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益飞 《学理论》2010,(20):49-5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在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首先解决经济矛盾,协调经济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性与物质相妥协的过程中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和谐。科学发展观是破解经济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有效的方略。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利益关系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协调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才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相反,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剧烈,特别是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社会就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构建和谐利益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精神方面存在的政治观念淡薄、道德目标的丧失、“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等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引导作用;建立道德风险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构建公正的司法体制;把培养法律信仰作为普法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中庸之道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森  王薇 《理论导刊》2005,(11):38-40
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庸之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因素,其目的在于营造“万物育焉”的全方位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概括地讲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制度的和谐等方面。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与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和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使社会的“离心”倾向明显,组织形式更加松散和复杂;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益结构日趋失衡,利益关系日渐紧张;公共道德与信任关系受到冲击,传统的观念认同出现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观念认同三个方面建立起利益结构合理、利益关系和谐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6.
法治行政是构建和谐行政的根本保障。当前行政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对构建和谐行政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依法行政观念淡薄;行政体制运行中存在诸多缺陷;行政执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矛盾等。因此,在促进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应实现治理理念与服务理念的和谐;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执法中"情、理、法"的和谐;执法过程与执法结果的和谐以及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现阶段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更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只有看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才能对症下药,确保建设和谐社会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变化,着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为人民服务"的和谐执政理念、民主平等的和谐政治理念、诚信友爱的和谐道德理念、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的实践经验等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红  王晓方 《理论导刊》2008,2(6):50-52
社会和谐,既要建立在高度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基础之上,更要建立在高度的精神文明基础之上,缺乏精神文明,缺乏文化基础和文化支撵的社会,无法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现实文化基础和支撵,也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支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霍孟林 《理论导刊》2012,(5):55-56,60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一个关系范畴,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对需求对象的分配关系。尊重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一个基本原则。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利益冲突日趋公开化,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构建。因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指导,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利益协调机制,整合利益关系,协调利益矛盾,促进利益关系和谐,从而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俞益民 《理论导刊》2007,1(8):27-30
利益矛盾及其引发的社会心理冲突影响着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的自主性作用,克服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化解利益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锋 《理论导刊》2006,(10):32-34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应全面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自然对人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利益表达主体缺乏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构建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增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形成合理化的弱势利益表达渠道和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秦美婵 《各界》2009,18(10)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富差距日趋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社会公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三大方面论证了理顺经济利益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国芳 《理论探讨》2006,3(5):33-35
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指向与政治关系和谐具有内在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谐的政治关系作基础。从政治关系和谐的观念、实质和目的三个层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显性化的特征,社会利益关系的许多方面尚未理顺,分配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既是协调与缓和利益矛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应正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着眼于机制,从政治保证、民主决策、法治保障、腐败惩治、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利益均衡、社会保障、社会矛盾处理等方面,稳健有序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宪君 《学理论》2009,(11):218-219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造成阻碍。本文重点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的劳动关系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川 《理论导刊》2006,3(10):48-5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文明基础;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即时化解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努力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构建和谐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