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东盟5国均转向浮动类型的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延续之前缓慢升值态势直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在应对危机以及危机前后本币持续升值的走势中,东盟5国汇率制度产生了新的特征,本文分析其利弊及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综述 通货膨胀(inn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是纸币流通条件下一种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中亚国家加强社会控制的原因 ,介绍它们采取的社会控制手段 ,包括法律手段、制度手段、思想控制手段、物质手段和强力手段 ,并对中亚国家加强社会控制的结果作了评价。本文认为 ,中亚五国独立 1 0多年来 ,在加强社会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通过社会控制使国家初步保持稳定 ;各国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 ;各国人民基本上认同自己的国家。但是有些社会问题并未按照国家设想的那样得以解决。国家在控制诸如两极分化、社会犯罪、走私贩毒、贫困失业以及官员腐败等问题上还显得苍白无力。在目前阶段 ,中亚五国加强社会控制力、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10.
中亚五国政治民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五国的政治民主问题 ,既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有些学者提出 ,中亚五国在其立国之初还有些民主的迹象 ,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宪法的修订 ,总统权力的扩大 ,已经再也找不到民主的影子了。本文在肯定中亚五国存在政治民主的前提下 ,对中亚五国政治民主的现状、形式、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三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增长速度较快、农业种植业结构多元化、农业架构比较合理等特点。东盟三国政府支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早期主要是开拓土地耕种面积和土地改革,中期主要是推行绿色革命和促进农村农业企业的发展,近期注重持续农业的发展。东盟三国政府提供较为完善的农业信贷机制也是农业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的要因。  相似文献   

12.
东盟三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与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以下称东盟三国)战后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然而,国内外经济学术界对于这三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与政策却有着迥异的看法。本文介绍有关东盟三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划分的分歧,展示东盟三国各自工业化进程的特征与政策差异,希冀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群体战后工业发展进程及其发展多样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uses theory from embedded liberalism to reorient the debate over efficiency versus compensation in the trade and welfare literature. We detail the causal mechanisms and provide empirical results that show how welfare spending can be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further trade liberalization. We argue that increases in welfare compensation lead to stronger public support for trade, which allows states to further advance along the path toward trade liberalization. Based on the 1995 and 2003 ISSP (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 for 10 OECD countries, our multilevel statistical analyses (individual and country level) show that (1) workers in import-exposed sectors tend to strongly oppose trade, but this effect is substantially diminished when they receive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and (2) public support for free trade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trade openness.  相似文献   

14.
Why do some trade policies become electorally salient while others do not? While much of the literature argues that citizens act as a domestic constraint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policy, a general consensus has emerged that trade is most often a nonsalient issue among voters. This poses a paradox. On the one hand, trade models hinge upon voters’ rational self-interest and preferences for varying levels of protectionism to keep their governments accountab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ditions by which trade becomes salient to these very voters in the first place are both undertheorized and untested. Us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I argue that two dimensions of a trade policy affect the likelihood of that issue becoming electorally salient. First, policies with large welfare effects should be more salient. Second, more complex issues should be less salient because such agreements are more likely to obfuscate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discern its effects. I find support for my hypotheses that a trade policy’s salienc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magnitude of its welfare effects and decrease with its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贸易便利化行动成本效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制度愈加开放,区内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关税减让成果斐然,但也导致调整余地越来越小。云南省与东盟各国在双边经贸合作中,手续和程序复杂、标准各异、管理纷繁等问题阻碍了合作的深入。贸易的非效率使人们更加关注便利化的推行。贸易便利化能提供协调、透明、开放、自由的贸易环境。本文以云南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为例,对贸易便利化行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相继发展纺织业,使东盟成为世界纺织服装重要生产出口基地。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东盟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新的策略,拯救国内纺织服装业,使各国纺织品贸易基本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顺利渡过无配额“元年”,并出现重新定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及产业的转换升级,企业资本逐利本性和自身机制灵活性的现实,民营企业跨区域迁移活动日益活跃,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另一方面,产业的本地关联性和对原有产业配套的依赖程度也对企业的区位再选择产生影响。贸易成本的变化影响产业空间聚集,促进国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聚集。因而,提高本地开放程度、缩小地区间外贸成本差距、完善产业配套、降低区际贸易成本是中西部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